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个导演应该是女的,因为她实在太懂少女心里的那些小心思:幻想自己暗恋的对象正好也喜欢自己,幻想自己用真心拯救了一个又坏又帅的男生,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和男偶像面对面聊天,幻想自己经历一段刻骨铭心但最后没有修成正果的感情;幻想能有一个人把平凡的自己当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来对待,幻想自己突然掉了很多体重,突然变美然后周围的人开始关注自己。
会觉得那些同班同年级同校超级美的女生一定很有心计,其实嫉妒她们那么受欢迎,会觉得自己总有些莫名的不安和焦躁,在在乎的人面前提不起自信。人和人区别那么大,但全世界少女自己脑内的小剧场估计百分之八十是相似的。虽然这部电影的情节有很多狗血和夸张的地方,但内核却是清淡的,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年轻的感情大多都是单纯的,没有利弊的衡量,喜欢上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可能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可能是因为他很受欢迎。
甚至可能是因为在那段你奢侈挥霍的无聊的青春岁月里他一直在你旁边,所以,不喜欢其实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对十几岁的感情坚持到了最后,感觉来了,感觉走了,我们聚了,我们又散了,然后我们就长大了。青春不管在经历的时候觉得有多轰轰烈烈,回头想来依然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将小情绪无限放大,不就是我们那时经常做的事吗,当然,这些都不能否定那段时间为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要好的朋友和对于我们成长的影响。
所以青春片,其实想要拍到及格线,并不是很难,女生的第六感和联想能力都是很强大的,一部电影120分钟,拍十个片段,只要有一个戳中了女生的心,剩下来的时间她能用自己的脑内填满,然后在散场的时候,靠在男朋友的肩膀上或者拿出手机发朋友圈:这真是部不错的电影,何况导演又用那么密集的桥段来敲打女观众的心。总体来说,是部值得女生看的电影。
虽然故事是老套的,情节也不新鲜,却还是让一波又一波处在少女年纪或者过了少女年纪的,比如我,偷偷在电影院里找回一把少女心。狗血到丧心病狂,又感动到一塌糊涂,大抵就是因为那些电影里的情节,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一些,记忆轻易地就被拉回那条阳光总是晒得到,到处都是飞扬的校服衣角的走廊。会想起也曾经喜欢过一个好看的男生,知道他喜欢喝什么口味的饮料,早餐习惯吃蒸饺还是面条,想着今天他穿校服我们是情侣装哎嘿嘿,傻的要命,又兀自觉得美好。
那时候的喜欢,好像一罐可乐,你一口没喝,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光了所有的气泡。回到那句话,是我觉得,在所有没被写成故事的青春里,遗憾才是更多的。有时候我们去怀念一个人,不是因为和他在一起又分开,而是他一直保持着最初被你喜欢上的那个模样。你不知道其实他也可能有坏脾气,不讲理,吵架时会扔下你一个人走掉。没有经历过难堪的美好,好像打上了自带雾面效果的蜜粉,看得不那么明晰,所以格外动人。有哪部青春片会拍续集呢,从来都是戛然而止在重逢的刹那。
也许是编剧也知道,如果再往后写,就难免会夹杂进现实的琐碎和不堪。青春,校园,互相喜欢又不表明心意的男生女生,拍一万次都还是会有人掉眼泪,不就是因为只停留在那个象牙塔里么,喜欢就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只有一心一意的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固执。好多人曾经都是林真心,但最后却没有等来徐太宇,那些林真心的结局是什么呢,大概就有千百种了吧,都曾想过每日挽着同样一双臂,最后却不过是多少唏嘘在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