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罡,原指北斗星的斗柄。步罡踏斗又名步罡蹑纪、步罡履斗、步纲蹑纪、飞罡蹑纪、踏纲步斗等。
在醮坛上占方丈之地,铺设罡单,罡单 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和九宫八卦组成,象征九重之天,高功脚穿云鞋,在罡单上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星辰斗宿之方位,九宫八卦之图,以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或召请神将、伏魔降邪。
步罡踏斗源于禹步
《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有伏泉磐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问以决之。然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演百端。”
步罡踏斗的种类
道教科仪典籍中的罡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以功能来命名的,如回尸起死罡、伏御地祇罡、群魔束形罡、鬼精减爽罡、束缚魔灵罡、普扫不祥罡等。有以召请对象来命名的,如:召炼度司官吏罡、召灵宝官吏罡、召黄箓院官吏罡、召三鬼魔王罡、召五帝罡、召八方威神罡、召十方飞天神王罡法等。也有以步法图形来命名的,如交泰罡、二十八宿罡、五行超脱罡、旋斗历箕罡等等。
张天师世传的三五飞步之术,即三五飞步罡法。宋代通行的豁落斗罡法,正是三五禹步之枢要。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而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河图错综之数,岂特轻视为寻常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尔,今特正其讹而传其真。……三五之神,贯通天地。
步罡踏斗基本
步法
步罡踏斗基本步法示意图
尽管罡法繁多,然道士踏步仍有章可循。《抱朴子内篇 · 仙药》记载早期道教的禹步法说:"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 尺,后有九迹。"禹步的三步九迹,是丁字九步,一步七尺,三七二十一尺。这是禹步最基本的步伐。
各种罡法的步法是不同的,但核心是固定的。宋白玉蟾祖师称:“凡步斗之法,切忌干纲犯纪,如脚步横截而过,是谓之干纲;如脚步误踏而进,是谓之犯纪。如干犯之时,随即就其星首谢可矣。”
《洞神八帝元变经》称各种罡法“举足不同,咒颂各异”,说明步罡踏斗总是同一定的符、咒、诀结合使用。《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凡步一罡,内有一将主之,须先黄纸朱篆,其符章置于圣前,然后步罡,次毕,即焚符于香炉前,其君将立降目前。”
也就是说,罡咒符诀的结合使用,就可以“召日直功曹,疾速赴坛,依律奉行”。不过,步罡时与存想配合的咒诀都是默念,并不出声。
宋代白玉蟾批评“今之邪师,杂诸道法之词而又步罡捻诀,高声大叫,胡跳汉舞,摇铃撼铎,鞭麻蛇,打桃棒,而于古教甚失其真”。
步罡踏斗的象征意义
禹步之法,先举左足,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足横直,步如丁字,以象阴阳之会。这种三步九迹,寓意三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禹步是法天地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道教认为禹步百日,诵咏斗章,可以与神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