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主登基式”收徒和“如丧考妣式”拜师自己玩去吧!

让“教主登基式”收徒和“如丧考妣式”拜师自己玩去吧!

乔志峰

百名厨师磕头拜师被质疑“封建糟粕”,团队回应:这是传统仪式。近日,沈阳一段厨师磕头拜师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是“封建糟粕”。 该厨师团队负责人回应称,磕头是厨师行业拜师的传统仪式,不只是自己团队才有,代表一种敬仰,像京剧等收徒都是磕头的。(时间视频)

null

一大群人匍匐于地、磕头如捣蒜,原本便让人惊诧莫名,更何况他们的着装十分奇特,统一的白长衣黑裤子,还在腰际围上一条长带,是否像极了农村“披麻戴孝”的出殡场景?值得欣慰的是,现场未曾传出如丧考妣的嚎哭,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没有被这诡异的场景吓到。

原来是厨师拜师。赵本山在小品《卖拐》中说: “脑袋大、脖子粗, 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虽然属于调侃,却也有那么几分现实基础。没想到,大脑袋、粗脖子看似有几分拙笨,磕起头来倒灵活得很呢。或许,事先没少演练吧。

既然提到赵本山,就不得不提他当年收徒时的宏大场面——赵本山和赵夫人端坐太师椅,几十个徒弟轮番叩拜、敬茶,看人家这谱儿摆的,何其的庄严肃穆啊。由于其声势颇为惊人,连某媒体记者也要满怀崇敬地感叹道:“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东北二人转的掌门人感天动地的这一时刻”、“赵本山将二人转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null

拜师、收徒是正常行为,可如果掺杂了其他的东西就难免变味,特别是搞得跟“教主登基”或“如丧考妣”似的,就更让人感到肉麻甚至恶心了。文艺界中,相声圈其实最喜欢搞磕头拜师这一套,也早就为人所诟病,一则助长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的歪风,二则形成封闭圈子、压制人才。相声近年来没落的原因有很多,等级森严、搞小圈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赵本山是玩表演的,需要一点大阵仗壮壮声势;而厨师这个行当原本是干实活儿的,何至于也要不顾尊严瞎折腾呢?这到底是“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呢,还是理应摈弃的封建糟粕?相信理性之人自会作出判断。

而类似闹剧遭受质疑后,大抵会拿“传统”来解释开脱。弘扬传统文化没错,但对传统文化也要一分为二、批判性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跪拜不仅是一种形式主义,其所表达的对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的复辟,无疑是糟粕中的糟粕。磕头跪拜算拜师仪式的哪门子“必经环节”呢?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不能死守落后的迂腐规矩不放。

收徒可以,跪拜就免了吧!能有那么多网友对跪拜收徒的做法提出异议和批评,说明社会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人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给出了正确的判断。这无疑是一种进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让那些“教主登基式”收徒和“如丧考妣式”拜师自己玩去吧!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