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法略说 佛陀大传 五停心观 弥陀要解 天台五时 天台八教 大象 心愚 二傻 亲近善友 归依三宝 供养三宝 然妙 皆仁 无用 乐乐 亦合 续祥 靓仔 观诸法如 菩萨戒 沙门庄严 五停心观:不净观和四念住(14): 复次教诲(6)于修念住(3)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
二、三、二、明胜进 又汝应于念住加行,时时修习胜奢摩他、毘钵舍那。 说明修习四念住加行的胜进道。 又你应该于四念住修加行,时时地修习殊胜的奢摩他、时时地修习殊胜的毘钵舍那。也修止、也修观,也修观、也修止。继续往前进,修胜进道,在静坐与下座时都要保持这一念心在所缘境上,才会成功,才会展转的殊胜。
二、三、二、一、应如是行 二、三、二、一、一、乞食摄 汝于如是四念住中,安住正念。随依彼彼村邑聚落边际而住。于心随顺趣向临入所缘境界,汝应舍此所缘境相,入彼村邑聚落乞食。 《瑜伽论记》卷第七(之下):「第二教依聚落护身心。若于如是诸境界相不应策发诸根等者。景云:若于染境不应策根莫作功用,若于生善境界汝应策根正作功用。隔之言路。泰云:入聚落时见恶境界不策诸根,若见母邑即策诸根以住正念。」 你于这样修四念住中,应该常常安住在四念住的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由于正念在心,随顺依于村邑聚落边缘而住。 「于心随顺、趣向、临入所缘境界」:随顺修四念住,这是闻慧相应,还在语言文字上面下工功夫;趣向是思慧相应,开始了解它的道理了,有一点体验了,深刻的思惟,知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临入是修慧,已经有少分的奢摩他定,又能在那里修,正式上座又懂得怎么样修四念住了,称临入。 「汝应舍此所缘境相」:这个时候,你因为有事情要做,要到聚落去,你就应该心里面暂时舍掉这个所缘境相,不能再修观的。要去办事情,就暂时不要修了,应该舍此所缘境相,到村落、城邑、聚落里面去乞食。
应当善避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恶蛇、恶兽、坑涧濠堑、株杌毒刺、泥水粪秽。及应远离诸恶威仪,秽坐卧具。汝应如是善护己身。 善护其身。应该要善巧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到聚落里边去乞食,应当善巧避开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恶兽。走路时,要避开地面的危险,如坑涧、濠堑、株杌、毒刺。坑是山坑凹下去的地方;涧,两山之间低下的地方,即涧谷;濠堑,是绕城墙的水,壕沟或是陷沟,指水沟之类的,古代的城外都有护城河,不要掉到水里;株杌就是树根,树根露在外面的叫「株」,不露在外面的叫做根。「杌」就是树里没有枝,没有枝干的树,叫做「杌」;「毒刺」,就是有毒的刺你要避免;或者是走在道路上,有泥、有水、有粪秽,要绕道而行。 「及应远离诸恶威仪」:到城市里、聚落里去乞食,要远离这些不好的威仪,「秽坐卧具」:污秽的坐具、污秽的卧具,你都应该远离。 总而言之,你应该这样子善巧地保护你的身体。
若于如是诸境界相,不应策发诸根。汝应于彼不作功用,善守诸根。 善守诸根。 若如是诸境界相现前的时候,遇到种种不好的境界,不应该策发眼等诸根,汝应对于不善的境界不作功用,不要去采取什么行动,要妥善的守护自己的六根,不要继续攀缘,好好保护住自己,不要受到伤害就好了。
若于如是诸境界相,应当策发诸根;汝应于彼正作功用,善住正念,令诸烦恼不起现行。 善住正念。 应该这样子用功。若是遇到如上所说种种的境界相,自己警策自己,发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正作功用,要保护住自己,善巧安住于正念,令诸烦恼不起现行。
汝应如是善护己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于彼作意,善知其量,受用饮食。 善知其量受用饮食。 要妥善保护自己的身体,妥善守护自己的六根,善巧安住在正念里面。如理作意,于受用饮食时,要知量受用,不要受用太多或太少,不宜食的也不要食,也要次第乞食,这些是在散心时所要做的。在身相上面,在乞食时,都要做到这四种方便。 二、三、二、一、二、言论摄 又汝应与在家出家,说应量语。说应理语、说应时语、说正直语、说寂静语。 言论所摄的胜进道。不论和出家人或者在家人说话,说应量语。说应理语、说应时语、说正直语、说寂静语。
韩清净《披寻记》:「说应量语等者:不违现量、比量及正教量、名应量语。不违观待等四种道理,名应理语。应顺时机,能引义利,名应时语。应顺时机,能引义利,名应时语。圣道支摄,名正直语。趣涅槃宫,名寂静语。如是一切,说法语摄。」 「不违现量、比量及圣教量、名应量语」:这叫做应量语。说出的话,要不违背现量。现量就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能够察觉到,说这种事。比如,你现在说:这儿有条龙,这是违背现量,因为其他人看不见,就会认为你在说谎话。 「不违观待等四种道理,名应理语」:不违背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这四种道理。 「应顺时机,能引义利,名应时语」:应该随顺当时听你说话的人的根性,「应顺时机,能引义利」:应顺时节因缘、能引发对方利益安乐的应时语。这个话是有道理,但是这个时候不应该说,就不要说。 「圣道支摄,名正直语」:宣说经论、十二分教、三十七道品、八支圣道等与正法相应的,没有颠倒的,没有不正的语言,名正直语。 「趣涅槃宫,名寂静语」:说出这个话,能令对方远离烦恼,帮助人趣向涅槃。涅槃是寂静的,你的语言能有这种作用,也就名为「寂静语」。 如是这一切,是说法语所摄。
一切世间非法言论,皆当远离。 世间上不合道理的言论,你都应该远离,不要说这种话。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或乐諠众。由此因缘,乐与在家及出家众谈说种种、贼论、食论、饮论、妙衣服论、婬女巷论、诸国土论、大人传论、世间传论、大海传论。如是等类能引无义虚绮论中,乐共谈说,枉度时日。」
虽复宣说如法言论;不应诤竞。 「应无诤」:不要与他人因为言语产生诤论。 「虽复宣说」:虽然你能追寻佛的教导,能够宣说如法的言论,但是不要和别人争论。别人不赞成你的法语,你说你是有道理的,但他不同意,他就和你辩论,但你不要和他争论,「不应诤竞」。
何以故?若诸士夫补特伽罗,住诤竞语,互相难诘;其心便住多戏论中。 若是这个人欢喜同人说笑话,对方也说笑话,其实不是说笑话,就是说真实语,等于是真实的;一不对劲了,就烦恼来了!所以是不应诤竞,不要和人争论。 「何以故?」:什么原因不要和人争论呢?「若诸士夫补特伽罗,住诤竞语」:若是这个人欢喜同人诤论,一定要赢,在那里诤论说话比输赢,「住诤竞语」,「互相难诘」:你说东我就说西,唱反调。诤竞语戏论时,多数都会生起瞋心,「其心便住多戏论中」:你若这样子,你的心就是住在很多的戏论里面了。戏论是没有真实意义的事情,心安住在这里了,那就是烦恼的境界了。
多戏论故,其心掉举。心掉举故;心不寂静。不寂静故;便令其心远三摩地。 或说太急了,在多戏论当中心里很掉举、很躁动、很急切的想要将道理告诉对方,希望对方接受,但是其实还不能。由于心掉举,心里不能寂静,心不寂静,便会使心远离三摩地,就不容易得到三摩地。
文|观诸法如 校勘|如檀 排版|如梵 编辑|如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