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这个位于辽宁北部的城市,尽管位居四线,但因为小品大王赵本山而驰名全国。“我来自大城市铁岭!”“去趟铁岭,度度蜜月!”这些耳熟能详的台词,似乎让整个城市都变得富有喜剧性了。
可在40年前,这里曾爆发了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警匪枪战,惨烈的战斗使用了机枪、手榴弹,甚至要动用坦克增援,后来再提起时,人们已经无法用“案件”来形容,而是留下了这五个字——柴河沿战役!
心怀不满 蓄意报复
1979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举国上下一扫文革阴霾,大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最明显的就是,当时很多农民已经不满足于在家种地,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面的城市。
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农民除了土地和口粮,几乎享受不到什么福利和补贴。可偏偏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光景就好些,要是摊上个洪涝旱灾,一年白忙活不说,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当时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进入工厂当工人是再好不过的,工人旱涝保收,收入既稳定,还能摆脱农民的出身,是个“体面的”工作。
(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 网络图)
当时,不少大型工厂都有招工指标,辽阳化工厂也不例外,他们有三个指标给了辽阳市东京陵公社。经过几次选择,新城大队社员凌国梁(基干民兵)、徐忠正(大队电机厂工人)、王敏(女)因为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先后被选上。这在当时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事情,三家人为此还备了酒席,请亲朋好友都来庆祝庆祝。
(凌国梁)
本以为此事已经板上钉钉,可万万没想到,正式送上名单的时候,他们却没找到自己的名字。三人找到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春元询问,赵春元打官腔说是工厂不同意,认为他们条件不合格。三人又去辽阳化工厂询问,化工厂干部却压根不知道这件事,说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春元借口这三人主动放弃名额,让第七生产队副队长张日华的亲戚顶了上去。
(网络图片 与本文无关)
到嘴的鸭子被别人抢走了,凌国梁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和徐忠正、王敏聚在一起,三人商量了一阵,怀疑赵春元收了张日华的好处,想要报复赵春元。
凌国梁说:“他是大队书记,家里有手枪。我们拿斧子去,说不定先给他打死了!”
徐忠正问:“那你说怎么办?”
凌国梁说:“干脆,我们一人拿一把长枪去,就算他有枪,我们也不怕了!”
徐忠正立即响应:“就这么说定了!谁反悔,谁就是孙子!”
监守自盗 残害无辜
同样是东北人犯案,两年后的吕海鹰为了枪,不惜潜入派出所杀死军警,四年后的二王全国逃窜,使用的枪也是费了大力气偷出来的,比起这几名“晚辈”,凌国梁盗枪就容易太多了。作为大队民兵枪库管理员,凌国梁大摇大摆走到枪械库门口,拿出钥匙打开门,轻轻松松取出了四支全自动步枪和千余发子弹!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拿到武器,三人马不停蹄的来到赵春元家,持枪闯入,可家中却空无一人。他们满腹疑虑的走出来,一打听才知道,赵春元全家去辽阳走亲戚了。三人找个地方又一合计,达成了一致:去辽阳,追杀赵春元!
可是到辽阳必须乘车,为了尽快赶过去,他们找到了大队的卡车司机穆春林,让他开着公社的大解放送他们去辽阳。穆春林胆子很小,一听说三人是要去杀人,说什么也不肯去。徐忠正本来就和穆春林有些私怨,看到他这副百般推脱的模样,怒从心起,拽着穆春林就来到了村外的玉米地里,一枪把他杀了,凌国梁随后赶来,怕穆春林不死,又补了一枪。
杀完人后,三人将穆春林的尸体连同一支枪、600多发子弹草草地埋在玉米地中,随后开车逃跑。可是刚刚的枪声已经惊动了别人,村里几个民兵跑出来查看情况,正好发现穆春林的尸体,民兵立即鸣枪示警。凌国梁他们听到枪声,自知已经暴露,不敢再去辽阳实施报复,掉头向北,朝铁岭逃去。
(网络图片)
沿途追捕 女犯落网
案发后,当地民兵立即报案,辽阳公安局听说歹徒抢夺军用枪支且杀死一人逃窜后,震惊无比,立即通报给辽宁省公安厅。省公安厅当即下发追捕命令,1979年7月14日早上5点多,铁岭地区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厅通报,火速组织警力堵截,成立五个追捕组,控制了车站和交通要道。奇怪的是,这辆解放牌大卡车就像消失了一样。
(七八十年代的解放牌大卡车 网络图)
上午九点多,地区公安局指挥部接到重要情报,在铁岭县平项堡公社地运所大队发现了罪犯的行踪。追捕组迅速赶来,大队供销社营业员说,大概20分钟前,有两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来了,俩男的一人背了一把枪,他们买了三两粮票饼干、一把木梳就走了。
追捕组立刻分为两组,一组一路进柴河沿村逐户搜查,一路顺着公路沿途追捕。当时正是农忙时节,公路两边坐了很多给水田除草的社员,大家很少见到警车,都探头探脑的往这边看。
后来的铁岭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晓民也在追捕组中,他看到其中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女人,她的神色非常恐慌,周晓民觉得不对劲,就拦下她查问。
“你是干什么的?”
“干活儿的。”女人有些慌恐地说。
“家在哪里?”
“就……就在那儿。”女人一指附近的村庄。
( 网络图片)
在她扭头的一刹那,周晓民发现了女人手绢下盘着长辫子,这与通报中的女犯王敏相一致。果然,经过简单的盘问,女人承认她就是王敏。
“另外两人呢?”周晓民继续盘问。
原来,他们三人逃到铁岭以后,发现有警察设卡堵截,凌国梁说:“开车肯定逃不掉了,我们分头走吧。”王敏要和他们一起走,徐忠正却说:“我们两人杀了人,你又没有动手。你一个女人别跟我们一起走,兴许还有个活路。”就这样,王敏独自一人下了车。她告诉民警,凌国梁和徐忠正向柴河沿方向逃窜,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
( 柴河)
民警知道歹徒逃走的方向以后,就将王敏铐上,押入警车,其余人也返回警车,准备向柴河沿追过去。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刻,在不远处的草丛里,两支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歹徒突袭 火力悬殊
原来,凌国梁和徐忠正并没有走远,他们只是想将王敏作为“饵”放出去,以此打探警方布控的虚实。就在民警审问王敏时,他们就躲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民警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九点半左右,铁岭地区公安局四处副处长朱德俊带领追捕组,沿公路东侧靠路旁树丛搜索前进。当他们行至距捕获王敏约200米处时,突然发现两个人呼地从茂密的槐树丛中站起来,端起枪开始扫射。
( 网络图片)
朱德俊走在最前面,他发现情况刚要射击,可是晚了一步,罪犯抢先开了枪。朱德俊感到天空大地在旋转,摇摇晃晃地跌倒在公路东侧。他忍着剧痛举起压满子弹的手枪,准备再次射击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快卧倒!”铁岭地区公安局政治处副政委徐金发也在此时发现了罪犯,他急忙用手将身边的周晓民按倒。正当他举枪射击时,被罪犯横扫过来的子弹击中倒下。
正在公路东侧搜索的侦查员王树柏,也几乎在同时被罪犯击中,倒在了公路上。王树柏在部队时,是军事大比武的尖子,可罪犯的突然袭击使他永远地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枪声,不停的枪声。“哒哒哒——”全自动步枪威力巨大,扫射声音非常刺耳。眼见已经有三个人中弹倒下,没有中枪的五六个民警,立即拔出手枪向歹徒射击。附近的几个民警:铁岭地区公安局信访接待员尚琦、警犬训练员李长华、管教员黄宝忠等,听到枪声也纷纷赶到这里。
民警有十多人,似乎占绝对优势。实际上,歹徒火力却完全压倒民警。
当时公安机关配备的都是杂牌枪,一些枪打出的子弹都不走直线,而犯罪分子却带着全自动步枪,近千发子弹,与犯罪分子交火,公安人员在装备上比较吃亏。
况且,凌国梁与徐忠正均受过军事训练,枪法也高出民警很多。
(网络图片)
当年,公安人员很少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况且社会治安比较好,民警平时主要负责调节民事纠纷,也就是5元钱以上的事情全管。从1954年以后,中国警察就不配枪了,平时枪械都锁在公安局里,只有必要时才用。大部分的民警,从警到退休,实弹射击不超过50发,这里绝大部分民警,都没有在实战中开过一枪,枪法可想而知。
民警不敌 接连牺牲
铁岭地区公安局信访接待员尚琦上次打靶还是几年前,他用64式手枪刚打了一枪,就被徐忠正射来的弹雨压的趴在地上。正常来说,他应该立即滚到转移位置,然后伺机抬头继续射击,切忌在原地开枪,因为敌人的枪口很可能还对准这里。尚琦没有经验,还是在原地抬头,准备继续射击。就在他抬头的一瞬间,神枪手徐忠正一枪击中他的头部,尚琦颅脑受重伤,当场牺牲。
警犬训练员李长华则更被动,他也被压制在一棵大树后。手中的54式手枪本来可以装弹八发,但出于保护弹夹弹簧的考虑,平时仅仅装弹三发。此次李长华连备用弹夹也没带,只有三发子弹,一瞬间就打光了。无奈之下,他取出一枚手雷,然后从大树后闪出来,用力投向歹徒。凌国梁迅速发现了他,立即打出一串短点射。李长华手榴弹还没来及出手,头部就被击中,也牺牲了……
短短三分钟内,警方连续有五人中弹牺牲,而凌国梁与徐忠正则毫发无伤,一个不断扫射压制民警,一个利用短点射精确杀伤民警。余下的民警用手枪奋力射击,无奈火力和精度都相差太远。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警单忠兴带着爱人到沈阳看病,回来的途中遇到此事,他让爱人先回家。由于离事发地很远车辆就已禁止通行,他走了一段路摸了上来,他带的是一支日本造南部14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距离当时已35年以上。单中兴是退伍兵,有一定作战经验。凌国梁与徐忠正当时正在正面和十多个民警枪战,没有看到后方的单中兴。
(南部14式手枪)
借着两个歹徒没有发现他的有利时机,单中兴以灌木丛为掩护,悄悄摸进树林,走到从凌国梁与徐忠正附近不到十米。单中兴对准凌国梁头部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出枪膛没有走直线,嗖的一声从凌国梁的耳边飞过。单中兴见没有打中,又立即对准两个歹徒连续扣动扳机。
凌国梁与徐忠正忙于和正面的民警枪战,根本没有发现后方有个民警!在单中兴射击的时候,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虽第一枪没打中,但如果单中兴随后几枪打响的话,凌国梁与徐忠正可能此时就被击毙了。
(影视剧照)
万万没想到的是,单中兴的王八盒子刚打了一枪就卡壳了,随后几枪都没有打响。凌国梁与徐忠正转头,发现后面有个民警冲出来对准他们射击,立即转身扫射。呯呯呯,子弹穿透小树,射中单中兴身体,这是牺牲的第六个警察。事后检查他的手枪,发现里面剩余的4发子弹,只有1发还能打响,其余早已受潮发霉多年……
唱“空城计” 吓退罪犯
这是一片不大不小的树林,一边是国道,另外三面都是开阔地。也就是说,选择这种地理位置作为埋伏点,决定了凌国梁和徐忠正无法逃跑,除非他们能彻底压制民警,否则,无论选择那个方向突围都非常危险。
可凌国梁二人当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想,民警用的都是手枪,射程最多50米,只要他们能够从树林跑出去50米就没事儿了。于是,杀伤六名民警后,凌国梁与徐忠正开始交替掩护,向树林外撤退。
(影视剧照)
依靠火力猛烈的武器,凌国梁与徐忠正很快就逃出100多米,手枪打不中了,眼看两人就溜走了。万幸的是,这十几个民警还有两把56式半自动步枪。
说起这两把半自动步枪的“来历”,还有点让人难以启齿。追捕小组在搜查的途中,路过东大岭时,遇到了几个押送犯人去干活的武警,武警问:“你们这是去哪?”民警说:“有几个人在辽阳持枪杀人,逃到这里来了,我们正在追捕。”武警说:“那你们这些短枪行吗?我们这里有几支长枪,要不你们先拿去用?”民警们心里一合计,也对,于是就借了两支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
这种半自动步枪虽然不能连续扫射,但可以连续点射十发子弹,火力和精度都远远高于手枪。凌国梁与徐忠正试图从树林中冲出来前,先用全自动步枪扫射,然后一个人掩护,一个人突围。有两个枪法最好的民警赶紧冲到警车上,拿出了这两把步枪。
那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拿出这两把枪对付歹徒呢?因为子弹不够,本来枪就是借来的,两支半自动步枪一共只有10多发子弹。
(影视剧照)
手持步枪民警其中之一,就是后来的副局长周晓民。他冒着歹徒射过来的弹雨,顽强的打了九枪。凌国梁与徐忠正听到这种连续的枪声后,知道这是速射武器,应该是长枪。他们误以为民警大部队可能赶来增援,一时不敢冲出,这出“空城计”,暂时逼退了歹徒,使得他们不得不返回树林,继续躲藏。
十多分钟后,又有几十名警察赶到,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这个树林。一个小时后,包围凌国梁与徐忠正的民警和武警已经增加到数百人,他们插翅难逃了。
部队增援 击毙歹徒
由于歹徒火力强大,强攻恐怕会有很大伤亡,临时指挥部向上级请求支援,上级调动驻守柴河大桥部队增援,必要时可以考虑派出坦克增援。同时,省公安厅下达最新指示:不允许罪犯出铁岭界,不允许再出现警察伤亡,可以击毙歹徒。
(网络图片)
守桥部队官兵前来增援,临时指挥部研究决定用机枪进行扫射的同时,投弹将歹徒炸死。接到命令以后,守桥部队架起了一挺56式班用轻机枪。这种机枪用100发弹链,射程800米,超过全自动步枪的射程,可以有效压制住歹徒手中的武器。
可是守桥部队平时也是突出政治,很少实弹训练,水平也不尽人意。他们的56式班用轻机枪只响了一声就停了下来,原来是卡壳了。搞了半天才排除了故障,轻机枪才继续向树林扫射。
军队有大量过期弹药,轻机枪不要命的向树林扫射。后来又陆续调来几挺机枪,加入了扫射的序列。前后射击数千发,把树林的树木都打倒了不少。
小树林中开始还有歹徒还击的枪声,此时已经停止了。民警们估计,凌国梁与徐忠正已经中弹身亡。在民警试图进入树林时,突然歹徒又恢复射击,将侦查员苏玉成的手部射穿。
在没有十足把握下,指挥部决定不要强攻,而是继续用机枪扫射,掩护民警将数百发手榴弹投掷到树林内。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树林的杂草几乎全部炸飞,歹徒的枪声逐渐停了下来。
过了几分钟,民警隐约看到一个人摇摇晃晃的走过来,背着枪,似乎要投降,又似乎要开枪。民警们不敢冒险,一起对他开枪。这个人中枪后,跪倒在地上不动了。民警走近发现,他就是凌国梁,在被击毙之前,他已经被手榴弹炸伤多处。民警继续到树林里搜索,找到另一个歹徒徐忠正的尸体,他的身上有多处弹痕,显然是被机枪扫射中弹后,被流弹击毙的。
(被击毙的歹徒)
历史沉疴 亟待根治
案发后,为了纪念六位牺牲民警,有关部门授予他们“革命烈士”光荣称号,铁岭地区行政公署为烈士各追记一等功一次。而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有关领导干部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网络图片)
然而,这次激战揭示了当时我国在枪支管理方面存在的痼疾,也暴露了警方装备较差、战斗力不强的弱点,由此引发公安机关更新枪械热潮。
1948年,辽宁各地相继解放后,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了收缴枪支弹药和爆炸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政治运动、严打斗争和经常性工作,收缴危险品工作一直没有中断。1957年12月,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制造、储存爆炸物品的单位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1959年,省公安厅发出《关于加强剧毒、爆炸物品的管理工作,杜绝发生中毒、爆炸事故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制定适合本地的安全使用制度和办法。文革期间,安全管理制度废弛,爆炸物品管理混乱,造成巨大的社会隐患。文革后,辽宁公安机关迅速拨乱反正,一大批管理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
公安人员配枪、用枪始终遵循严格规定。解放初,辽宁地区公安人员所配的枪支、弹药,都在本单位登记使用。1951年,颁发个人持枪使用证。当时公安人员所使用的枪支,主要来源于缴获或接收日伪、国民党军警的武器。这些杂牌武器产地繁多,种类型号复杂,仅手枪就有十一个国家九十五个型号。
(网络图片)
可以想象,这样的装备,围剿像凌国梁、徐忠正那样的悍匪,将是什么局面!
当年居住在辽阳太子河边上的退休干部温久光老人曾经讲过,凌国梁案件教训深刻,他们能轻而易举搞到枪,说明枪支管理松懈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六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全民皆兵,备战备荒,农村枪支随处可见,生产大队有民兵连,生产小队有民兵排,社员下地干活都带着枪。当年常见这样的场面:社员在地里挥汗如雨,枪就三五支搭在一起,立在地头,都有子弹哪。再就是文革期间枪支失控,造反派、红卫兵、工宣队都有枪。这就导致直接后果,稍有点“门路”的人都能弄到枪!
(网络图片)
1980年6月,辽宁省公安厅发布《公安保卫系统枪支管理试行办法》,将枪支配发分为专用枪和共用枪两种。凡配枪支者,必须领取持枪证。7月,根据《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器械的规定》,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始普遍佩戴警械警具执行公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公安经费逐年增加,辽宁各级人民警察使用的枪支,不仅在数量上得以满足,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到1985年末,全省民警配备的枪支中,国产枪支已经达到79.76%。1986年以后完全淘汰了杂牌枪支,全省公安机关实现了标准制式手枪和警具。
在这期间,社会面上“缉枪治爆”活动方兴未艾。从1982年起,全省逐步推行爆炸物品“三级管理责任制”,使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走上依法管理、严密管理、科学管理的轨道。1989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彻底收缴流失在社会上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的指示》,省公安厅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在全省开展彻底收缴流失在社会上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的工作,并派出检查组进行重点检查、分类指导。此后公安机关多次开展收缴枪支、爆炸物品的专项治理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给人民群众一个平安的生产生活环境!
资料来源:
非非世界,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网络公开渠道,文中若有不实报道或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作者 | 乐帮办 当值编辑 |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