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新闻,瞬间刺痛了多少国人。“韩国人抢注中国端午节”的说法,也从此长期流传,特别是每年端午佳节时,常惹得不少同胞边吃粽子边大骂。但很负责任的说,虽说在“歪曲历史抢中国文化”方面,韩国人挖空心思,做了一票不要脸的事儿,但“江陵端午祭”,却真被冤枉了。
因为,作为古代朝鲜半岛的一项传统节日,有着最多千年历史的“江陵端午祭”,比起至少两千五百年历史的中国端午节来,虽说也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但并不是一回事。并无伍子胥屈原曹娥等中国人物。
首先从祭祀对象说,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祭祀仪式,包括了“大关岭山神祭”和“洞城隍祭”,祭拜的是其本民族的十二位神化人物,比如“抗击高句丽”的名将金信庾等人。
然后是活动内容,那更是差别极大。韩国人“端午祭”时不吃粽子不喝雄黄酒,而是吃“艾子糕”喝“薏仁汁”。中国端午节时挂在门户上的菖蒲,韩国“端午祭”时倒也有,不过他们是拿来烧汤洗头,或是做成菖蒲露来化妆。至于“赛龙舟”等高潮活动?那更是找不着。
不过韩国“端午祭”的独家活动,那也是无比热闹。他们“端午祭”的预热,要从每年四月初五“谨酿神酒”时开始,接着是年四月十五日,是“大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活动后还要“锯神木”,然后给“神木”挂上绸缎,指引迎神队伍前进。到五月初三傍晚,是“前夜祭”活动,接着把各位“神人”牌位放到南大川露天祭场,之后从初四到初七,是其丰富多彩的祭奠活动,把整个“端午祭”推向高潮。
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则是“端午祭”最为火爆的一天,不但有完美重演的古代祭礼,更有“农乐竞赛”“拔河”“摔跤”“歌谣”等多种民间活动。另外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十,现场还有十天的“乱场”,也就是产品展销。各色韩国民俗商品云集,各国来客几乎挤爆。从头到尾,都是朝鲜半岛最具特色的农时活动,全程热闹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与中国端午节截然不同的“端午祭”,倘若仔细一瞧,也能瞧出不少“中国元素”。比如五月初五这天的各种热闹民俗活动里,就有“射箭”“投壶”“汉诗创作比赛”等百分百的古代中国活动。不夸张的说,这古风十足的活动现场,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活教材”。
归根结底,整个韩国“端午祭”,虽说随处可见“中国烙印”,但与中国的传统端午节,依然还是两回事,“抢注”一说更是空穴来风。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中国端午节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抢”走。
而历史比中国端午节短得多的“韩国端午祭”,那古风十足的热闹场面,与其说是在抢注,倒不如说,见证了另一个重要事实: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东亚大地强大的辐射影响。
其实,这样的影响力,也不止看韩国端午祭,同是五月初五这天,亚洲其他各国的热闹景象,也是生动证明:朝鲜同样在这一天吃粽子,他们称作“车轮饼”,另外还要祭奠祖先。越南也要在端午节时赛龙舟,并隆重纪念屈原。还把艾草制成是年的生肖形状,挂在门上驱邪。越南端午节的粽子,也有“糯米虾米粽”“肥肉粽”等各种类型。“除害虫”“香茅草沐浴”更是其独家端午活动。但总的来看,俨然中国端午节的翻版。
日本人也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但他们的粽子并非糯米制成,而是米粉做成的锤形粽子,名字叫“茅卷”。二战以后,日本的端午习俗也在不停变,最显眼一条,就是要在自家房顶上挂鲤鱼旗,象征不畏风浪的精神。
这些分外“眼熟”的各国端午习俗,也恰恰折射了古代中国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这,本该撑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而比起“抢注端午节”的无聊谣言来,“韩国端午祭”最该让国人反思之处,却是韩国政府,多年如一日对“端午祭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当有一段时间,中国端午节几乎被国人淡漠,甚至好些无良商家“恶搞屈原”制造热度时,韩国却从上世纪下半叶起,就专门建立了“端午博物馆”,动用国家力量来保护发掘文化遗产,更以一切宣传手段普及“端午祭”知识。“江陵端午祭”,亦成为东亚国家少有保存完好的祭祀礼仪,受到各国关注。
而这认真的态度,也为“江陵端午祭”带来丰厚回报。不但“申遗”成功,人口只有二十多万的江陵,更成了享誉东亚的旅游胜地,每年仅直接旅游收益就有近二十亿人民币。火热景象,也值得深深思考与学习。
毕竟,文化的自信,不止来自悠久的历史,更来自,对民族传统文化,正确的保护与发展。不想被人“抢”?那就先好好珍惜与呵护好它。特别是,呵护好中国人自己的端午节!
参考资料:《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