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1704件,年均增长27.78%。”时值世界环境日,今(5)日,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2019年四川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省法院副院长白宗钊总结和回顾了全省法院过去三年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省法院环资审判庭负责人发布了环境资源审判2019年典型案例。
01近3年受理环资案件数量逐年增长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环境资源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近3年,全省法院切实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断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受理环境资源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据统计,全省法院2016、2017、2018年分别受理环境资源一审刑事、民事、行政及非诉执行案件5272、7824、8608件,年均增长27.78%。
横向比较,从各类环资审判案件占比来看,近3年,全省法院受理环境行政资源案件数量居首位。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3659件,其中刑事案件2928件、民事案件10272件、行政和非诉执行案件10459件,分别占12.38%、43.42%、44.21%。据介绍,近3年,各级法院有效整合审判资源,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手段,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促进环境资源依法治理水平提升。
02探索完善提级管辖等专门化工作机制
2016年6月,省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强力推进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三年来,全省法院以专业化建设为支撑,着力健全环境资源审判新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锐意探索环境资源审判新机制。据白宗钊介绍,下一步,省法院将持续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机构建设,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完善公益诉讼审判、提级管辖、集中管辖等专门化工作机制,提升专门审判能力,发挥专业审判优势。
2017年,省法院会同省检察院在宜宾、乐山、雅安三市开展对部分重大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提级管辖试点,明确五项依法从重处罚的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情形,切实发挥刑事司法的威慑作用。据悉,今年我省或将全面推开提级管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1年以来,提级管辖成效较好。”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阳露昭表示,提级管辖不仅有利于案件审理质量提升,还有利于有利于强化宣传、向全社会普及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知识。
据悉,全省法院初步建成适合环境资源司法保护需要的专门化审判体系,全省15个集体、31名个人获得四川省“十二五”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省法院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
为修缮寺庙厨房,松潘县某寺主持在未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情况下,组织多名村民盗伐国有林木,终获刑2年;在禁渔期电获石爬鮡鱼2尾被抓现行,4名捕鱼人终成护鱼人,在6个月缓刑考验期内进行每月一次巡河值守......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还公布了环境资源审判2019年度典型案例。
环境资源审判2019年度典型案例
1、泸州四川安美科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及罗勇等污染环境案
2、绵阳左孝贵、张建华、沈术勇污染环境案
3、雅安周树文、钟海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4、广元钟志军等4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5、绵阳王伟、薛剑平、杨昆、杨鹏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6、阿坝郎布泽里犯盗伐林木罪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7、雅安石裕银等五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8、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检察院诉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不履行污水处理监督管理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9、邻水县人民检察院诉邻水县林业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记者梳理9起典型案例时发现,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覆盖污染环境、非法买卖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盗伐林木等多个类型,在法律适用和社会指引上都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样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法妹选了3个栗子和大家分享~
1非法捕鱼被抓 责令巡河职守
基本案情
2017年4月6日13时许,被告人王伟伙同被告人薛剑平、杨昆、杨鹏使用蓄电池、双核浮闪磁流混频机等组成的电捕鱼器在禁渔期到平武县黄羊藏族乡龙池村剥牛洞河坝(禁渔时间3月1日至6月30日)电鱼,电获石爬鮡鱼2尾。被告人王伟、薛剑平、杨昆、杨鹏被平武县农业局执法人员当场挡获。所捕2尾石爬鮡鱼被当场放流。
平武县法院认为,被告人王伟、薛剑平、杨昆、杨鹏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综合考虑四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四名被告人均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责令四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在平武县黄羊藏族乡黄羊河剥牛洞河坝段至该乡场镇河段,每月进行一次巡河值守的社区服务。
典型意义
在禁渔期内采用禁用手段对禁渔区河内野生鱼类进行非法捕捞,严重损害野生生态物种的繁衍生息。本案通过到案发地开庭审理,以案说法、以案说纪,扩大了环保与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当地老百姓的环保意识。通过有效措施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受损,甚至使受到破坏、损害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恢复性生态理念。同时,责令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区矫正期间进行社区服务,符合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巡河值守”这一创新措施,通过犯罪分子的社区服务,劝告、警示其他群众,避免再发生类似破坏行为,使得生态环境得以自然恢复,将社区矫正和恢复性生态理念完善结合,对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深入推进创新生态修复,具有很好的启示引领作用。
2为修厨房盗伐云杉 他获刑2年
基本案情
郎布泽里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某寺庙主持。2018年3月底至4月初,为修缮寺庙的厨房,在未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郎布泽里擅自组织村民盗伐国有林木22株,断筒为67件原木。经鉴定,涉案林木折算活立木蓄积共计53.8692立法米,树种均为云杉。案发后,郎布泽里向公安局投案自首。松潘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制定的补植复绿方案载明,郎布泽里应在松潘县补植复绿基地补植复绿云杉220株,实施管护抚育四年后确保成活率达85%以上,保存率达80%。如不履行补植复绿义务,要求承担补植管护费人民币10780元。
松潘县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郎布泽里行为构成盗伐林木罪,考虑到郎布泽里有自首情节且系初犯,依法应当减轻处罚。同时,郎布泽里的行为造成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法院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郎布泽里按照补植复绿方案承担民事补植复绿方案的诉讼请求。遂判决郎布泽里犯盗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由郎布泽里在判决生效并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松潘县补植复绿基地种植云杉220株,造林后适时进行管护抚育四年,确保成活率达85%以上,保存率达80%;如郎布泽里不履行补植复绿义务,应向松潘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人民币10780元,由该单位代为补种管护。记者了解到,在服刑期间,被告人请其亲属代为补植复绿并管护抚育,待其出狱后再亲自履行相关义务。
一审宣判后,郎布泽里当庭表示认罪服法不上诉并积极表示要补植复绿并缴纳了罚金。
典型意义
阿坝州位于我省西北部,是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黄河流经其境内,长江的重要支流岷江、嘉陵江等均发源于此,生态保护责任十分重大。本案中,人民法院秉承环境修复性司法理念,侧重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对郎布泽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确定了修复责任,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自觉维护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精神,彰显了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严格执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水务局监管不力 检察院起诉履责
基本案情
2018年3月,自贡市贡井区检察院发现该区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长期不达标,出水直排入河,对旭水河造成污染。4月,自贡市贡井区检察院向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对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确保五宝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标排放。6月,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就检察建议书作出回复。7月,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仍然超标。五宝镇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于2018年11月15日完工,实现了部分出水水质达标,但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未能正常运行。自贡市贡井区检察院认为该区水务局未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造成旭水河生态环境污染,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遂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自贡市贡井区法院一审认为,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对辖区内污水处理工作负有行政监管职责,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督促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单位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或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自检察机关2018年4月提出检察建议至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2018年6月回复检察机关期间,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未改善。一审判决责令自贡市贡井区水务局在法定行政监管职责范围内,对贡井区五宝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采取补救措施。一审宣判后,双方在法定期限内均未上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义
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行政机关应根据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对本行业领域、业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职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正确履职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促使行政机关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有利于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形成工作合力,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决心。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实习生 高铭
崇州法院介绍环境资源审判情况
阿坝中院介绍环境资源审判情况
戳下方视频
看崇州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建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