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中国前几天的“性别歧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先做一下前情回顾吧:知名机械键盘品牌Cherry中国的官微在六一节发了这样的一条抽奖信息,提到转发送三个绝版机械键盘,并特意提出会抽四个男孩送四款游戏。
于是有女读者留言质问:
官微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直接怼回去,并接二连三发官微爆粗,称这些人是恶意碰瓷的田园女权。
随后,Cherry中国区总裁也加入了骂战,力挺自己小编,战火进一步升级。
满篇充满着傲慢,还拿小编的gay身份当挡箭牌,字里行间也充斥着对同性恋群体的刻板印象,也是槽点满满。
gay就不男不女了?gay只是性取向,而已,有些gay外表很man,有些gay跟女生可以做好姐妹,有些gay严重仇女,跟直男癌没区别,可能还更甚。
总之,一条普通的抽奖莫名其妙就成了男权和女权之间的互怼。
事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跟女权有关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我从不看这类抽奖信息,自问没啥抽奖运,也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根本不会留意到最初的文案到底有没有什么歧义。
但是这件事闹大后,我去围观了一下,由衷感慨:这大概是我见过的双商最低,拿着低俗当机灵的官微了。
讲真,最开始的文案,真谈不上主观的歧视,最多就是暴露了自己的潜意识。Cherry中国暴露自己这样歧视女性和恶趣味倾向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我们平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类男性,你说他有坏心眼吗,也没有,人可能还挺热情,看到女人拎东西可能还会主动上前搭把手。
但是一开口就是荤段子,字里行间都是作为一个老爷们儿的自豪,油腻得能做一锅水煮鱼。
对于那条有争议的抽奖微博,有粉丝留言,也是零星声音,你可以忽略,更好的方法是抖个机灵弥补,比如周玄毅的这个建议:
但是他不分三七二十,直接把对方标签成了田园女权,让其他人去集火,这时候就已经恶意满满了。
我也厌恶田园女权。但是什么叫田园女权呢?
一边骂男人不尊重女人,一边高喊我要睡小鲜肉,这叫田园女权。
一边最瞧不起男人吃软饭,一边骂舍不得给女人花钱的男人都应该分手,这叫田园女权。
我喝酒抽烟约炮但我是好姑娘,你乱搞就是大渣男,这叫田园女权。
看到男人家暴女人骂翻天,看到女人家暴男人就拍手叫好,这叫田园女权。
任何社会事件都要往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上带节奏的,这叫田园女权。
说白了,田园女权就是直男癌的性转版。
但是呼吁取消男女刻板印象,这不叫田园女权,这叫正当诉求。
平权呼吁的不是特权,是尊重。
如果是个人博主,言论出格也只是代表他个人,但是作为一个官微,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品牌的形象和格局。而力撑小编的高管发言也证明,没错,这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这样的。
他们故意让情况对立,让争吵扩大化,并为不花一分钱推广费收割了一大波流量而洋洋得意。
不是所有流量都值得骄傲的,他们失去多少潜在客户我不知道,但反正肯定是失去我了。
说白了,这个品牌骨子里就没把女性当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却硬着头皮说自己没有偏见和歧视。
他们的辩解全程都在偷换概念,你质问游戏为什么只抽男性,他们就反问那口红只抽小仙女的时候怎么就没人杠?
首先,如果真的类比,把口红和剃须刀作对比更为合理,口红默认是女性产品,而剃须刀(我说的就是一般的刮胡刀而不是女士剃腿毛用的专用剃刀)则是男性产品。
我想如果哪个剃须刀品牌说抽几个帅哥,也不会有多少争议。
但键盘和游戏不是,键盘和游戏是中性的。认为女性不玩游戏不需要机械键盘,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
看看乐高70年代写给父母们的信,高下立见:
很多男孩喜欢娃娃屋。它们比船更人性化。很多女孩喜欢飞船。它们比娃娃的房子更精彩。
最重要的是,要把正确的材料放在他们的手中,让他们创造任何他们渴望拥有的东西。
其次,Cherry的诡辩是建立在口红只抽女孩没问题的基础上。而事实是:口红只抽小仙女就真的完全没问题吗?
男人不用口红,不恰恰就是刻板印象吗。李佳琦用口红就美得很,擦掉口红立马黯淡无光。
我还真是希望有一天,男人也能在“专抽小仙女”的抽奖帖下面问一问:凭什么我们男人就不配用口红。
但是你们男人自己不问啊!
大部分男性就是觉得擦口红的男人都是娘炮。
我们的刻板印象还有很多,比如男孩穿蓝,女性穿粉。
大圣就很喜欢粉色,在上一家幼儿园的时候拒绝蓝鞋套,就要穿粉鞋套。
我不喜欢粉色,但我坚决维护他喜欢粉色的权利。
他跟其他男孩一样爱恐龙和小汽车,但如果有天他说我喜欢洋娃娃,我也一样会挑最漂亮的买给他。
回到Cherry事件,怼这个女粉丝的留言里,最让我难接受的是这样的留言:我是个女人都觉得她有病。
我想起一件小事。去年我们家买房子,跟我妈一起在小河边看孩子的一个奶奶回去跟她儿媳说了。儿媳就一脸羡慕:她老公真有钱。
婆婆说:不是,主要是老婆掏的。媳妇说:哦,那肯定是她老公特别帅。
婆婆说:我咋觉得不如他老婆呢。儿媳妇冲口而出:那图啥,她是不是有啥生理缺陷?
这个做儿媳的毕业于TOP2的高校,大学老师,但是恕我直言,她的境界并不比街边卖茶叶蛋的老阿姨更高。她认定挣钱那都是男人干的事,女人天生就该比男的弱。
矮化女性的,很多时候还是女性自己,刻板印象都印在了骨子里。
美国电视上曾经有一条洗洁精广告,台词是“所有美国女人都在与油腻的锅盆作斗争”。
有个11岁的女孩看完后写信给保洁公司和她知道的所有美国知名女性——包括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她说这是句带着歧视性质的话,不该宣扬。
不久后,这句台词变成了“全美人民都在与油腻的锅盆作斗争”。
至于这个女孩其实你们都很熟了,她就是如今的英国王妃梅根。
所以我不觉得怼Cherry的这个女孩是什么田园女权,她只是在维护每个女孩——确切说是每个人都应该维护的:拒绝被刻板印象绑架。
我曾经在一次演讲的结尾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我想再说一遍:
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化的社会,应该让男人成为男人,让女人成为女人,让想要成为男人的女人成为男人,让想要成为女人的男人成为女人。
让每个人都有成为ta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