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代历史学习,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非常擅长经商的民族,加上自己很早就失去祖国,所以他们更愿意到各地闯荡和经商。在恢复不了自己祖国的时候,就把聪明才智都发挥在经商上。在古代的已知的世界各地,都有犹太人经商。其中就包括宋朝时候,一批犹太人来开辟中国市场,来中国经商。而宋朝的首都在开封,那里最繁华,所以就来到开封经商和定居。
但也有观点认为他们来是时候不是宋朝,而是更早。有提出汉代说(明正德碑中有“教自汉时人居中国”),唐代及宋代等学说,甚至还有周代甚至更早的说法(清康熙碑中有“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真的也算是自古以来就来到中原。但我个人认为,唐末以前,中原的商业中心是在西安和洛阳,五代以后才转到开封,宋朝的时候开封商业繁荣,所以还是宋朝时期来到开封的可能性大。
中原各朝对犹太人还比较宽松,反正他们没有祖国,流浪各地,所以一部分人就长期定居开封。只有太平天国的时候,曾驱赶和迫害过他们,他们一度离开开封。但太平天国被平定后,他们陆续又回到开封。
开封犹太人长期不被中国人认识,历史上曾被称蓝帽回回、朮忽回回,也就是错误认为他们是回教的一支。
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跟回族很相近,回族也从中亚而来擅长经商的民族,他们保存民族传统主要是依靠宗教,每到一个聚集地都会建清真寺,并围绕清真寺而居住。犹太人也是擅长经商,他们到聚集地也会建立犹太会堂,犹太教的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也是犹太传统文化和希伯来语的传承者。但有一点犹太人与回族人无法比,就是清朝许可民间拥有武装力量保护自己,如一些豪绅就建有团练。回族势力大的地方,就有自己的回族武装。来中土的犹太人比较少,所以历史上不曾拥有自己的武装。
1642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队为攻取开封而人为制造的黄河决口,冲毁了开封犹太会堂。“汴没而寺因以废,寺废而经亦荡于洪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仅二百余家,流离河朔。”
满洲入关,定鼎中原,社会安全后,幸存的犹太人陆续返回开封居住,并在清政府支持重建了犹太会堂,重修了经书。但不幸的是,晚清黄河发洪水再次冲毁了犹太会堂,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犹太人被遣散,随着最后的拉比去世,已经无人能传承犹太教义、传统文化和希伯来语。虽然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他们又回到开封居住,但已经丢失了自己传统文化。
开封的犹太人是北宋时期来开封经商并居住,最初分别取汉姓金、李、俺、艾、赵、张等十七姓。
在大金世宗时期,还建有自己的宗教场所,汉族人开始认为属于道教,但后发现与道教不同,所以称寺而不叫观,后看到犹太人也忌食猪肉,所以又错误记为清真寺。
1605年,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无意中结识声称相信上帝是唯一主宰的开封犹太人艾田,发现了开封的犹太社团,开封存在犹太人的消息传到了西方。外国犹太人得知开封存在犹太人后,也曾帮助这里犹太人恢复民族文化。1852年美国的犹太人组织了一个中国犹太人救援委员会旨在帮助开封犹太人恢复犹太教信仰,但由于委员会成立不久后美国爆发内战,救援委员会的活动完全停止,之后不了了之。以色列国建立后,也关注开封犹太人,据2016年有媒体报道,曾有5名开封犹太女性回到以色列居住。
现在开封犹太人有六十六户,总共200多人,现在共分七姓八家,分别为艾姓、赵姓、张姓、石姓、金姓、高姓和两家李姓,这些人大多有家谱。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据家谱记载,仅有犹太人嫁闺女给回族人家,而没有回族嫁闺女给犹太人家。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有的文章说考察到,进入民国,开封的满城被拆,开封的满洲人与犹太人同属少数民族,有的互相帮助,而且也出现了满洲人和犹太人通婚现象。
在解放初期的民族识别中,他们都被登记为汉族。改革开放落实民族正常后,这些犹太人后裔民族意识恢复,在现存的六家犹太人后裔中,没有与回族通婚的记录。因赵姓和李姓一些家庭要求登记为犹太人比较强烈,最后按他们要求登记为犹太人或写犹太。但按未识别民族登记的,不享受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那么少数民族有哪些优惠政策,对个人来说,主要是按各地规定,在中考或高考中加分。另外属于政治权利,被认定为该地世居少数民族,无论人数多少,都会有一定数量代表进入当地人大会议。还有少数民族聚集的村,可以定为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