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四方街 ——历史与当下的交融

丽江古城四方街

                        ——历史与当下的交融

丽江古城,雪山脚下的柔软时光。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的金沙江,在这里有了第一次大的近乎于折回的45度的拐角转弯,人称“长江第一湾”。古时因其源头得名为犁水,后因犁、丽音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这里,一直是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枢纽。

null

丽江古城北部八万多平方米的黑龙潭,系由数十眼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是古城水系的源头。顺着河道的走向,沿着条石铺砌的道路,一路向南来到古城北入口,大水车广场。进入古城,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以古城大水车为代表,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还在使用。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往右是写有江泽民题词“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民居就是这样的款式。在古城入口的右边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这里没有大理的古城墙,也没有城门,是一个没有围蔽完全开放的古城。

null

眼花缭乱地看着沿街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随着人流,顺着其中一条两侧挤挤挨挨的商铺间窄窄的石头甬路继续南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来到了古城的中心地带四方街。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枢纽。踩着当年马帮行走磨得光滑的条石甬路,望着周边的古建商铺,眼前幻化浮现出几百年前马帮们出入这里时的繁忙喧嚣热闹,彷佛空气中嗅到了他们的气息,听到了行走在古道上清脆的铜铃铛、马驮的嘶鸣、马蹄“哒哒”混杂着马夫、商人们的说笑声……

null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3千平方米。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null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心脏。这里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古城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null

丽江古城四方街幽深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道路两边,所有的房屋全是砖木结构。门窗栏栋、斗拱飞檐大都雕刻着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的花纹。这城市本身就是座公园,小桥流水、树木花朵。耳闻玉笛铜萧的悠扬,或黄鹂栖翠柳的鸣唱;它与中国古代那种普遍的有城墙的城市不同;除了木王府四周有围墙外,丽江是中国唯一不设防的古城。

null

晚间的四方街就这样笼罩在温暖祥和的气氛中。红灯笼的倒影随河水飘荡,影影绰绰。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万头躜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延伸出的街巷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周边店铺客栈环绕,沿街逐层外延的稠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古老的集市就这样孕育了城市最初的形状,这与中国传统的四四方方的井字形街道是不一样的。

null

登上西侧的狮子山,可以居高眺望整个古城。依山随势建有许多民宿客栈还有小学校以及文昌宫等建筑。望着山下密密匝匝宁静祥和的屋顶,想象着丽江古城从远古走向今天的沧桑巨变……

null

这是一座真正与大地肌肤相亲的小城。它坚持着传统的栖居方式、美学风尚,还有平静得如山泉一样的日常生活。下山徜徉在街巷相连的街市中,依次在“花鼓姑娘”“伍唐手鼓”店铺驻足,观摩了她们热爱生活,发自内心的欢乐的演绎……新时代纳西族的生活就是如此地充满了欢乐与幸福……

                              2019.6.13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