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员为追求完美不惜自学木匠手艺?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发弯,只是一副价值40英镑的机器批量生产的球杆,却帮助他夺得36冠纪录中的34个,包括7个世界冠军。随着他状态下滑、球杆被损坏,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复存在。

球杆之于斯诺克职业球员,毫无疑问是个至关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学在里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发弯,只是一副价值40英镑的机器批量生产的球杆,却帮助他夺得36冠纪录中的34个,包括7个世界冠军。随着他状态下滑、球杆被损坏,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复存在。

我们听到过球员换球杆后状态下滑,也见证过换杆后浴火重生,这至少证明了球杆会对球员的成绩产生影响。

罗尼·奥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换杆发生在2009年。在大师赛前,他亲手折断了球杆,在对阵乔·佩里的首场比赛前,他仅有一小时的时间适应。而结果是他拿着新球杆在决赛击败马克·塞尔比夺冠。

谈及这段经历,为奥沙利文制作球杆的传奇制造商约翰·帕里斯回忆:“罗尼在大师赛开赛前5天给我打电话,说他把球杆弄坏了。按理说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幸运的是我们总会有一些进行中的订单是要求完全按照罗尼球杆的规格打造。”

“我们就以此为起点给他做了一副,他能拿着这支杆最终夺冠简直是不可思议。”

加拿大人阿兰·罗比杜身上发生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1997年世锦赛他打入半决赛,但他的球杆断成几段,世锦赛征程也就此终结。

随后他送去修,但制造商发现他竟把赞助商的标志贴到球杆上,制造商深感冒犯,并没有特别精心修复,像修一根柴火一般敷衍了事。接下来的一个赛季,罗比杜一场比赛都没赢下来。

2005年世界冠军得主肖恩·墨菲则是用一个科学的眼光选择球杆,认为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需要用的杆也是不同的。

“母球的运动是至关重要的,你得懂母球在球台上的运动原理,也要知道球杆给出多大的力。”墨菲表示,“这些因素和球员的表现直接相关,杆硬更容易让母球偏离线路,而软一点的能吸收更多反作用力,就像高尔夫球杆的前踢点,能让球走得更直。”

“去上海这种湿度大的地方比赛,母球的效率并不会像往常那么大,这样就需要击球者作出调整。教练克里斯·亨利和我曾考虑过在上海出场带三副不同的球杆:一副常用的、一副打强塞、一副打软塞。”

“我会先用常用的,根据需要上下调整点位。我已经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大家都会觉得你奇怪,除非这招真的管用。我不会完全摒弃这种做法,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我相信技术永远会是领先的,这样50年后人们回顾今天,会当这是一种遗产。”

“你没法指望带着同一副球杆在世界各地都能产生一样的效果。罗杰·费德勒绝不会每场比赛的球拍都是同一种紧度,可放在斯诺克这里,要是谁在大赛中一场比赛用五副杆,大家肯定觉得他疯了。”

墨菲换杆是因为特定环境,两届排名赛冠军得主多米尼克·戴尔则是因为“审美疲劳”。威尔士人整个职业生涯使用过30多支球杆,出于他对制杆工艺的迷恋。

“你们绝对见不到我拿一支丑杆打球的样子。”戴尔自豪地表示,“以前我不换杆,因为我是自己打得差,或是球杆需要修了。可你一旦开始尝试新球杆,十分钟之内就会知道这杆适不适合自己。”

“当我赢得2007年上海大师赛冠军时,我用的球杆是比赛一周前拿到手的。由于环境潮湿,首轮后我决定做一些处理。我自学过木匠手艺和法国抛光机操作,所以能自己削杆。”

“我在一位中国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一家商店,买了一些磨料和打磨机,然后我对杆头进行了一番打磨,使其变得更加柔韧。结果是效果很出色,我打出一番好成绩。”

戴尔表示这一切源于喜爱:“我就是很喜欢木材,觉得它们有美感。从乌木到椴木镶嵌,拿起来都感觉奇妙,简直太美了。以前我曾有100多支球杆,现在不再收藏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