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陵八家吴宏绘画作品欣赏

吴宏(1615 —1680),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西江外史。江西金溪人,移居江宁(今南京)。自幼好绘事,自辟蹊径。顺治十年(1653)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画作大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及仰慕的桃花源仙境,构图疏密相间,气势雄阔。与龚贤、高岑、樊圻、邹喆、叶欣、胡慥、谢荪合称为“金陵八家”,在八家中画风最为粗放,浑融无际,任凭想象,景色细致苍郁,充满了生活气息。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周亮工赠诗云:“幕外青霞自卷舒,依君只似住村虚,枯桐已碎犹为客,妙画通神独亦予”。

传世作品有康熙五年(1666)作《山水》册页、《江山行旅图》卷,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康熙十一年(1672)作《柘溪草堂图》轴、《竹石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山村樵牧图》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null

清 樊圻、吴宏 寇湄像图 南京博物院藏

【名称】清 樊圻 吴宏 寇湄像图【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木,水墨,纵79.3厘米,横60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樊圻白描肖像,吴宏补景。

寇湄,宇白门,为明末清初金陵秦淮名妓,善鼓琴,能度曲,工画兰竹。

此肖像画其浓妆安坐,娟娟秀美,穆然恬静。细草参差,绿水无波,

一派幽逸景致,静穆中又寓勃勃生机,与人物的处境、身份、仪表密相呼应,

是中国传统肖像的佳作。

null

清 吴宏 拟李咸熙笔意 立轴 设色绫本 壬子(1672年)作

null

吴宏 负郭村居图

【名称】清 吴宏 负郭村居图【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纵198.5厘米,横98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远景绘高山耸立,层峦叠翠,山脚下陈林杂树,院落村舍其间,山道小径,

有人负薪而归。中间茅棚草地溪水,林间牧牛缓步,神态跃然。近景古树老枝,

水阁茅棚,溪流有声,引人入胜。布局严谨,运笔劲逸,境界幽奥,又有生活气息。

null

吴宏 江城秋访图 绢本设色 160.8×78.2厘米 旅顺博物馆

【名称】清 吴宏 江城秋访图【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160.8厘米,横78.2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以中锋写树木、房屋、舟楫、人物;以侧锋皴山石。水墨烘染,明暗向背自成,水光云气自生,颇有生意。略施淡彩,色调和谐而又明快清爽,

具有典型的“浅绛”风格。画面自题“摹李营丘墨法于响雪庵中”。

null

吴宏 摹元人墨法 设色绢本

null

吴宏 秋山行旅图

null

吴宏 秋山行旅图

null

吴宏 秋山行旅图

【名称】清 吴宏 秋山行旅图(部分)【年代】清代

【简介】长卷,纸本,设色,纵23.5厘米,横1242厘米。

此图画山重水复,山石岐螬,村庄屋字依山傍水,错落俨然于树丛,

赶路的车队,人马也匆匆于道上。笔墨纵横,风格绢秀。

null

吴宏 溪桥行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null

吴宏 小山远歌图

null

吴宏 小山远歌图

【名称】清 吴宏 小山远歌图【年代】清代

【简介】长卷,纸本,纵30.8厘米,横137.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参天老树,枝槎纵横老健,溪水沿山蜿蜒潺流,树丛茅屋书斋深藏;

平坦处,一老者抱琴席地而坐,面山临水高童子身后侍立。

笔情墨韵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null

吴宏 燕子矶莫悉湖二景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宏 清 燕子矶、莫愁湖图

纸本 设色 画芯尺寸:纵30.8cm 横300cm 燕子矶的构图以仰视为主,

突出表现山峦险峻巍峨的壮美气势。莫愁湖的构图以俯视为主,

将秀美清丽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该画卷作为吴宏写实山水画的代表作,

真实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 等。

乾隆皇帝游幸燕子矶时曾作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树耕凿久相安。”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在吴宏的《燕子矶》

图中均得到了如实的反映;长江主泓道曾一度北移,矶头下涨起沙滩,

成为绿野,民众在上正休养生息,勤奋劳作。

吴宏,字远度,生卒年不详,约在清康熙年间。江西金溪人,寓南京。

擅画山水,亦画墨竹,为“金陵 八家”之一。

null

吴宏 燕子矶莫悉湖二景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null

吴宏 柘溪草堂图 绢本设色 160.8×79.8厘米 南京博物馆

【名称】清 吴宏 柘溪草堂图【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160.8厘米,横79.8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该图系作者应内阁中喬莱之邀,画其父喬可聘居读处“柘溪草堂”。

画作以直笔硬线勾写,笔势雄强,渲染工细清润,意境幽雅深邃。

吴宏在“金陵八家”中以笔势雄阔见长,其中得益于蓝瑛最多,

尤其是老树苍石皆从蓝画中来。自识“壬子秋九月,拟李咸熙笔意呈石翁生教之。

金谿吴宏”。

钤“吴宏私印”白文、“远度”朱文方印。按壬子为康熙十一年,公元一六七二年。

null

柘溪草堂图 立轴 绢本设色 1672年作 南京博物馆藏

款识:柘溪草堂图。壬子秋九月,拟李咸熙笔意呈石翁生教之。金谿吴宏。钤印:吴宏私印(白文)、远度(朱文)。

该图系作者应内阁中喬莱之邀,画其父喬可聘居读处“柘溪草堂”。画作以直笔硬线勾写,笔势雄强,渲染工细清润,意境幽雅深邃。吴宏在“金陵八家”中以笔势雄阔见长,其中得益于蓝瑛最多,尤其是老树苍石皆从蓝画中来。

null

江城秋访图 绢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以中锋写树木、房屋、舟楫、人物;以侧锋皴山石。水墨烘染,明暗向背自成,水光云气自生,颇有生意。略施淡彩,色调和谐而又明快清爽,具有典型的“浅绛”风格。画面自题“摹李营丘墨法于响雪庵中”。

null

负郭村居图 立轴绢本吗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远景绘高山耸立,层峦叠翠,山脚下陈林杂树,院落村舍其间,山道小径,有人负薪而归。中间茅棚草地溪水,林间牧牛缓步,神态跃然。近景古树老枝,水阁茅棚,溪流有声,引人入胜。布局严谨,运笔劲逸,境界幽奥,又有生活气息。

null

小山远歌图 长卷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云渺渺,水溟溟。高树低树连阴密,远山近山无数青。中有高人抱幽独,坐卧烟霞隔尘俗。瑶琴一曲来宫商,俯仰乾坤心自足。吴宏。

此图绘参天老树,枝槎纵横老健,溪水沿山蜿蜒潺流,树丛茅屋书斋深藏;平坦处,一老者抱琴席地而坐,面山临水高童子身后侍立。笔情墨韵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这是一幅淡设色人物山水画,纸本长卷。画幅中部,画着高低、大小不等的老树,环溪而生,枝繁叶茂,连成密密树阴。右部“峰峦郁密”,笔墨苍润,茅屋书斋掩映于树丛中。溪水蜿蜒而出,溪边平坦处有一位老人正面对远山,抱琴独坐,一童拄杖立于老人身后随侍。人物用勾线填色法画成,线条劲细流利,神态悠闲,处于全图的中心,醒目突出。远处,云叆叆,水渺杳,云水迷蒙,一派空灵,老人奏琴高歌,歌声和着水声,传到远处去。

吴宏自题诗一首,书写时“烟”下漏掉一个“霞”字,为免影响画面的美观,他将霞字补写在全诗的最后,字体略小,这是古代书画家惯用的办法。这首平仄交替协韵的古体诗,行笔流畅,画家将自己“寄乐于画”的画心,完全借诗托出。题诗全写画上的景与人,诗与画的对应关系,相当紧密。首两句,从云水迷蒙的画面落笔,云雾渺邈,水气溟濛,迷漫于画幅。次两句,写画面山景,高处的树、低处的树绿阴密接,远处的山、近处的山,构成连绵的青色屏障。以上四句诗,协平声青韵,描写画面上的山与水,再现画境美。“中有高人”以下四句,换协仄声韵,转而写画中人。密林中这位高人,抱着幽独的心志,在烟霞里坐卧,与尘世隔绝。他弹奏一曲瑶琴,送出优美的琴音,高声唱着幽雅的歌曲,心神在天地间游弋,心旷神怡,自己感觉到心灵上的惬意和满足。全诗写景写人,景物与人情相交融,画幅的笔趣墨韵与诗篇的诗情画意,紧相渗透、融通,真是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null

秋山行旅图 长卷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重水复,山石岐螬,江水与山石相连,渔船停泊在偏僻的港湾,村庄屋字依山傍水,错落俨然于树丛,赶路的车队,人马也匆匆于道上。天色傍晚,江水微波,烟雾迷朦的莫愁湖笼罩着轻纱般的云雾,岸边树木葱茏,使画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笔墨纵横,风格绢秀。

null

万壑松风 设色纸本 1637年作 (92万元,2011年11月北京艺融)

款识:昨朝一叶见秋生,今日千岩万壑清。欲借西风苏病骨,暂来石上听松声。丁丑(1637年)秋日写于画石轩之南窗,吴宏。印鉴:远度

题跋:丁丑(1937)秋月观于东都荷兰使署,荷兰高罗佩。

画中题跋诗出自元朝诗人刘因(1249-1293)的《早秋》,吴宏依据诗的意境,创作了此件山水手卷。作品在章法上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有些相似,是吴宏早年所画。长卷以江水的蜿蜒流淌起始,丘陵连绵起伏,峰回路转,其间亭台小桥,各得其所,显得真实而亲切。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吴宏用淡淡的赭石描绘秋天的景色,继承了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节奏明快,虚实相生,充满着秀润淡雅的气息。

null

null

燕子矶莫愁湖二景图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燕子矶位于南京东北部的长江南岸,其状似展翅欲飞的娇燕。第一图绘燕子矶峭拔峥嵘之势。矶下片片沙渍、芦草,港湾处停泊众多船只,亦有归航的帆船驶向岸边。燕子矶右侧山脚下,坐落着古寺、民居和石桥,具浓厚的生活气息;左边是广阔无际的长江。自识[燕矶,西江上幕。吴宏写]。钤[吴宏]朱文、[远度]白文方印。

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门外清凉山脚下,相传南北朝宋、齐年间,美丽善良的莫愁女曾在此居住。第二图绘莫愁湖全景,湖水宛若平镜,岸边古松杂木成林,有一小亭建于湖中。湖滨亦有高阁瓦屋、亭榭院落,安排得井然有序,可游可居。这两幅作品均以造化为师,是作者写实风格的代表作品。自识[莫愁湖。金溪竹史午宏写于云林白马三十六峰下]。钤[吴宏]朱文、[远度]白文方印。

null

摹元人法 立轴

null

仿巨然寒林图 立轴 纸本

null

摹元人墨法 设色绢本

null

仿李咸熙山水 立轴绢本

null

拟范华原笔法 壬辰(1652年)作

null

溪桥行旅 立轴 设色绢本

null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乙未(1655年)作

null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乙未(1655年)作

null

​山水图 纸本 水墨 壬寅(1662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远山淡抹隐现,近处山石老树楼阁。咫尺千里,苍苍莽莽。山石用方硬而带刚性的直线勾括,棱角分明。皴法则纵横恣意,似乱柴,奕斧劈皴,方峭瘦硬。但整幅疏密得宜而显工整。

null

拟李营丘山水 设色纸本 1662年 作

null

​山水设色纸本 癸卯(1663年)作

null

​山水 设色绢本

null

秋斋谈易 镜心设色绢本

null

风竹图 立轴 水墨绢本

null

秋山风露 立轴

null

​山水 镜心 绢本

null

​山水 设色绢本

null

云山飞瀑 立轴 纸本 1672年作

null

拟石田翁笔法 设色纸本

null

春山观瀑图 立轴

null

拟李咸熙秋山访友图 1672年作

null

拟李咸熙笔意 立轴 设色绫本 壬子(1672年)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