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完美主义者”还是“伪完美主义者”?

老师说“先完成再完美”,为什么我是“100分做不到,60分也不想要”呢? 如果一件事不能做好,那我就

老师说“先完成再完美”,为什么我是“100分做不到,60分也不想要”呢?

如果一件事不能做好,那我就宁可不愿意开始。这样的人应该很多吧?

不好意思,你们并不是真的“完美主义者”啊。

1

别做“伪完美主义者”

有位学员向我提问:她说她有一种“求全”的心理,一件事有一天没做到要求以后就都不想做了。

比如,给孩子记成长日记,从开始一天不拉,但前几天因为事情多有两三天没记——然后就不想记了。

其实因为这事还挺焦虑,每天看孩子的成长点滴觉得如此珍贵,将来有一天会想不起来——但是一想到缺了好几天的记录补不起来,怎么也不能下决心重新开始。

这种人其实就是我们时间管理特训营课程里讲到的“伪完美主义者”。

“伪完美主义者”的心态是如果一件事不能做好,那我就宁可不愿意开始

而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态度是先去做,再做好;先完成,再完美

“伪完美主义者”发现一件事没有按自己预期进行,会选择放弃这件事,因为做得不够好,我宁可让它结束。

看起来是高质量高标准,其实是不想真的到最后,看到自己的失败和无能。

请记住很多人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用追求完美去逃避失败。

我过去也有这种经历,想写一个话题的文章,开了一个头,写得不太满意。又开了一个头,又写得不太满意。不写了,我要写就要写好,既然写不好,我就不写了。

然后我就不写了,但重点是我以后很长时间都不想写这个话题了。我心里清楚,不是我不想写,是我以为自己可以写,结果一写就发现,我以为的是假相,真相是我写不出来。

这种心态在我们写书私房课很多学员写书稿过程中,估计反复出现。报名写书前,对自己写某个话题觉得自信满满,我这么多年从业经历,积累无数案例,看了那么多书,每本书缺点在哪里,我们都清楚,这次我自己写,肯定能超越他们。

结果真写起来,发现连自己最看不起的书,也写不过。

算了,既然写不到我自己的要求,那我先不写了。

问题是,你是这次写不出感觉?还是压根你的积累就写不出来?

2

要做“真完美主义者”

我自己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理解,什么是真完美主义者。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并不害怕失败,也不期待一切尽如人意,但只要开始了,就不放弃改进自己的机会,让自己真正变得更好。

正是在这种不断完美自己的人生中,我们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就说我吧,自从阴差阳错做了自媒体,一直被人说。我也觉得要说成为自媒体的人里面,我是最不应该红的。

普通话不标准,大舌头,讲话不清晰,居然成了演讲达人,每次现场分享还能圈粉。

写作能力合格,但只能是合格,坚持日更,写了十多年,最后坚持成了写作套路大全。

天生机械直男,不懂审美,最后做了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PPT课程。

我觉得这和我后来明白一个道理有很大关系。

你的起点越低,你以后的成就越高,大家就越佩服。

这样的话,我一开始不完美,甚至到处都是缺陷的起点,也是未来可以称为逆袭的起点啊。

我不能拥有完美的开始,但我可以试试完美的逆袭,哪怕不完美的逆袭,重点是我能逆袭啊。

我最大的优点,可能是小时候被人嘲笑多了,最后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不怕输不怕出丑。但是我憋了一股劲,我想有一天大家不要笑话我。

3

很多人其实需要的是自信一点



当然我遇到的一些朋友,真不是追求完美,是不自信。

我有个铁粉问她总结能力差怎么破?

她说她工作中总结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遇到写论文就卡壳,是我的理解能力差吗?——她想起她是理科女生,从小阅读理解都得分低。

其实事实很简单,工作总结能力比较好,就说明总结能力不差,要差是都差,不会一样差,一样好。

但为什么怀疑自己理解能力差?其实是给了自己负面暗示,我理解能力不好,因为我从小阅读理解得分低。

说实话,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就是把我本人的文章拿过来考我,我都可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写,何况是大作家的文章?得分低不见得你阅读理解能力差,可能是你思维活跃,但你肯定不尊重标准答案。

写论文就卡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必须指出,论文不是总结出来的,论文是需要做实验,做设计,有数据才能总结的。没有这些数据卡壳很正常。

有的朋友就是太容易形成对自己负面暗示,哪怕她真的很优秀。

不自信,很少自己去肯定自己,这才是问题。

这样的人,和完美主义无关,我送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怀疑自己的时刻,我也有这样的时刻。知道这一点,并不能让你放弃怀疑自己,但会让你好过一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