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节现场鸟瞰 来源:同济大学
这批新生开始造,造,造,造起来啦!
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大学的知名活动——建造节,在昨日落下了帷幕。
2019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2019“风语筑”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有来自国内外300名大一新生参加,他们用中空板设计并建造了48栋充满奇思的建筑。
每届建造节都有一个主题,这次主题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上阕第一句,非常古风: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国学生倒是好理解这句诗,但国外学生估计就满脸问号了
建造节不仅是参赛人员激动,连网友们对建造节都有很深的爱恋。
话不多说,我们开头就拿一等奖出来炸场!
一等奖来啦
威尼斯建筑大学(意大利)
朴实有华,三个圆柱体像极了油罐
▽
△威尼斯建筑大学作品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评审意见: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参赛队的作品用现代材料表现了意大利传统的经典空间,并以简约的手段极致地发挥了材料特性。
漂浮在“油罐”顶上的红色中空板,像是新年大红灯笼高高挂。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庐·境
或许是端午给的灵感,“粽”形理念大爆发
▽
评审意见: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参赛队的作品造型完整,用一种手段塑造了多层次的空间;以整体的方式巧妙地实现了结构落地。
△庐·境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格拉兹工业大学(奥地利)
隐约红色,规整地像是三阶魔方
▽
评审意见:奥地利格拉兹工业大学参赛队的作品建构逻辑清晰,运用简单的几何原则,巧妙地回应了空间和意境的要求。
△格拉兹工业大学作品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听完评委一分析,获奖者确实实至名归!
这三座一等奖,是不是你心中的第一呢?
要是没有,下面一堆作品总有一款适合你。作品大致可分为四类:穿插组、编织组、钉子组和艺术组。
穿插组
同济大学11组-风景园林1班
轻飘的材料弯曲后,像是园林中的假山
▽
同济大学12组-风景园林2班
如果没猜错,是建造节版的比萨斜塔?
▽
同济大学7组-建筑学国际班
用红色中空板作连接点,简单有效果
▽
合肥工业大学
十字垂直穿插,是经典的建造节形式
▽
米兰理工大学
垂下的线条,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
同济大学1组-建筑学1班
▽
编织组
同济大学9组-城市规划2班
用中空板交织而成,在现场的孩子都玩疯了
▽
北京建筑大学
用语文的说法,这叫欲扬先抑
▽
奥术大师大所多
建筑形态有点危险,不知是故意的吗
▽
深圳大学
稳健的建造手法,虚实结合
▽
昆明理工大学
中空板的「铁树开花」
▽
螺丝组
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
比较实在,感觉很结实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学结构的就是酷,上来就是数条拉索结构
▽
同济大学8组-城市规划1班
清晰的建构,一个大空间
▽
同济大学4组-建筑学4班
这炫酷造型,十分像卡拉特拉瓦建筑了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营造的可能是中式枯山水
▽
同济大学3组-建筑学3班
很像是艺术展览常有的堆叠形式
▽
同济大学2组-建筑学2班
韵律不错,但估计维持不了很久
▽
中央美术学院
偏重仪式感的作品,但人进去容易被刮到
▽
重庆大学
一朵准备开放的花苞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外围结构中还有一波浪结构,比较新颖
▽
东南大学
转变材料形态,加固结构
▽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
刺猬般的结构,不可进人
▽
上海大学
建造节的望远镜,海洋里的象拔蚌
▽
上海交通大学
模式化三角单元构成,凌乱中带有秩序
▽
清华大学
以菱形作为主题,用菱形元素组成的建筑
▽
莱布尼兹大学
恕我直言,有点...像公厕?
▽
华南理工大学
向上的延伸感,类似西方教堂
▽
墨尔本大学
以圈为单元,形成了拱顶
▽
大连理工大学
有一种孔雀开屏的气势
▽
麦吉尔大学
▽
天津大学
▽
同济大学6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同济大学5组-建筑学5班
▽
同济大学10组-城市规划3班
▽
国立釜山大学
▽
九州大学
▽
长安大学
▽
沈阳建筑大学
▽
艺术组
由于食堂君去的时候,有些作品已经“体力不支”,倒下成为了艺术品。
不管结果如何,同学们既做设计师又做工匠,辛劳付出还是值得让人敬佩的。
照片只是一个侧面展现,要真正感受作品的魅力,还是得到现场逛逛才好。
△建造节现场鸟瞰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期待下一次的同济建造节,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