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蓝釉:如何鉴赏清代霁蓝釉瓷器及其收藏价值

null

蓝釉类瓷器最早见于唐三彩,后沉寂于元明两朝,最终在康熙朝时期迎来复兴,并且直至现代成为收藏爱好者们的追捧热门。宋代时盛行清丽之风,出现了天蓝釉这一清雅色釉。元代则发展成高温蓝釉瓷,这种高温釉是后来霁蓝釉的前身。从明至清后又逐渐出现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釉瓷,种类之多,釉色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在整个蓝釉瓷体系中,霁蓝釉蓝如深海,是色调最纯正的。霁蓝釉是一种惯称,此前的称谓有“积蓝”、“祭蓝”等,后取“霁蓝”二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着雨过天晴,是非常特别的蓝釉瓷器。那么霁蓝釉瓷器价值几何,又如何去鉴赏呢?

null

清代霁蓝釉的烧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昰仿烧明代宣德时期盛名在外的“宝石蓝”,另一种就是具有清朝时代特色的“霁蓝釉”。

清代的霁蓝釉瓷器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此后生产历代未断,均有佳作传世。常见造型主要是宫廷祭器和摆设用瓷,外观上或暗纹或描金或光素。

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经造办处挑选出窑,做工异常精致。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用于寺庙祭器,均无官款,但有当年年款。

null

首先,从“霁“字可见其色泽如雨过天晴般空灵清澈。有着蓝釉瓷器独特的秀逸清俊之美,是瓷器命名中重风骨的品类。为何霁蓝釉瓷器可以呈现出类似于蓝宝石般的明亮澄净?不仅是因为霁蓝釉所采用的着色剂是铜,釉料也并不单纯。在釉料中加入了一部分钴料,充分发挥了色剂的作用,所以成色更明快。这种原料烧出来的霁蓝釉瓷器通体覆盖玻璃般的光润质感,如雨后晴空般通透明丽,因而得名“蓝宝石釉”,后转为“霁益釉”之称。

null

null

null

​此件清代霁蓝釉瓶,釉色浓淡均匀,呈色稳定,蓝如深海,匀净幽雅,光可鉴人。霁蓝釉瓷器相对于天蓝釉、孔雀蓝釉来说,除了色泽偏于深沉,但体釉面更为光润,瓷体厚度适中。

明清时期的霁蓝釉瓷在装饰上也多了许多变化,尤其是在清代,很多霁蓝釉瓷并不仅仅是单色釉瓷,而是加入了清代瓷器工艺中一些独特的装饰技法,如暗花雕琢、描金装饰、珐琅彩彩绘、粉彩彩绘等等,进一步提升了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常说霁蓝釉瓷器是具有清代典型特色的。从目前的收藏市场上来看,出自清代御窑厂的霁蓝釉瓷器价格非常惹眼,而且升值潜力也很强劲,毕竟有朝廷监管,出窑必是佳作。

同时,流散在民间的一些民窑霁蓝釉精品也有藏家竞相追逐。这类瓷器因为不是官窑出品,所以初始价格往往不是很高,但不乏有眼光长远的藏家遇见这类瓷器必然捡漏。大家都知道民窑霁蓝釉精品存世量本身并不多,所以很适合投资,其后期的价值只会增长不会减少。

null

如今,清代蓝釉瓷器的价格不断变化,品相好、官窑造的清代蓝釉瓷器都价值不菲。在这里也要提醒众多藏友们,收藏清代蓝釉瓷器一定要擦亮眼睛,同时最好找领域内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切莫因小失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