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先生示真元心体!

null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惜已难于搜求。 

黄元吉学际天人,修养工夫又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学养透彻阐发道的全体大用,将内圣外王之学和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法融为一炉,宣泄于《道德经讲义》之中。

《乐育堂语录》是记述黄元吉内丹心法最为详尽的一部书,细细品读,可以想见当时黄元吉因机设教、因人而异、循循善诱的动人情景。其中,在所有道家经论中对玄关一窍的阐述,黄先生说的是最清楚的,而且对初学,就指示从玄关一窍入手,以明真元心体。先生苦口婆心劝学,跃然纸上。

若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如葛之缘蔓,树之引藤,愈起愈纷,愈纷愈乱,无有止息,为之奈何?但能一念回光,一心了照,如酒醉之夫迷睡路傍,忽地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 

null

昔南极仙翁示鹤臞子,真元心体实自玄关一窍寻来,动静与俱,随时皆有,但非感动,无以觉耳。试有人呼子之名,子必应之曰“有。”此一应是谁?虽曰是口,然主宰其应者,是真元心体也。是一应间,直将真元心体凭空提出与人看,真善于指点者也。

是知知觉不起时,万境皆灭,即呼即应,真元显露,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灭;知觉纷起时,万境皆生,一呼一应,真元剖露,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生。以此思之,知觉不起时,心自若也,知觉纷起时,心亦自若也,以其为虚而灵也,虚则有何生灭哉?只怕杂妄萦扰,恩爱牵缠,看之不空,割之不断,斯无以为造道之本耳。总之,此窍只此息之顷,以前不是,以后不是。 

如人当閟寂之时,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应,即玄关矣。一应之后,阴阳判为两仪,又非玄关也。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也。动不是,静亦不是,其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间乎!所谓动静无端,玄关亦无端,学者须善会之。

null

这一段是重点,收摄身心,是前提,大家都知道。“此窍只此息之顷”。老先生把修习呼吸的法子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方案,一呼一吸为一息,在这呼吸之间就可以下工夫入手。我们知道,呼吸之间有个短暂的时间转折点,这个点就显露了真元心体,学者如能从这修习,是个好法子。以致造到内呼吸,再由内呼吸造致胎息,九还七返。

"纵有时念起心动,亦是物感而动,非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日应万端,亦真心也。" 

体会一下,这就是"当下一念",虽然念就是动,但这个"应",是真心。真人教诲"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日应万端,亦真心" 。

这里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有人叫你的名字,你随口就答应了,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动知觉,是你的真心在应,这是"玄关",你应了以后,开始思考,这是"阴阳判为两仪",元神和识神,元神不判非,只接受,识神则相反,会思考、判别。所以,一判非、思虑,就是元神退位,识神当家,也就是说心为神意的载体,元神居正,有所感而发为意。做功时我只摄住其心,任其意气相融,修行就变得简单。

null

转载亦是功德,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