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橘颂延伸
《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
题解: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古书记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于是人们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挂艾草、划龙舟......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

千百年来,我们沿用着先祖的智慧,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对先祖的思念。
五月初五是端午。除了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舟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向亲朋好友传达祝福了。
但在端午节,我们表达真挚祝福的时候,只能说“端午安康”,却不能说“端午快乐”。至于原因,看完下面这几点,我们就都会明了。

01
不朽的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说起端午,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屈原。我们也都下意识地认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屈原: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在屈原心中,家国大义无比重大。面对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他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屈原,不仅仅是屈原,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注定闪耀在历史的长河。即使过去千年万年,我们依旧会记得,这世上曾有一个人用生命爱了整个国,他的名字就叫“屈原”。

02
令人惋惜的伍子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西施》
说到伍子胥,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到西施,我们便会了然无心了。
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伍子胥则是夫差不可多得的良将。
伍子胥一心为国,当年越国大败时,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来,伍子胥被谗言诬陷,夫差却信了,赐死了伍子胥。死后,他的尸体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至今读来,仍觉得扼腕不已。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03
为父投江的曹娥
百善孝为先,世间至善莫过于至孝。
孝女曹娥,相传是东汉上虞人,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溺于水中,数日没见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着江号哭。
就这样过了17天,曹娥知道父亲回不来了,便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而死。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后人为了纪念事父至孝的曹娥,便改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孝敬父母,天下的孩子们都在用心做。虽然比起父母的爱,我们永远都会做得不够,但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前有屈原,后有曹娥,说起端午节,注定有些沉重。
所以,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祭祀的日子,如果互祝快乐,确实不合适。
但斯人已逝,今人犹在。最好的时刻,永远是当下。不管是哪一天,都值得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度过。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所以,最好的事,现在就做;最想对谁说的祝福,现在就说。

安康代表着平安、吉祥、祥瑞,同样是种美好的祝福。所以,如果不能祝你“端午快乐!”,那我便祝你“端午安康!”。
愿你端起清闲,放下忧愁;
愿你端起健康,放下忙碌;
愿你端起幸福,放下难过;
愿你,脸上有灿烂的笑,眼中有斑斓的风景,心中有耀眼的光芒。走过半生,却依旧岁月悠扬。
不管何时何地,祝福都会因及时表达而美好。那今天,你这份端午的美好祝福送出去了吗?
端午节,邂逅最美端午诗! 
◆ ◆ ◆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古人们是怎样欢度端午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诗词,与诗人们一起欢度佳节,和诗人们一起放“粽”才情,放“粽”快乐吧!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在这样的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人安康长寿!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多么开心啊!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

《食角黍怀江陵》
宋·项安世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很多年没有吃粽子了,偶然有吃到,就像看见故人一样亲切,马上剥开粽子啊,手上都是香气,咬一口粽子,金黄的糯米粘在嘴巴上,软软的。粽子沾一些糖浆啊,太好吃了!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节,友人送来了粽子,青黄的粽叶,包住黄灿灿的粽子,香甜口可,这份浓浓的情意,深深藏在心里。

古人就是这样过端午的,吃粽子,吃盐梅,沐雨更衣,挂艾草,看龙舟,好不快活!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度过。
端午,端午,端起快乐,放下烦恼;端起清闲,放下忙碌;端起幸福,放下埋怨,端午安康,记得吃粽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