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精神病是一种让人们失去同情能力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麻木冷漠、行为控制能力差以及诈骗和操控他人之类的反社会行为。冷血精神病患者不一定都有暴力倾向,不过大都如此。在美国,只有1%~2%的人会被认定为真正的冷血精神病患者。但是,在暴力犯罪分子当中,冷血精神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冷血精神病患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倾向于做出“挑衅性攻击行为”(proactive aggression)——其暴力和攻击行为不是因为脾气暴躁或者冲动,而是出于恶意。
冷血精神病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其遗传度可能会高达70%。我知道有许多人对这一发现都感到意外,这说明,人们对攻击型人格的一般看法受到了行为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认为暴虐、冷酷的人一定是因为在家里受到了虐待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才如此的。但是这根本不是事实。
很多人都会将冷血精神病患者与精神错乱者混为一谈,但两者完全不同。精神错乱者通常无法区分幻觉与现实。这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抑郁狂躁型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其表现形式一般是妄想或者幻觉。那些精神错乱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正被中央情报局(CIA)的人跟踪,也可能认为有人正通过广告牌或者电视机给他发送秘密信息,还会出现幻听,觉得有人在对他们说些可怕的事情,有时候,这个声音会指示他们去做一些暴力的事情。(大部分精神错乱的人其实并不暴力,然而他们当中的暴力分子的破坏力惊人,有时候,这是因为这些人同时患有冷血精神病和精神错乱。)
童年受到虐待或被忽视,或是经常亲历暴力事件的经历的确会对一个人的生活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他可能会因为童年的经历对可能发生的威胁或者虐待超级敏感,有时候可能会反应过度,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这被称为应激性攻击——因为受到挫折、被挑衅或者被威胁而变得愤怒、焦躁、冲动、好斗。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人威胁你说要离开你,你用玻璃杯砸了他,这就是应激性攻击的表现。如果有人在人行道上撞了你一下,你回头就推了他一把,这也属于应激性攻击。如果你捏一个陌生女性的屁股,她扇了你一记耳光,而你一拳打在她脸上,这也是应激性攻击。这种攻击相对比较常见,这种行为常见于抑郁、焦虑或者受到过严重伤害的人群。
但是,这不是冷血精神病患者最关键的问题。冷血精神病患者有可能会很冲动,并做出应激性攻击,但是,请记住,真正让他们不同于常人的是挑衅性攻击,是冷静策划、目的性极强的攻击,是找出易受攻击的女性强奸她并杀害她的攻击。而虐待儿童或者对儿童疏于看护并不会导致这种攻击的发生。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父母的虐待与挑衅性攻击之间存在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而挑衅性攻击才是冷血精神病患者区别于他人的特征。并不是人们没有努力寻找证据,而是任何设计严谨的实验都没有发现这样的证据。
南加州大学的阿德里安·雷恩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对大洛杉矶地区600多对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双胞胎的应激性及挑衅性攻击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对这些双胞胎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研究他们青少年时期,即暴力倾向最明显的时期。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青春期持续的应激性攻击,遗传所起的作用大约占50%,而剩下的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了。但是,持续的挑衅性攻击实际上85%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剩下的15%也不是所谓的共同性环境因素导致的。所谓共同性环境因素,就是相同的家庭环境中影响孩子的所有因素,比如贫穷、社区环境、住房条件、父母不和,或者父母对孩子疏于照顾等。这些共同性影响变量,即使全部加在一起也无法导致青少年做出挑衅性攻击。
不过,由此就引出一个亟待解决的开放性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患上冷血精神病?
© Caroline Gaedecens All right reserved
自此,我们展开了漫长而又非常痛苦的志愿者招募过程,我们需要找到几十个有冷血精神障碍特征的儿童来进行脑部成像研究。有几个孩子是像迪伦那样由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其他研究人员推荐过来的。但是,大多数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假设每100个孩子里一定会有一个孩子的《冷血精神病量表(青少版)》得分超过20分(而这个假设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那么在华盛顿特区这样大的城市里就会有几千个符合条件的孩子。但是,招募这样的孩子非常困难。首先,跟自闭症和多动症儿童不同,并没有专门为有冷血精神变态倾向的儿童的父母服务的团体或者服务机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广告招募。但是,这些广告的措辞必须非常小心。你不能直接问“你的孩子有冷血精神病吗”,这么问非常无礼不说,很多符合条件的孩子的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这个问题(当然有一些是知道的)。因此,我们选择询问家长他们的孩子是否存在行为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平面媒体发布广告,也在家事法庭和保护观察机构附近张贴广告。我们在广告中问:“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行为问题而且做错事不会有负罪感呢?”虽然潜在合格研究对象群体的数量比较庞大,但这些广告收效甚微,没有几个人打电话咨询,也许因为满足这个条件的孩子的父母已经失望了太多次,再也提不起劲儿折腾了。除非孩子有希望被治愈,否则他们已经不愿意参加任何研究活动了。庆幸的是,终于有家长打电话来,不多,但是陆陆续续一直有人打来。
如果你这辈子曾经同情过其他人,那么也请同情一下这些孩子的父母吧!从最初的电话筛选,再到后来实验室里的面谈,这些父母讲述的故事真的是一部血泪史!在打电话联系我们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行为问题已经持续多年了。他们的家里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跟迪伦的父母一样,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担心其他孩子的安危,也担心自己的安危。
© Caroline Gaedecens All right reserved
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已经被自己的孩子严重伤害过了。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她的儿子在一次冲突中狠狠推倒了她,她的腕关节因此而骨折了。一位父亲告诉我们,他不足10岁的女儿曾经一脚踢在他的脸上,差点儿让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他到底做了什么让他女儿对他下手这么狠呢?他并不知道,当时他正坐在地上看电视。我们还听到有些父母说,他们的孩子经常偷他们的财物,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不管他们把现金、贵重物品和信用卡藏在什么地方,都无法阻止孩子的偷窃行为。更不用说孩子损毁的汽车、杀死的宠物以及纵火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情感伤害。孩子们对父母撒谎,操控并利用父母。家长们总要应对学校老师和校长的抱怨,因为孩子在学校劣迹斑斑,总是惹是生非。相对于孩子在家里的各种不当行为,父母们对此更加无能为力。大部分孩子至少曾经被学校开除过一次,有的还多次被开除,而开除的原因通常是伤害同学或者老师。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她的女儿特意带了一瓶果汁去学校,喝完果汁之后把空瓶砸在那个她不喜欢的老师脸上,老师的脸被划了一道大口子,缝了7针。而另一个孩子总是被短期停学,至少被停了12次,而只要孩子被停学,他的妈妈就得去学校接他,而她最后因为旷工而被解雇了。她是一位单身母亲,内外交困让她几乎撑不下去,甚至还被收容过一段时间。
跟她的面谈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她儿子迈克尔的反应。当时,我尝试着问他对自己给妈妈造成的麻烦有何感想,他会不会因为让妈妈受了这么多苦而感到难过?我之所以想知道这一点,是因为迈克尔跟迪伦一样,来访的时候他看起来跟他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然而这个问题难住了他。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感到悔恨或者有罪恶感,但是不知为什么他没有那种感受。最后,他说:“那么,我干的那些事确实让她难过了,是不是?但是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所以这些事对我一点儿影响也没有。”迈克尔和迪伦除了年龄和性别之外,几乎没有别的相同之处。不过,两个人显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他们给别人造成了多少伤害,让别人多么痛苦,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应该为此而感到难过。
© Caroline Gaedecens All right reserved
随着跟这样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打交道的经验越来越多,我们评价这些孩子的能力也逐步增强。不过,给有些孩子下诊断相对比较容易,杰米也许算得上诊断起来最容易的一个了。杰米12岁,有着浅棕色头发、圆鼻头。访谈那一天,他蹦蹦跳跳地进了访谈室,一看就是精力过剩的样子,后面跟着进来的是他的母亲,看起来很和善但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通常,我们会先单独和孩子的家长谈,然后再单独见这个孩子,好确定孩子有没有撒谎,有没有轻描淡写地谈起自己的过错。而对杰米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他无比自豪地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他的每一件“丰功伟绩”,没有他不干的坏事。除了那些跟严重刑事犯罪和性侵犯有关的选项,他在《冷血精神病量表(青少版)》中各个选项的得分都是最高分。他偷东西、放火、撒谎、迷惑并操控他人、设计巧妙的骗局骗同学的财物。虽然当时才刚刚上中学,但在他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郊区的家里,他已经把高利贷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利息高达每天1美元。而对于那些无法如期还款的客户,杰米威胁会用爆竹炸他们。他的许多客户都是高中生,个头都比他高,但是,他们都不敢小瞧杰米。他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弄来一个仿真手雷并把它扔进了当地的图书馆,其目的“就是想看看人们会有什么反应”。人们的反应当然是逃离,哭叫着的孩子和大人一起惊慌失措地涌出图书馆。而当大家都在往外逃离的时候,杰米和他的朋友却逆着人流向图书馆跑去,还扛着手持摄像机,目的是记录下他们造成的恐慌和骚乱,以供后来人顶礼膜拜。杰米对此颇为得意。他笑着说:“那绝对是完美的柯达时刻!”
但是,杰米并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得分最高的。最高分的得主是14岁的安柏。走进访谈室的时候,安柏就像一只优雅的猎豹,她散发出非凡的个人魅力和性感,连当时30岁的我都有点儿受不住。可以想象,她对年轻的男孩子和成年男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非常清楚自己的魅力。同我们打过交道的许多女孩子一样,安柏发现利用魅力比使用威胁和暴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她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冷血精神病倾向的孩子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像其他人那样会在意自己的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安柏喜欢昂贵的衣服,年纪大一些的男孩子还有成年人有购买能力,所以她就色诱他们。而如果他们真的跟她发生了性关系,就会一辈子背上性犯罪的污名,对此,安柏根本就不在乎。
© Caroline Gaedecens All right reserved
后来我们发现,在所有研究对象当中,安柏的智力测试得分最高。就正常的孩子而言,智商越高,行为问题就越少,但是对于有冷血精神病倾向的孩子而言,情况恰恰相反。冷血人格特质加上更高的智商足以使他们犯下更加严重的罪行,可能是因为这两种特质的结合让他们更狡猾诡诈,让他们犯下罪行的同时又总是能够逃脱惩戒。就安柏的年龄而言,她的洞察力之敏锐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她一直在观察和分析我。她向我们讲述自己如何杀死家里的豚鼠宠物,或者威胁要在家人睡着的时候把房子点着的故事时,一直专注地盯着我们的脸。跟杰米一样,她无意隐瞒任何事情。她很乐意描述自己在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解释了自己如何通过分析成年人的想法来逃避惩罚。“当我谈吐优雅的时候,有些成年人会被震住。”她说,“只要我哭,有些人就会放过我。”她的母亲也证实,安柏的眼泪就是鳄鱼的眼泪,收放自如。有一次,安柏的母亲在她包里找到了一份打印资料,标题是“商店行窃指南”,还有一大堆高档的化妆品和昂贵的手袋。母亲质问她的时候,她痛哭流涕,表示懊悔而且承诺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她母亲说,她曾经被类似的表现骗过,但是这次的事情性质非常严重,安柏的厚颜无耻让她非常恼怒,她说:“省省吧,别装了!”听到母亲这句话,安柏的眼泪就像开关被切断一样,立刻就停下了,马上像平时一样,跟母亲对视。我们与很多孩子进行了交谈,安柏是唯一一个我不愿意与之单独共处一室过一夜的人。
并非每个孩子都会坦承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希瑟是最难评估的孩子之一。她父亲告诉我们,她绝对是个恐怖分子。跟迪伦一样,她也经常闹脾气,有时候她的哭闹会持续数小时,直到自己精疲力竭为止。她也有挑衅性攻击行为,但是这些行为都做得很隐晦,她事后可以宣称自己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她父亲经常会犯偏头痛,每次他犯病的时候,希瑟就会故意摔门弄出声响或者把灯都打开,她因为这些感官刺激加剧了父亲的头痛而感到开心。有时候她在学校里会表现得暴力,有一次用玩具砸伤了一个同学,害得同学因此而去医院缝了针。跟参与研究的很多孩子一样,她也控制他人、撒谎、偷窃,而且拒不承认偷窃行为。
至少他父亲说这些都是真的。但是,当莉玆和我坐下来与希瑟面谈的时候,我们吃惊地发现,完全看不出面前的这个人是那样的孩子。希瑟有双清澈的棕色眼睛,四肢像雌鹿一样修长,笑容甜美而又略有些害羞,声音柔和。她讲述的故事跟她父亲所讲的往往开头是一样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而这个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她根本没有做错什么。希瑟说,事实上是她的父亲脾气很差,总是将他的不愉快发泄到她身上。我们的访谈结束时,希瑟的表现再次让我吃了一惊,她小心翼翼地将谈话过程中她吃的食物包装袋以及掉落的食物碎屑收拾得干干净净。访谈结束之后,我跟莉玆完全惊呆了。这是迄今为止我们遇到 的父母和孩子的说法最不一致的一次。即使知道自己会在研究中遇到迷惑性很强的孩子,但我们还是无法相信希瑟有冷血精神病倾向。这一次,我们决定打电话请个裁判——希瑟的一个老师来佐证。我们向这位老师求证希瑟及其父亲讲述的那些故事的细节,在老师见证过的事件中,他对每个细节的描述都同希瑟的父亲的描述一致。希瑟是个非常高明的骗子,是我们见过的最高明的一个。仅凭对她的访谈,我们绝对不会把她当成研究对象。根据她访谈时的表现,我很可能会给她一个研究助理或者照顾孩子的工作。然而,在计算她的得分后,我们发现,她的得分远远超出我们划定的分数线。我们又被上了生动的一课。
本文整理自《人性中的善与恶》阿比盖尔·马什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 [美]阿比盖尔·马什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标题: 恐惧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译者: 张岩
出版年: 2019-5-1
图片 | 网络及中信出版集团提供
责编 | 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