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对话|歌剧演员王凯: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歌唱

本期摄影 大钰  妆发 张宇 采访 王江月  撰文 赵烨 “ 我要做中国的安德利·波切利,我要丰富自

本期摄影 大钰  妆发 张宇

采访 王江月  撰文 赵烨

我要做中国的安德利·波切利,我要丰富自己的演唱和表演方式,我要尝试演音乐剧,我要学习舞蹈,就是展现自己更多元的一面。《声入人心》这个节目加快了我的脚步,让我瞬间知道应该走哪条路?怎么走?感谢湖南长沙这片红色的热土给了我歌唱的新生命。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王凯在钢琴前坐定,弹唱起了《我的太阳》。他的声音与琴音融为一体,旋律时而激昂时而悠扬。节目组一个小伙伴说有一种飙泪的冲动,这就是歌唱的魅力!

真的想再回到梅溪湖,重新来一遍

采访当天王凯到得特别早,到了录制的场所,他没有直接去休息室,而是先跟正在布置拍摄场景的工作人员问候。一句“大家辛苦了”,温暖贴心。

他自己提前化好了妆。早在几天前跟拍他在国家大剧院的一场演出时,我们就见识了他自己化妆的本领。他说是在部队里练出来的,因为经常下部队演出,化妆师有时顾不过来,就慢慢学会自己化了。

录制节目这天,王凯穿了一身墨绿色西装,这是他年初在意大利演出时买的。看我们赞衣服好看,他笑着让猜猜价格。听罢大家给出的价格,他连连摇头,颇有些小得意,笑言“没有花多少钱却穿出了国际大牌的感觉。”

这套西装修身的设计,更显王凯挺拔的身姿。1.93米的身高,是王凯的一个显著标识。曾经因为身高,他被选为一部国外歌剧的男一号。

跟拍那天,王凯演出结束,从剧场推门走出,外面等候的粉丝们拿着签名本及各种礼物顷刻间把他包围起来。因为足够高,能清楚看到他一个接一个签名,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嘴里一直回应着大家的各种问候。

那一刻真的很感慨,因为一个节目,吸引着这么多年轻人走进剧院欣赏歌剧和音乐剧,多么难得。更难得的是,这些曾经数年默默执着于自己所爱的音乐事业的人,由此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声量更大的喝彩。

而这也一直是王凯的梦想。“希望可以把自己所学的西方歌剧美声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喜欢古典美声。在这个舞台上我也希望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大众对于美声的需求。”

因此,这段时间王凯的行程排的紧锣密鼓。他说: “从去年的10月份到现在,这半年我几乎没有休息过,过年也都是在海南演出度过的。”

虽然各种演出让他身体有些超负荷,但他说起这些的语气却带着兴奋。“有点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么火爆的状态,所以每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我就觉得即使再累、嗓子再疲劳,我也要尽全力把每一首歌唱好。”

《声入人心》能够如此受欢迎,王凯之前并没有想到。在他看来,《声入人心》这个节目有点像小火慢炖,节目播出前几期时关注的人大多是专业领域的人士,但随着节目的持续播出,他逐渐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的微博粉丝瞬间涨到了70多万,有很多身边的朋友跟我传达着他的家人或者朋友是我的粉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拍那天,我们采访了一些粉丝,他们许多是来自高校的学生。当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送给王凯,同时得到王凯的签名,那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说起去各个高校做讲座的情景,王凯的声调提高了一些,仿佛又回到火热的现场。“上次我答应留下来给同学们签名,结果没想到大家都留下来了,那天签名就签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签的眼睛也花了,手也特别酸。”

作为一名歌剧演员,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逐,王凯既欣慰又感动。

然而开始准备报名参加《声入人心》的时候,节目组一句“不行,您太老了”的回应,曾让王凯有些失落。“当时我看到我们一个美声群里边,说湖南卫视做了一个节目叫《声入人心》,专门针对音乐剧和歌剧的。我就把我的简历和视频都发过去了,对方当时说‘王老师您资历够,您可以来参加我们的导师组,但是您来做选手的话可能不行,哥,您太老了。’”

现在回想起这些会有些,颇有些像引人一笑的插曲。但当时为了能参加这个节目,王凯没少费心力,“后来我给节目组发了几张我的精修帅照,说我减减肥还是可以的,对方还坚持说不行。我当时心都凉了,回去之后我就想我一定要参加。后来突然知道这个节目的钢琴伴奏是我的同班同学马克,我就对他说无论如何你也要帮我引荐一下。”

除了要过节目组这一关,他还要过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和家人这些关。作为国家大剧院的签约演员,在歌剧界有一定的地位,也获得过许多国内外的专业奖项,参加这个节目,王凯必须要放下姿态和身段。 “我的老师、家人都不希望我冒这个险,他们担心万一我去了之后什么都不是,怕我输不起。”

但王凯说他等这个舞台已经等很久了,即使身边人都反对,自己也要拼一下试试。于是在这个舞台他有了许多新的体验和尝试。

“我要做中国的安德利.波切利,我要丰富自己的演唱和表演方式,未来我要尝试演音乐剧,我要学习舞蹈,就是展现自己更多元的一面。参加这个节目加快了我的脚步,让我瞬间知道应该走哪条路?怎么走?”

在《声入人心》最后一期,当王凯获知自己荣膺年度首席时,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在台上那一刹那,我有一些停顿,大概有20秒,感觉一闭眼睛我的眼泪就出来了。那三四个月我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学了20年的声乐,终于给我个机会让我说几句话,但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感谢湖南长沙这片红色的热土给了我歌唱的新生命”,这是彼时他最强烈的心声。

让王凯最动容的是《声入人心》的最后一次备采,“导演让我打板,我说我不愿走也不愿打板,因为打下去就意味着结束。所以当最后说出了‘王凯《声入人心》第一季结束’时,眼泪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他舍不得这个舞台,也舍不得这帮兄弟们,这段难忘的时光他会永远珍藏在记忆里。

这种兄弟情让王凯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时代,“我们经常十几二十个人坐在一个房间里面,喝点啤酒,吃点花生米,大家在一起聊天、唱歌、弹吉他,这种感情和高中宿舍室友间的感情真的很像。”

问他《声入人心》结束之后有没有再回过梅溪湖?他不无感伤的回应“没有”,坦言很希望可以约上兄弟们再回到梅溪湖住上几天。“到时我还跟廖佳琳住我们那个房间,3915。然后再回到梅溪湖剧院唱一唱,哪怕走一走。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想再回到那个世界,重新来一遍,我一定玩的比现在好得多。”

唱不好歌就得接管自家的药材生意

这次采访是在王凯常去的一间录音棚,那里有一架黑色钢琴。王凯在钢琴前坐定,手放在琴键上,他开始弹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我的太阳》。

王凯的声音与琴音融为一体,旋律时而激昂时而悠扬。6年前唱这首歌时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改编。“当时我坐在琴房里唱这首歌,突然停电了,于是我就摸索着琴键,边看着月亮边哼唱着《我的太阳》。忽然觉得这首歌如果能有种在耳边清唱的感觉会更打动人,《我的太阳》其实是一首情歌,我的太阳其实就是我的爱人,唱给爱人的歌一定有轻柔诉说的感觉。”说罢,他特意示范了两种演唱方式的不同。

王凯称《我的太阳》是他最熟悉也是演唱频率最高的一首歌,“从学这首歌到现在唱了大概有几百场了吧,到现在我好像天天都还在唱这首歌。”

提到与音乐的结缘,王凯说他小时候上文化课时就会跑到隔壁的音乐教室弹钢琴,即使当时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弹,他都会摸索着一个个的找音符弹出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家里有了录音机和伴奏带,他就会把自己的声音录到录音机里,“我那时候把录的歌给我爸听的时候,他就会把录音机扔在一边然后骂我一顿。”

父亲开始时并不同意王凯走唱歌这条路,他希望儿子未来可以接管家里的药材生意,“但我从小对那些完全不感兴趣,就是喜欢唱歌,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唱歌。”“唱歌”这两个字,王凯连续说了三遍,语气越发坚定。

王凯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后来又被保送到了中国音乐学院。父亲当年陪自己来到北京备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日子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租的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地下室,我记得当时28块钱一天,在那住了一个半月。我爸爸天天早上5点把我踹醒,背英语,练声练耳。下午的时候睡两个小时,我爸再把我踹起来,练唱歌。”

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的王凯很努力,同时他也很幸运的遇见了自己的恩师——宋一老师。“那时候别的同学出去玩了,我就在琴房一点一点练自己的东西。宋一老师经常会在我们学校散步。他就打电话问我在哪,我就说老师我在琴房呢,他走上来看我正在练歌,就主动给我上课。那时候正常我们一星期只有两节课,宋一老师一周大概有六次会单独给我上课。他还会带着我去意大利学习语言、带着我去比赛,宋一老师真的对我非常好。”

王凯回忆,他学的第一首美声歌曲是《我亲爱的》,“我记得特别清楚,这首歌是意大利语,老师就一点点的给我校正发音,错一点都不行。现在我都不太敢唱这首歌,其实像这种越小的作品越难唱。”

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美声方向时,王凯说其实他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时学习的是民歌,但他更喜欢美声传达出的修养和内涵。“我现在希望用所学的美声来唱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歌,让大家发现原来美声也可以唱这个,原来民歌也可以呈现出这样的效果。”采访中王凯说的最多的一个名字是安德烈·波切利,他说要把美通这条路走到极致。

我很自豪我当过兵

2011年5月,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王凯进入了战友文工团,开始了他为期7年的军旅生涯。王凯坦言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他现在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的感受,“当时我们单位有个演出,但是我的军装还没发下来,团里就让我先去做一套军装。后来拿到的服装很肥大,尽管如此我还是穿上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给我爸发过去了。我爸说我穿军装特别帅!记得当时我把电话一挂,眼泪就掉下来了。”

王凯回忆,在战友文工团时他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演出,但单独给一个小战士唱歌的情景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次我们在剧场演出,我出来的时候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小兵,他因为要站岗而不能看演出。我就说那我单独给你唱一首歌吧,当时唱的是阎维文老师的《母亲》,唱完我正准备要走,他就一把拉住我说‘别走,你再跟我说一会儿话吧,我想我妈了。’说这话时这个小战士眼里含着泪,手一直在抖。”

因为这些难忘的经历,让王凯一直很自豪当过兵。“我觉得一个男人能当兵,在他的人生的履历上是一个非常光鲜事情。”

后来由于战友文工团改制,王凯不得不离开他战斗、生活了七年的部队。“离开那天,我把军装整整齐齐地叠好、摘下军衔,静默地看了一会儿,那一刻心里很舍不得,舍不得战友舍不得部队。”在王凯家的衣柜里,珍藏有几套军服,他说偶尔摸一摸,或拿出来看一看,这些承载着他很深的情感。

所以,当他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唱起《怀念战友》这首歌时,眼泪几次都要涌出来。可能只有真的有过这种切身感受,才能唱出怀念战友的那种深情。

王凯常跟太太说以后儿子长大了,一定要去当兵。他觉得当过兵的人那种“兵味”会永久地烙印在身上,就是那种能拼能打的劲儿。

“要时刻准备着能去打仗!”王凯说这是部队里常说的一句话,“而且一定要打胜仗。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再做,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去做。”

一路打拼的过程有努力有付出也有妥协,说起新歌《拼搏》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了解我所做的妥协”这句歌词时,王凯沉吟半晌,很是感慨。“真的,没有任何人能知道我做出了多少努力和多少的妥协,为了唱歌什么都放下了,这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独白。后面我又出了一首《不负时光》,想对自己也对大家说,不要去辜负你每一天的时间,拼吧。”

虽然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王凯已有过无数次的演出经历,但他一直保持着对舞台的敬畏之心。“只要登台的一刹那,一定要有一种神圣感、要尊敬它,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这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职责。” 

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家人过得幸福

录制节目当天,节目组一行人又乘车前往王凯家中。路上,王凯一边开车一边放着他喜欢的歌曲。兴之所至,还和着音乐唱起来。

王凯的儿子顺六也喜欢唱歌,有时王凯会在微博里发些儿子唱歌的片段,比如《常回家看看》、《我是一颗跳跳糖》,奶声奶气的样子很可爱。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一进门,最先见到的就是顺六,小朋友三岁半了,一点不认生,看到家里来了这么多人很兴奋,嘴上一叠连声地说着“喜欢他、她、还有他们”,同时也接连表现着自己的才艺。摆pose一套一套的,当然也少不了唱歌,爸爸让他唱“睡吧,宝贝”,他则唱起“嘴巴嘟嘟”,肉肉的小脸和嘟起的小嘴,萌化了所有人。

“爸爸和妈妈谁好看?”王凯问。

顺六一点没犹豫,“妈妈好看,妈妈是美女!”

“爸爸呢?”

“爸爸是凯哥!”

父子俩的对话日常让人会心一笑。

“录制《声入人心》期间好长时间见不到儿子,他跟我视频时撇着小嘴说爸爸我想你,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能想象到,当连日演出奔波回到家里,看到儿子灿烂的笑容,那一刻于王凯来说,一切辛苦都不算什么。回到家,王凯不再是舞台上的歌唱家,他只是丈夫和父亲。

拍摄的地点安排在了王凯家的三楼,三楼是他经常待的一个空间,有空他会在这里练练声、看看书。三楼摆放着一张很大的茶水桌,茶水桌旁有一张小床,王凯说自己有时回来太晚怕打扰妻子和孩子休息,就会睡在这里。

提起这段时间工作太忙而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家人,王凯流露出一丝愧疚。从过年到现在他已经有3个多月的时间没有陪爱人吃一顿饭了,但幸运的是妻子一直很支持自己。

说起和妻子相识的过程,王凯透露他们都是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但两人在学校时并不认识,直到他刚刚去战友文工团工作时大师姐才介绍他们认识。

 “印象特别深刻,我俩第一次约会是吃饭,我当时穿了一黑风衣,头发吹成了大背头,还打一小领结,觉得自己可帅了。还主动给她开车门,当时就特别能装,后来她说请吃的这顿饭还是给我加了不少分。”说起当时的情景,王凯现在还忍俊不禁。

结婚后,王凯的妻子放弃继续从事音乐工作,而选择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这样她有了更多的精力照顾这个家,也解决了王凯的后顾之忧。

王凯说虽然妻子比自己小6岁,但她是个有大智慧的女人,很多时候妻子都会在关键时刻提点自己。“她很识大体,有一些我想不到的事情她都会提醒我。她也特别自律,每天都健身而且饮食非常规律,这点我真的要学习。”

王凯自嘲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夫妻二人也曾因对“浪漫”的观念不同而吵架。“她总觉得过节我也不给她买束鲜花,但我觉得我已经把所有都给她了,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乎一束鲜花。但现在我也慢慢的改变了,每到情人节或是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我都会送礼物。”现在王凯也总结出了一套夫妻相处之道,就是把妻子当女儿一样宠

“作为一个男人,我觉得自己再累再苦也没事,但是决不能让老婆孩子吃苦。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得幸福。”

当下王凯对幸福的理解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说自己爱说的话以及和爱人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王凯的衣帽间里整齐地排列着各色演出服,还有被收藏起来的军装。在舞台上,他喜欢穿亮色的,常常自己在网上购买一些小配饰搭配,但生活上他还是喜欢简单随意的装束,写有“不说再见”的白T恤他还留着,日常穿穿。

END

制片助理:高熠

导演:刘   冬

编导:赵   烨

编辑:子   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