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
一、《道德经》、儒学和《圣经》之间的关系
二、《道德经》描述的自然规律被现代科学一步步证实
经典语录
东方文化的不足就是法治力量薄弱,个人创新不足,优点是对外和而不同,西方文化的优点是企业家个体创新思维活跃,缺点是人类社会自我中心主义,对外实行霸道文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儒学文化,还是圣经文化,都将回归道德时代。
一、《道德经》、儒学和《圣经》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中国的君王人治,还是西方的上帝代理人耶稣都在倡导圣人修身之道,只不过东方的圣人修身和西方的圣人修身道路不一样而已,这也是目前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根本所在。
中国儒学注重君王替天行道,带领民众斗天斗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从人格力量上是从本我人格出发,通过圣人修身获得道德经的自我人格力量,克己奉公,去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虽然中国也有法,但只是君王人法,超我人格力量比较薄弱。于是,中国人格的进化路径是从本我到自我到超我。
西方圣经从超我人格出发,所有人在上帝即道面前是平等的,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耶稣的圣人修身之道就是汲取道德经的自我人格力量,促使个体的自我人格觉醒和创造,为社会创造财富,财归社会,荣耀上帝。于是,西方人格的进化路径是从超我到自我到本我。
总之, 东方文化的不足就是法治力量薄弱,个人创新不足,优点是对外和而不同,西方文化的优点是企业家个体创新思维活跃,缺点是人类社会自我中心主义,对外实行霸道文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儒学文化,还是圣经文化,都将回归道德时代。
二、《道德经》描述的自然规律被现代科学一步步证实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不断。有人十分相信,甚至着迷,按照老子的教诲,勤于实践;有人却半信半疑;有人根本不信。那么,老子说的道,真是自然的规律吗?他有科学理论依据吗?
我们先来看看老子对“道”的描述。《道德经》十四章这样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段话,所有文字我们都认识,但却不明白其中的含意,因为所述之事并非我们常见之物,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又恐怕被误导,因此暂且不表。
那么,如何去理解这段文字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研究结果,也许有助于我们领会其中的含义。
公元十六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十分落后,大多数人过着原始的生活,加上天灾人祸,整个社会处于愚昧状态,人们的思想被固化的宗教统治着,什么是宇宙、天地、万物没有明确的概念,当今人们认知的科学理念基本不存在。直到一个叫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 - 1642)的意大利人出现,人们的认知才开始有所改变。伽利略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在1630年代,证明所有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换句话说,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羽毛和铅球将同时落地。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不是空无的空间,而是有物质存在的东西。于是,开启了欧洲人的智力,知道空气也是物质的一种。这个研究成果被人们认知后,出现了所谓的自然科学理念。
自然这个词的出现,和中国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道,即自然的规律,开始拉上了点关系。后来有人把老子称为自然哲学家。
虽然从此欧洲人有了自然的概念,但时间过得很慢,几十年没有什么进展。一个比伽利略晚80年出生的英国人,叫牛顿(IsaacNewton,1643 - 1727)。他于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物质运动的三大定律: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力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3、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因素,即物质运动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后来,他进一步延伸出,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
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证明了地球上的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物理定律。这就是万有引力。这时,欧洲人对什么是自然科学才有了更多的认识。牛顿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人们对科学开始产生了信任,被长期禁锢的思想逐渐解开。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从地球伸展到了太空,想到了无限的宇宙空间是否存在物质,从过去对太空的遐想,变成了科学的探索。1831年,一个叫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 1867)的英国人,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9年,他提出了电学和磁学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于是,欧洲人开始知道宇宙空间中还存在电和磁的物质。
时光流逝,30多年后,一个叫麦克斯韦(JamesClerk Maxwell,1831- 1879)的人,于1864年发表他的电磁学理论,提出电、磁和光可以统统归类为电磁场中的现象。并指出电场和磁场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同时,他从理论上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
从此,人们认识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里,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在运动中产生让我们偶尔能窥见的,像鬼神一样出没的声光现象。欧洲人不敢再说眼见为实,耳闻为虚这样的话了。
又过了很多年后,到1895年,一个叫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R?ntgen ,1845- 1923)的德国人,在实验中探测到一种波长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X射线),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这是欧洲人发现的第一种具有穿透性的物质。后来,X射线被广泛运用在医学上。原来宇宙天地万物之中,还有可以穿墙而过的东西存在!简直就是神话啊!想不到吧?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进一步深化,思想进一步解放,科学探索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伦琴发现X射线后的第二年(1896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 1934)在研究X射线的性质时,发现了X射线的放射性,并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她和他的丈夫皮埃里·居里发现了放射性新元素釙(Po)和镭(Ra)。放射性物质能对人体组织产生破坏作用。第三年(1897年),一个叫汤姆逊(J. J. Thomson,1856- 1940)的人,推导出阴极射线存在带负电的粒子,并发现了这种负电粒子,后来称其为电子。微观物质的发现,真是令人激动不已。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里,居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物质,以肉眼的观察来判断事物的对错实在是愚昧啊!
三年后(1900年),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狂人出现,他叫普朗克(Max Planck,1858- 1947)。他竟然提出一个能量量子化的假说,公式:E=hν,其中E是能量,ν是频率,并引入一个对量子力学非常重要的物理常数h,后来叫普朗克常数。因此,他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为什么说普朗克是科学狂人?因为当时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的疯狂幻想。如果这样的东西也是科学,也值得花金钱和时间去研究的话,科学根本一钱不值啊!所以,他简直就是一个白痴。
百年过去,量子力学已经在通讯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它还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以为它是什么最新的科学发明呢,原来却是一百多年前的一项科学假说。由此可想而知,我们的思想是多么的封闭!地球上90%以上的人是处于愚昧状态的,但却不自知。
言归正传。五年后(1905年),一个对学术权威不宵一顾的牛人粉墨登场了。他的出现使人们对幻想科学有了一点信心。这个牛人叫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年仅26岁,名不经传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叫狭义相对论。他认为真空中的光速沿任何方向、对任何惯性系都一样。但他的见解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当然,解放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牛顿力学垄断了物理学的所有领域,其他学说都被忽视。这很正常。
转眼过了十年(1916年),爱因斯坦再发表一篇论文,叫广义相对论。私下向朋友解释什么是相对论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位美女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和一位丑女在一起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将时空和引力连接了起来,认为引力是弯曲的时空引起的。这时,他才真正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从此,爱因斯坦取代牛顿,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20世纪的科学家形象,几乎被他所垄断。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为我们理解浩瀚宇宙的物理基础。各国航天科技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爱因斯坦太有趣了,他的故事满天飞,在欧洲妇孺皆知。有人认为他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死后,有人愿出天价购买他的头颅,用于医学研究。
幻想科学的大门被打开之后,科学探索异常活跃。一个叫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 1973)的人,在实验中发现了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并将其放射性命名为α和β射线。
1911年,卢瑟福证明了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并提出卢瑟福原子模型。1920年,他又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成为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接着,一个叫尼尔斯·玻尔(NeilsBohr,1885- 1962)的人,于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理论,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着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玻尔的研究终于给量子力学的创建和发展注入了一点科学的成份,使后来者有了继续探讨的信心。这时,人们算是大开眼界,既惊喜有恐惧,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里,存在这么多东西,应合了中国古人说的宇宙无限大、物质无限小的朴素自然哲学思想。
1925年,一个叫沃尔夫冈·泡利(1900- 1958)的人,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定理。1931年,他预测中微子的存在,并以接近光速穿梭在宇宙之中。这个预测使量子力学的研究继续深化。第二年(1926年),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 - 1961)提出一个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物理系统的量子态是如何随时间演化的偏微分方程。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方程。
1935年,薛定谔又提出一个思想(意识)实验,叫“薛定谔猫”。思想(意识)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完全背离科学研究的初衷,太狂妄了吧!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试验呢?原来是这样的:一只猫被关在一个放有毒物的盒子里,试问这只猫是死还是活的?简直是胡扯,太荒诞了吧!打开一看,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这些东西也要做科学实验?
然而,薛定谔却不这样认为。他推断,猫在盒子里有50%对50%的概率是活的或是死的。他说,在对系统进行观测之前,即揭开盒子之前,这只猫同时处于死和活的状态,即叠加态。也就是说,这只猫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后来这只猫被称为“薛定谔猫”。
科学就是这样癫狂!没有癫狂意识的人去从事科学研究不可能流名千古科学家,顶多是个跟班实验员。说起来很好笑吧,很多人都在强调科学的权威性,逻辑性,严谨性,只有被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才能被某些机构认可。殊不知,科学研究却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科学是在不断否定权威的结论中生存的,即后来有人说的科学可以证伪,才叫科学啊!不能被否定的,是伪科学!
不过,此时欧洲社会上的学术权威已经不能禁锢人们的自由思想了!思想自由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强调权威,事实上是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的学术思想,何来科学探索呢?
1927年,一个名叫海森堡(1901- 1976)的人,提出一个不确定性原理,认为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即一个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物质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宇宙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变化,因物质的大小不同,运动变化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基本物质是不可能被确定的。不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活到老年的时候,依然相信中学时代所学的物理学是真理呢!
科学突飞猛进。第二年(1928年),一个叫狄拉克(Paul Dirac ,1902- 1984)的人,提出描述电子的相对论性方程式,后称狄拉克方程。他并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所谓反物质,如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有意思吧,正电子,负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正物质和反物质。这不就是中国古老的阴阳太极理念吗?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阴阳鱼还有相反的鱼眼。哈哈,科学家们真是伟大啊!
在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人们对太空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一个叫薇拉·鲁宾(VeraRubin ,1928- )的美国人对星系旋转的研究,发现宇宙大部分的物质是由不可见、神秘的暗物质组成的。
接着,一个神一般的人在英国出现了。他叫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 Hawking,1942年-),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他写出的《时间简史》等科普著作已经被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当时间进入21世纪,百年前的幻想科学量子力学已经被证实是超前的科学理念,人们利用量子纠缠的原理,使量子力学进入现代通信实验之中。更多的科学理念,如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等新理论层出不穷,不断颠覆人们固有的科学认知。
从公元16世纪以来所形成的西方科学及哲学思想理念,曾经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的人将很快被拉下神坛。因为这些新的科学理念的出现,使原有的曾一度流行的思想文化坍塌了。世界正陷入恐慌之中,500年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要崩溃了!这意味着一场社会大变革,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
说到这里,让我们回到正题,重读一下老子关于“道”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了一遍,不明;看十遍,还不明,再看,再看。我终于看懂了,对老子的崇拜是五体投地。事实证明,几百年来一切自然科学的科学研究探索,都是对老子关于“道”的论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