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埃森: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被火烧过2次的乡建梦想

  前言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yod Wright) 和卡洛斯卡帕 (Car

  前言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yod Wright) 和卡洛斯卡帕 (Carlo Scarpa),是两位在我心目中,对于在乡村建筑前线实践的设计师最有参考价值上个世纪的大师,古建改造看斯卡帕,新建看赖特。他们来自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个是与中国同样有着上千年文化的意大利,他们有着不断在废墟上继续建造的传统,一次又一次,从学习古希腊开始,他们就对历史有着独特的态度;一个是美国“拓荒者”文化,对自然和乡野生活有着深深的依恋。就像今天的中国人,向上数三代很多都是农村出身一样,不知道多少人都有着暑假回到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疯跑玩泥的经历。(反正我有。。。这样的童年经历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性格)赖特也是同样:赖特的祖父是从威尔士(Weles)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在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Green Spring,开拓了一个山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农场主。而小赖特也在这个农场上长大,直到11-16岁,暑假都是在舅舅的农场上帮忙。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空间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建筑哲学,有了后来的草原式风格(Prairie style)、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和广亩城(Broadacre City)。

▲草原风格:罗比住宅

▲有机建筑:流水别墅

▲Broadacre City 广亩城

赖特认为未来的城市,社会空间形态,因为交通方式的发达,城市会散布开来,每个人都有一公顷的土地,小作坊生产,与自然交融。

童年的经历,更是直接造就了东西两个塔里埃森(Taliesin)赖特自己的农场,家和工作室,分别位于美国中部的芝加哥附近的Green Spring, Wisconsin和西部沙漠中的凤凰城 Pheonix, Arizona。赖特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了美国东西两座塔里埃森上:遗体被运往东塔利艾森,骨灰埋在西塔利埃森,人生最后20年,往返与两地之间。塔利埃森对于赖特来说,是不同于任何项目的存在,那是他的“乌托邦”,一个小社会。他将对于生活、教育、自然、社会的理解都融在东西塔利埃森这两个农场的每个角落里,一生都在不断地建设,随着生活而改变,这是他在广亩城 的“一公顷”。

 Site  

 选址  

这次去的是芝加哥附近的东塔利埃森。塔利埃森(Taliesin)是威尔士语,意思是闪亮发光的额头(Shining/Radient Brow)这也是赖特的选址原则,房子不能盖在山顶上,而是额头上,房子就像是山的眉毛一样,与山融为一体。(也是,山顶日照和风力都太强)

与建筑相比,更重要的还有赖特想要塑造的生活风格,在塔利埃森,他希望教育是和自然相关的,来塔利埃森的学生们自己种地,建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

塔利埃森就是他与学生的实验土壤,每当他需要新建一个卧室或是加建一个猪圈时,学徒们就有了新的作业,Learning by doing,从画图到建设。当地的导游感叹道,学生们花钱来给他工作建房子,这不就是当代奴隶制么(虽然这个商业模式听起来非常熟悉……)

▲这是猪圈


  赖特的“现代”  

 一个角到两根线  

在这次旅行出发之前,我给自己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现代建筑?学了五年建筑,我却无法一句话去回答它。是什么因素使得建筑现代?是建筑的材料:玻璃钢材?还是所使用的技术?建筑逻辑?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它并不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而是从内核到形式,到材料建造细节所表达的一种理念。而试图在这次旅途中观察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去领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我给自己建筑五年教育的最后一个项目。

而在赖特这一站,我的关键词是“角" Corner。传统建筑受到建造技术的局限,在四角处必须要有支撑,而形成一个封闭的体量,不是墙面就是角柱。(日本传统建筑除外,从某种意义上非常现代,对赖特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很多的建在现代的建筑,却不拥有现代的特质。唏嘘。)而现代建筑对于“体量”的消解,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对于“角”的处理。

很多现代主义消解的”角”,并不是没了封闭的体量,而是形成了开放的构成系统。

▲Mies的Corner

  LINE  

  线条  

作为Sullivan的明星画图手,是能从赖特的设计中看到画图的过程的,几何与线条的产生和延续与最后建成作品中依然存在。以线条在构建,而不是从一整块体量开始雕刻,这样从最小细节石块的砌法与整个建筑的手法都是一致的,而各个部件之间也不会有冲突地怼上去。

体量的线条

例如强调横向线条的草原/平原风格,横向线条往往是延续不断的,而竖向线条直接被横向线条截断,且短而急促。屋顶,或是体量的悬挑,也都是为了强调横向的线条。(Robie House 最为典型)

虽然赖特曾被Philip Johnson排除在现代主义Internationalism之外,大约是因为材料和装饰上的不同,国际主义更加简洁,轻盈,多用玻璃和钢材。但在手法和表现上,赖特确实不折不扣的现代主义大师。

这个手法并不局限于横向体量,而是线条与体量的一致性。在一个竖向的体量里,也是一样的。

门的线条

这个体现在一个门细节手法的处理上。在门和房子之间的玻璃,使得门不再是“嵌入”房子的面里,而是两根线打开了中间的一个面,这是整个建筑语言的一部分,而不是外部入侵的元素。

窗的线条

corner window 所形成的是空间上连续的横向线条,不被结构打扰,但又和结构浑然一体。向外看是连续不断的平原风景。

Drop Ceilling

吊顶的线条

在赖特连续的空间中,不得不提的还有的层高,在进入一个双层高的空间之前或是立面,赖特一般会使用一个吊顶或是隔层,形成一种compression和release的观感。

在层高这件事上,赖特给出的理由是,他不希望建筑对人是overwhelming的,想让人的尺度和建筑产生联系,这方面受到日本建筑的影响,也有他自己身高的原因(官方身高一米七)。

在很多空间里,这个吊顶往往是以线条引导流线或是环绕空间。


  材料细节  

  Material Detail  

这个细节背后其实是个悲伤的故事,塔利埃森被烧毁过两次。第一次是被纵火犯烧掉,而他的情人和两个孩子虽然幸免于火灾,却被精神失常的仆人砍死。赖特不仅再次在原址上建了新的塔利埃森,还把原来的雕塑和石块镶嵌在墙里。(使用的limeston被火烧过之后,会呈现出一种红色。)

家具的线条

几何


  室内  

  Interior  

两层平面的shift,让整个双层空间的中心更加明显,围绕着壁炉形成的公共空间。Wright Home Studio的图书馆是八边形的,在这儿是用两个四边形来形成中心空间。


 灯光设计 

 Indirect Light  

在赖特的设计里几乎是看不到任何暴露的灯源的,突出的灯具也往往经过设计和房间融为一体。

关于赖特

1. unity.与赖特的宗教有关,赖特的建筑中,从形式到材料细节,都是遵从同样的原则,而在最后的表现上,就会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向心力。空间上,精神上都是。

2. diversity.赖特空间所展现的和谐,并不意味着单一,作品表现出各种几何形状、材料、空间、结构变化多端到有些复杂,但一切却都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种多样性还表现在赖特对于不同文化的吸收,日本文化就不必多说,赖特在事业低谷的时候,就是靠倒卖日本浮世绘生存的,家中更是有各种各样来自日本中国的收藏。而在unity temple和后期很多作品里,也能看到maya文化和图腾的影子。艺术和建筑之间的屏障,对于赖特来说并不存在,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3.Freedom 赖特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所建造的“现代”建筑和塔利艾森,都是他向往的自由的社会的一部分,他鄙视那些为了被商业化的建筑师,一切皆遵循本心。他被称为美国最傲慢的建筑师,但却也是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但我想,他的自由是因为他的诚实。

旧时建筑是旧时权威的象征,当我们需要新的社会时,我们需要新的建筑。而这新的建筑,不是为资本耀武扬威地最大化利益,不为权威“非壮丽无以重威”,而是新的回归生命本身的“真实”。

编者记:董功在回答Wallpaper访谈时,被问道建筑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答道,诚实;密斯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现在你可以说谁推动了文明的前进?我想是所有行业的人们的努力。还有你,你必须要去建造这个文明。你必须要去建造你所想要生活的世界。没有别人可以帮你去做这件事。最后一件事:不要为成功焦虑。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成功只是好的,简单的,诚实的作品的副产品。’而简单而诚实的作品,我认为,则是一个文明的精华所在。”赖特最感染我的是他对生命的活力,一辈子做过上千个设计,建成了一百多个建筑,被火烧过两次也要不断重建,不断建造的生命力。He honored the freedom that he had to build. 不断去建造他所相信的诚实的生活。

中国与美国,乡村与城市,100年前到现在,建筑师们的追求从未变过,去探寻材质,构造,空间,自然,生命的真实,选择一种最有生命力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们有着创造的自由和表达真相的力量,当世界上似乎充满了我们不能控制的事件的时刻,我们依然保有可以活出自己真相(live our truth)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这个世界的钥匙。

去建造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