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红楼梦》中“宝钗”与“宝玉”的关系还可以这样解读

前两期为大家趣读了 “宝玉”与“黛玉” 宝玉与黛玉分别代表了唯识学中的 第八识阿赖耶识和第七识末那识

前两期为大家趣读了

“宝玉”与“黛玉”

宝玉与黛玉分别代表了唯识学中的

第八识阿赖耶识和第七识末那识

而谈起宝玉与黛玉

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

那就是——薛宝钗

说到薛宝钗,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是个特别有分寸感,特别会为人处事的女孩,完美的无可挑剔,贾府上下人人敬服。

没错,薛宝钗是个很世故、很圆滑的人,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她从来不会发脾气,处处为了别人而做,处处为了和气而作。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咏白海棠》薛宝钗

大家还记得薛姨娘一家来到贾府的情形吗?那时候的宝钗,年纪虽大不多,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深得下人们的心,丫头们也多和宝钗亲近。

由此看来,宝钗像是第六识。这第六识的特性是审而不恒,在升起的次第上说,它来在七识之后,依对外的作用说,它却在七识之前,所以它是姐姐,黛玉曾责备宝玉说:“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其中道理,不知道这里大家可否明白一些?

这第六识虽内受第七识的驱使,外却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总指挥,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它俨然君临天下,臣属最多,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全和它有牵连,三性(善性、恶性、无记性),三量(现量、比量、非量),也完全具备,是善是恶,或邪或正,且都能够临时各别由其分配。

不像第七识,只是个幕后的皇帝,孤零零的,像是毫无作用,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更是只知道有第六识的存在,故说深得下人之心,就是丫头人们也多愿意和宝钗亲近。

在佛学上,把各识的主从关系,往往以君臣主仆作比喻,如是对照分析起来,宝钗不正是象征第六识吗?她出生后,颈上就佩挂一金锁片,更是明显象征,因佛门早就有情关识锁的比喻。

若以上的前提能成立,则本书的三位主要人物,实在是三而一,一而三。其他如贾母是代表肉身,王熙凤是假我的总代表,妄心的化现。

此外紫鹃、晴雯、袭人等人,也是各有所本。由贾、林、薛三人的关系,已可证明《红楼梦》一书叙述了一个行者由迷到悟的过程,其余都是细枝末节,根本问题解决了,枝末问题亦随之解决。

所以黛玉死后,宝钗与宝玉后来也分开了,这正意味着摆脱了第七识末那识的背后操纵,第八识也活跃不起来了。第八识没有了牵绊与束缚,自性的本心便表露出来。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

这首《好了歌》唱出了人生最彻底的悲哀,不论是处于什么地位的人,都无法抗拒命运的洪流。

每个人最终只是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表演着毫无休止的闹剧。只因太多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只希望得到人生热闹光鲜的一面,反而把最根本的东西遮蔽住了,而不能识得那个“本来面目”。

人生路上,修行路上,当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当我们能有足够的智慧看破、放下,才能体会到自性之光是何等的清净、美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