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春秋】 68 一年四祭

▼ 鲁允进入在位执政的第五年。 本年秋天,鲁国发生了大旱,因此举行了大型的求雨祭祀,也叫做雩祭。 《

鲁允进入在位执政的第年。

本年秋天,鲁国发生了大旱,因此举行了大型的求雨祭祀,也叫做雩祭。

《春秋》记录这件事是因为雩祭的时间不对。春秋时代,一年有四次重要的祭祀,也是例行的祭祀。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昆虫惊动,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惊蛰这个节气的时候,要举行郊祭,来祈求今年的谷物种下去能够丰收。

到了夏天,东方七宿中苍龙角亢二宿出现,要举行雩祭,来祈求降下谷雨,让庄稼更好的生长。

秋天,寒气降临举行尝祭,用新收的谷物来敬献祖先,感谢神灵和祖先让今年收获谷物。

冬天,万物寂静,昆虫蛰伏,这时候要举行烝祭。

正常情况下,《春秋》对这些例行的祭祀是不会记录的。《春秋》一旦记录某次祭祀,就说明这次祭祀要么时间不对,要么出了各种问题。所以,《春秋》两百多年的记录里,真正记录祭祀的次数并不多,但这不代表春秋时期不进行大型的祭祀活动,而是因为他们进行的太频繁,都已经融入到正常生活中了。

就好像我们每天写日记一样,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刷牙,洗脸,吃了早餐然后出门,锁上门,走出去,坐公车......你会这样写吗?这叫流水账。可是如果某一天你出门的时候忘了锁门,这是意外情况,那么这件事情有可能就会记录在日记里。

对于《春秋》来说也是一样,正常举行的祭祀没有必要记录,像这次鲁国出现大旱,举行了大型的雩祭。雩祭本来应该是在六月举行,但这时候已经秋天了,还举行雩祭,这是时间不对。

另外我们要了解的是,一年四次祭祀,郊祭、雩祭、尝祭、烝祭,时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按照农历来记录的话,这四次祭祀,分别是农历正月、农历四月、农历七月、农历十月,正好是春夏秋冬四季每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如果按照周历来记的话,这四次祭祀是周历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恰好是每一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

四祭,四次祭祀,四季,四个季节,听起来,四次祭祀和四个季节是有关联的。春秋时代,祭祀神灵和祖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是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不像我们今天随便摆两个苹果之类的放在那儿就可以了。

求雨的祭祀,没有起到效果,紧跟着,鲁国发生了大规模的蝗虫灾害。

蝗虫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生物,天气湿润的时候,吃的草含水量比较高的时候,它的繁殖能力就非常差,可是一旦到了干旱的时节,土地坚硬,它就会大规模的繁殖。所以,只要出现干旱,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蝗灾,灾上加灾。往往干旱的越厉害,蝗虫灾害就越厉害,导致绝收就越厉害。

对于这次蝗灾,明显是因为干旱没有解决,干旱没有解决才会举行雩祭,而雩祭结果导致了蝗灾。

大家会不会说,祭祀这件事没有用呢?错。当时的人会认为,雩祭没有起到作用是因为没有在正确的时间进行,这也是为什么《春秋》要记录下来雩祭和蝗虫灾祸的原因之一。

感谢网友九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