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环境日,上海垃圾回收处置又有新突破。今天,记者从上海城投集团获悉:上海环境集团固体废物处置公司探索出一套“定时定点收集、车对车交接”的模式,在黄浦区试点打通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运“最后1公里”。由此破解了老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因道路通行条件不佳,医疗废物收运车辆通行难、停车难的问题。该模式有望在松江、长宁、虹口等地推广。
上海市医疗废物全流程管理信息平台
小型医疗机构收运频次低成难题
上海分布着近6000家医疗机构,每天产生大量医疗废物。其中约90%是小型医疗机构。在黄浦区,这样的小型医疗机构就有近200家,多分布在老城厢的弄堂和小道路上。
受路况限制,小型医疗机构周围,垃圾收运车辆的通行和停车都是难题,导致医疗废物的收运频次较低,甚至难以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黄浦区一家中医门诊部负责人坦言,由于诊所门口的道路有的是单行道,有的是单车道,收运车进入不方便。“从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48小时收运一次,非常困难。”
定时定点收集,实现车对车交接
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难题,倒逼出创新模式。在总结国内外医疗废物收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负责收运处置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头脑风暴”:为何不采用灵活的小车“接龙”收运大车的模式?
小车“接龙”大车模式没有先例,更没有明文规定允许采用车辆接驳转运形式。2017年9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打开了新空间。《通知》规定:“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上送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处置的管理模式或就近运送到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统一处置……19张床以下(含19张)的医疗卫生机构上送医疗废物时,其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这意味着,小型医疗机构医废可以利用小车运送到大医院,再进行集中转运。
今年5月起,定时定点的“黄浦医疗废物收运模式”开始试运行。每天8点30分,5辆体积只有传统收运车1/6的小型收运电动车按照规定路线,前往黄浦区的各个小型医疗机构,把一袋袋医疗废物装入收运车里的周转箱。13时之前,所有小型医疗机构医废被送到区内的仁济医院西院、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在那里,由大型收运车把医疗废物运往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进行末端安全处置。
整个过程,医疗废物不落地,收运车每天接受清洗消毒,并安装GPS全程跟踪监控。
收运车清洗消毒
收运车交接
多主体合作促进小微企业降成本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华介绍,这套模式从启动到试点不到一年时间,采用多方合作模式高效破解难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根据《通知》规定,小型医疗机构可自行将医废运输到指定大医院,但由此会带来人力和财力成本增加。在黄浦区,政府、收运处置单位、第三方创新合作模式,给小型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收垃圾服务”。
在合作中,小型收运车由拥有小型收运车牌照的第三方提供。收运处置单位负责制定48小时全覆盖的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方案,并确定车型选定、收集地点、收运路线。黄浦区生态环境局负责选定合适的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
在完成医疗废物收运人员培训之后,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与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从小型医疗机构向大医院的“最后一公里”医废收运,由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医废收运人员独立完成,收运单位安排1名交接人员与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进行医废收运后的交接工作。
医废收运运行安全晨会
经过一个月的试点,新模式被许多小型医疗机构经营者认可。李传华介绍,采用小车接驳大车的医废收运模式后,企业为此支付的垃圾收运处置费用没有增加。黄浦区某口腔门诊部负责人表示,收运车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大大提升了医废收运次数,同时节约了企业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