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
如果要给珠江路贴一个标签的话,它不仅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也是南京人记忆中的“时代印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珠江路赶上了国内互联网兴起的浪潮,几年间,赛格数码广场,百脑汇、新世界广场,华海3C,雄狮国际等电子商城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那时的珠江路,对于攒机发烧友而言,是IT启蒙地;低价显卡则哺育了最先一代的科技青年;很多80、90后来的第一台电脑、第一部手机就是从这里购入...
如今,坐落在珠江路近三十年的数码商城,逐渐被日新月异的新型购物平台抛弃在身后,在繁华的商圈中,显得有些落寞。
炎炎夏日,珠江路一如既往地车水马龙,而百脑汇,赛格数码广场、华海3C广场等数码商城...说是门可罗雀,一点也不为过。
进入百脑汇一楼,眼前的各大品牌的吸睛LOGO却很难引人驻足。
宽敞亮堂的卖场,销售们守着柜台,甚至有人直接站在卖场入口,一看见人便抓住机会,对他们来说,每个行人都是潜在顾客,腿妹自然不例外。
导购们眼明脑快,蜂拥而至,逮着腿妹就问:“美女,看什么,有什么需要的吗?”
二楼、三楼比起一楼要显得拥挤得多,在很多电脑医院里,却寥寥有“生病”的电脑。逛了一圈,间或偶遇老人修手机。也许,上了年纪的人才是百脑汇的上帝吧。
说到冷清,赛格数码与百脑汇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进入二楼卖场,灯光在闭塞的商场,无力地送去光亮。整体环境有种让人说不出的倦怠与压抑。
货架上堆着凌乱的电子小件,还有罕见的老式对讲机、步步高、廉价耳机...散客在狭窄的走道上穿梭,无数电子货品的陈列,俨然一股复古赛博朋克风。
也许是到了饭点罢,也许是工作日罢。总之,卖家比买家多!
同一条路的华海3C广场似乎要比百脑汇、赛格好一些,但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卖场的行头。回忆过去,买台电脑都是要排队结账的。
不光是这些大型电子卖场,珠江路上大大小小电脑维修的门面房、各大品牌指定的维修部,与整条街的电子城配合得相当默契。
过去,一家丽影DVD店的生意都如火如荼,骇客天街更为数码发烧友们津津乐道。而今天,属于电子一条街的几十年,追忆起来总觉得太遥远。
户外气温早已飙升到32°C高温,商场里的空调开得很低,一如冷清寂寥的气氛。
从珠江路电子城一路逛下来,你能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备受欢迎”!
如今再逛数码商城,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而是那些深谙科特勒营销理论的销售和卖家。
他们的销售能力与发廊里的托尼老师难分伯仲,以至于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得被“坑”的愤愤回忆。
这里的销售若不是上辈子舌战群儒的政客,就是街上说书的江湖人,游说能力叫人五体投地。
但比起过往的忙碌,冷清的商场里,销售们打起精神珍惜每个擦肩而过的人。被拒绝后,再一鼓作气寻找下一个潜在消费者。虽然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腿妹仿佛看到一些无奈。
无人问津的店面,有老板低头玩手机的、看球赛的、和邻居聊天打发时间的。
偶而传来贴膜老板的吆喝声,不见行人理会,声音又落了下去,再低头玩起手机。
电商和新零售的发展,让百脑汇、赛格这些传统实体店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往日的店家,由原来摩肩擦踵的忙碌变得冷清。
在高楼如虹的商圈里,曾经的电子天堂注定只能是配角。
今天很少有年轻人会再为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去一趟珠江路,但百脑汇、赛格、宏图三胞...注定是记忆里的一抹重笔。
或许,你还在回想着当年攒过的机子;或许,你还会吐槽当年被骗的往事;或许,你还有许许多多与百脑汇、赛格、华海、雄狮有关的故事;或许......
但好的,坏的,皆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过去。新事物取代了传统不便的购物体验。时代的洪流卖力地向前奔涌,推着很多事物发展、变化,我们无力阻挡。
平日的忙碌无暇想起这些琐碎记忆,腿妹在等红绿灯中的某个瞬间,才恍惚觉得,这片属于过去的繁华在落寞中被逐渐遗忘、替代,甚至消失。
也许,承载着太多记忆的珠江路电子天堂,想要在这个时代做回以前电子产品龙头老大的位子太难了。
但无论如何,关于生活和理想,电子天堂面对时代发展的洪流,尽是坚韧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