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龙袍加身,南京云锦的“中国高定时尚”惊艳了世界

还记得2010年戛纳电影节上,范冰冰“龙袍加身”的那件礼服吗? ▷ 范冰冰身着“东方祥云”礼服亮相

还记得2010年戛纳电影节上,范冰冰“龙袍加身”的那件礼服吗?

▷ 范冰冰身着“东方祥云”礼服亮相

这件“东方祥云”礼服,用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龙袍制作工艺”——南京云锦织成的,它在织造时运用了大量的金、银线,缎面灿若云霞,流金溢彩。

这件云锦礼服不仅惊艳了世界,随后它的“升级版”还被英国阿尔伯特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次我们将跟随匠仓分享人张双利老师,听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讲述他灿若云霞的云锦之梦。

元明清三代皇家御用的织造工艺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灿,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吴梅村的这首诗,讲述的就是南京云锦。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权臣刘裕北伐中原、灭掉后秦,将长安织锦工匠迁移到建康(今南京),并在城南秦淮河畔设置了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官办织锦机构——斗场锦署

自此之后,这项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传统丝绸织造工艺,就在南京城里扎下了根。

▷ 清朝时南京云锦的生产地“江宁织造”

还一度成为了元明清三朝宫廷御用的织造工艺,专门用来织造皇帝的龙袍、后妃的凤衣,以及文武百官的朝服等高级丝绸服饰。

当时不仅是世人追捧的“高定”服饰,还是京城潮流的“风向标”,古代的时尚达人无不梦想着能拥有一件云锦织造的“天衣”。

▷ 巴黎时装周上的南京云锦

一瞬惊艳,一瞬失彩的明代龙袍

1958年,人们在北京定陵中发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骸骨,当棺椁被打开的一瞬间,色彩绚丽、璀璨如云的云锦龙袍映入了在场众人的眼帘。

但仅在顷刻之间就迅速炭化了,变质成黄褐色,几乎是面目全非。

▷ 万历皇帝的孔雀羽织金妆花柿芾过肩龙直袖膝栏四合如意云纹纱袍

这件龙袍用了18000根经线和120000根纬线编织而成。可见18条云锦织成的彩龙,腾飞在质轻薄透的真丝之上,金彩绚烂,富丽堂皇。

只可惜当时制作这件龙袍的技艺,已经失传了300多年。

而且必须用2700多年历史的中国织机——大花楼木质提花机才能织出来。

▷ 大花楼木质提花机

大花楼木质提花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由1924个机件组成的。

是生产皇室贡品所专用的织机,织造时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厘米左右,故而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

历时5年,复原龙袍

南京云锦研究所接下了复原这件龙袍的重任,而周双喜也是复原小组的成员之一。

聊起当时的复原工作,他说:“我们每天6点钟就起床,一直工作到天黑。那个工作量,一件龙袍,只是织本,就堆了半个房间。”

▷ 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复原龙袍,无疑是十分艰辛和困难的,从原料的选择到工艺的完成都近乎苛刻。

要织出与古代服饰一样轻薄的织物,必须要挑选出最瘦的蚕吐出的最细的丝。

而让龙袍在光线下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动态美的,是孔雀羽线。需要把孔雀羽毛上的翠绒捻成螺旋状,然后再与蚕丝细细缠绕在一起,做成孔雀羽线。

用孔雀羽线织成的龙鳞,在光线的照耀下会折射出宝石的晶莹光泽,令蛟龙栩栩如生。

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难的一道工序,就是“挑花结本”。

花本是按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把纹样图案用丝线和棉线编成织造程序,然后由织手按照“花本”投梭织花。

▷ 织手在大花楼木质提花机上织造

当这件400多年前的龙袍被复原出来后,中国文学大师、服饰专家沈从文先生不禁赞叹:“这件明皇朝袍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都同历史真品相同,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 复原成功的明代龙袍

十八岁初从艺,用半世纪传承

如今的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18岁时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学徒。

1973年,他刚进南京云锦研究所时,南京云锦的传承状况就已经很紧张了。

据他回忆:“一些还是解放前会云锦织造的老艺人分散在不同的工厂,现在又召回来,师傅带徒弟,让我们跟着学。当时他们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复杂繁琐,学起来又枯燥又累。要想练成纯熟的技艺,织出华丽的锦缎,只能反复不停地练习,先打好基本功。

“刚开始,我们就一手拿一只铁梭子,不停地练习打空梭。到晚上,胳膊根本抬不起来。等扔梭子练习得熟了,才能连上线。”

当时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上辈子打爹骂娘,这辈子下机房,三更天就要起床,冬天不能烤火,夏天不能乘凉。

云锦匠人的处境艰难可见一斑,如今条件虽然好了一点,但学起来也不是简单的。当初周双喜光是钻研“挑花结本”,就花了几十年。

如今周双喜也已经两鬓斑白了,他最怕的还是传承不继。

当年定陵出土了600多件丝织物,经过30多年的复制,如今仅复原了90多件。

“我60多岁了,已经是织造云锦年纪最大的人了。等我哪一天不在了,很多东西,恐怕也就消失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