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源,字星如,号革非,山西省五台县门限石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先后担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职,赴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于1959年病逝。
(续接前文)
2.卑以自牧,尊贤容众
1930年,倒蒋联军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后,阎锡山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销,并改名为晋绥警备总司令部。同时,由徐永昌担任总司令,由杨爱源担任副总司令,自己则暂避于大连。
临行前,阎锡山给杨爱源写有一封亲笔信,说:“我决计下野…希望诸弟精诚团结,善为应付,共渡难关”。当时的山西众位将领都反对非晋籍的商震,而徐永昌又没有十足的实力。于是,在阎锡山不在山西的这段时间,山西的军政领导权实际就落在杨爱源的身上。在徐、杨两人共事的这段期间,杨爱源甘居副手,无论是公务私事,都对徐永昌充分地尊敬和倚重。
“民国二十四年(1935)进德修业 杨制爱源赠”
作为一段后话,时任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于1948年7月陪同蒋介石飞往山西,与阎锡山共同商量应对之策。杨爱源设宴款待蒋、徐二人。徐永昌在宴会上当着蒋介石的面讲:“八年抗战艰苦,分苦分忧,功在不言。星如兄真忠信人也”。参加宴会的山西省财政厅厅长李鸿文也讲:“星如实为药中甘草,和合之功,无形而效大,在军人中,在史书亦不多见”。
在“陆军二级上将杨星如先生百年纪念献辞”中,方闻总结道:“盖若以资历望言,商、徐、杨三位,本可平列,而杨将军对商、徐二位,同为尊重,卑以自牧,久而敬之”。又说:“尊贤容众之道,杨将军可称一贯实践。其实尊人,即所以自尊,自当为人钦敬”。
杨爱源绾军主政,从低级至高级,事无大小,敬帧以之,皆能有功足禄,无过可言。居常“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心”。与人谦而诚,敬而和,正如诗所赞为“桤悌君子”。人宦海一生,不畏上,不惧下,均以和为贵,尊贤容众乃真人君子也。
3.秉公执事, 黜陡以公
方闻在“陆军二级上将杨星如先生百年纪念献辞”还提到:杨爱源对所属军政人员,以严管束,勤督教为要,功过分明,黜陡以公。故在位多年,敬事而信,一团和气,人无怨尤,而特亲近。少言勿怒自持,纯正廉洁自律。人皆知,生平未谋良田,未营华厦,原籍乡间,未改祖居,在太原久居,仅南华门一所,别无置产。
杨爱源一生秉公执事,不徇私情。张学良曾为东北大学校友会撰写题词:“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杨爱源,正可谓是张学良所说的不揽权、不爱钱的“顶天立地男儿汉”。
在阎锡山下野暂避于大连后,蒋介石看到杨爱源在山西的实权地位,便想到使用金钱进行收买。那时的山西金融很是紧张。某一天,一位孔祥熙创办的太原祥记公司的人秘密地转给杨爱源五十万元,说是南京拨付的。不到一月,又秘密送来四十万元。
拿到这笔钱之后,杨爱源邀集各部将领,把款项的来源和数目公开,并与各位将领商定如何派分这一大笔钱。在各部将领都造具正式的领据之后,杨爱源将各部将领的领据一起寄给蒋介石。不知道杨爱源是否同时给蒋介石道过“谢”字?
1948年冬,在太原被围城的情况下,杨爱源被派驻南京,洽谈有关运军粮和民食等问题时。同时,杨爱源奔赴北平、上海等地,从各地的山西官办企业中归集和回笼资金。最后共得约四万五千两黄金,全部由杨爱源交给阎锡山,杨自己分文不留。
“以哲学治心,以科学治事,以明镜观人,以灵舟接物”
在派驻南京期间,杨爱源曾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命令他返回太原。在临行前,杨爱源意识到生死未卜,但是阎锡山的军命不可违逆。在返晋之前,杨爱源向方闻安排了托孤事宜:“子日生正读初中,我只此一子,托你负责监护,好好上学上进。即告倾其所有黄金三条,嘱托保管,以维学费”。原来,曾经的二战区副总司令、察哈尔省主席杨爱源,倾其所有,为其爱子的后半生预留下来的全部财产,只有区区黄金三条。
到台湾后,杨爱源居住在新店七间平房,闲居台北草山,生活清苦,常薪煮自饮,连帮工都雇不起。有一次,何应钦、白崇禧到草山打猎,才偶然了解到杨爱源难以为继的生活困境。经何应钦、徐永昌报请蒋介石,杨爱源被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才得以维系温饱。
“中华民国三十九年(1950)十月于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
从下开始数第二排的中间是杨爱源
据方闻回忆,有一天他去杨爱源居住的台湾草山拜谒。杨爱源留客晚餐,曾自我解嘲道:“郊区清静,客来心喜,现可畅饮”,遂起取酒,而特级清酒,只有多半瓶矣。饮毕,杨爱源笑曰:“此所谓杯尽壶自倾,尚有新乐园牌香箊在手”。
只有半瓶清酒来招待客人,何可谓畅饮?处境之拮据,常使人谈起后感慨不已。清代曾有康熙皇帝为于成龙赐匾“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有感于杨爱源的勤政和忠义,蒋介石在杨爱源的公祭典礼时特颁“忠勤永念”挽额,也就不为奇了。
4.兼资文武,德润一身
杨爱源戎马一生,驰骋疆场,不论是讨伐张勋复辟的千里征途,还是平型关会战的烽火硝烟,抑或忻口会战的浴血奋战,都曾留下杨爱源魁梧高大的身躯和指挥若定的风采。
现在的人们可能无法想象,身经金戈铁马、征战讨伐的杨爱源,在晚年如何在草山的清凉世界,度过硝烟退去后的宁静和平与乡愁岁月?
方闻在“陆军二级上将杨星如先生百年纪念献辞”中回忆,杨爱源“其字雅秀,有如兰花,后学王羲之”,在京为贾先生撰写寿联,悬之客厅。贾、徐、李三位同为称许,请进一杯。杨爱源曾赠诗一首与同为五台老乡的方闻:
饮酒读书四十年,
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到凌烟阁,
第一功名不为钱。
杨爱源与方闻之间的忘年交往,展示了杨爱源“兼资文武”、诗人儒将的风采。
落款:“日生手执,父书,卅七年梅月”
杨爱源曾手书程颢的一首诗《春生偶成》,送给自己17岁的儿子杨日生,表达了自己平淡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心态,同时也告诫儿子遇事情要不急不燥,修身养性。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而杨爱源既有与倭寇浴血厮杀时的“兴风狂啸”,也有回眸“偷闲学少年”后的“余心乐”。由于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有这样的广阔胸怀,晚年杨爱源虽然生活清苦,身处草山僻乡,但是并不觉得非常地孤单寂寞,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爱源的外甥张隽轩(1903-1988)、赵戴文的儿子赵宗复(1915-1966),都是当年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特殊贡献的“红色特工”,是“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1931年,张隽轩按照共产党的指示,以其舅父杨爱源的私人秘书为公开身份,回到山西开展地下工作。张隽轩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与上层党政人员周旋,掩护和营救党的干部。1939年,张隽轩还陪同杨爱源去过延安。对于张隽轩和赵宗复的活动,杨爱源不可能全然不知,只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晋军老人、陆军中将杨澄源(1890-1970)的回忆,1945年11月他曾在隰县被八路军俘虏。1948年冬,受贺龙指派回到太原,杨澄源对阎锡山进行劝降。阎锡山不接受劝降,并将杨澄源收监,打算押解南京,交蒋介石处置。在获悉杨澄源的事情后,杨爱源与徐永昌一起向蒋说情,最终才使杨澄源幸免一死。在面临救人一命的关键场合,杨爱源是不考虑个人安危的。
杨爱源的一生,正如方闻在“陆军二级上将杨星如先生百年纪念献辞”中所陈述:
清凉胜境,笃生伟人。
兼资文武,楷模群论。
尊贤容众,古道如新。
忠诚廉正,德润一身。
百年有尽,典型可循。
精爽飞沉,遗范足珍。
乡帮采善,追思同遵。
遐想高踨,鞠躬敬陈。
缅怀先人,抚今追昔。忠厚、勤俭、清廉、宽厚的作风,诗书立家、不倦学习的家风,是杨爱源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家风传统。
纵观杨爱源的戎马一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功勋卓著。其言、其行、其德,不愧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丰功伟绩的将领,更不愧是杨令公的直系后裔、山西五台县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