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董瑞强 2019年6月12日上午,何忠良(化名)站在红沿河核电公司办公楼顶,一边指着远处的核岛,一边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两年后,这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红沿河核电站将成为中国装机容量最大的运行核电站。”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连瓦房店市,占地3300余亩,地处渤海辽东湾东侧,三面环海,距大连市区约130公里。
这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根据规划,红沿河要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其中,一期工程4台机组总投资逾500亿元,已于2016年全面建成投产发电,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000亿度;二期工程在建2台机组,计划于2021年建成投产发电。
红沿河核电公司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红沿河发电量已占到大连市发电总量的87%左右。截至今年5月底,红沿河累计上网电量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3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00万吨、增加森林30万公顷。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简称“红沿河核电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简称“中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和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资组建,负责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现有职工1500多人,持有反应堆运行执照人员有237人。
经济观察报获悉,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4台机组采用CPR1000压水堆核电技术,二期工程2台机组采用ACPR1000核电技术,该技术是中广核集团对照国际最新安全标准,借鉴国际核电领域最新经验反馈,研发出的具有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的核电技术。
何忠良是红沿河核电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他介绍,第三代核电站安全性明显优于第二代核电站,目前新一批核电建设项目重点是采用更安全、更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机组。
风险的概率
在通过严格安检后,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进了红沿河核电站生产区域,高大的核反应堆厂房巍然屹立眼前,里面的机组高速运转,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海风很大,总体感觉与一般工业厂区无异。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在生产厂区,记者看不到任何一片裸露的土壤或植物,除水泥路面外,都用满满的碎石铺就。
红沿河安全质保部安全工程师陈伦道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说,如果栽种植物的话,就难免有飞虫生长,他们可能对电气设备造成影响。同时也要严格避免一些小动物对电缆等设备的破坏。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核电站运行的核心人员,核反应堆操纵员是一个要求极高的岗位,培养一名操纵员一般要历时5年,他们要通过100多次考试,最后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执照,而培养一名高级操纵员的过程则需更长时间,一般在7年左右。目前,培养一名操纵员的成本和严格程度与飞行员相当。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的核电事业刚起步,中广核选派100多名技术人员前往法国,学习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核电站运行技术。何忠良说,当时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就相当于常人体重的黄金的价值,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黄金人”。
在这里,安全是被提及最多的词。对于核电站来说,安全至高无上,安全意味着一切。据红沿河核电公司提供的信息,自机组建设以及投产发电以来,从未发生影响环境和周边社区安全的核安全事件。2018年,红沿河4台在运机组持续保持高端稳定运行,在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48项关键指标中,有37项达国际卓越值(前1/10),占比达77%。与往年数据对比,卓越指标占比持续提升。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了解到,在现有设备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条件下,核电站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是极低的。
此外,红沿河核电公司海水淡化系统工程师陈勇强介绍,核电站对用水水质要求极高,必须是高纯度水,因此红沿河核电厂建设了专门的海水淡化系统,主要是为核电厂工业用水服务的。海水淡化后的水,非常纯净,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红沿河海水淡化系统每天产量1.5万吨水,这里是中国核电领域第一个海水淡化系统。”他说。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红沿河核电基地、宁德核电基地、福清核电基地、台山核电基地和昌江核电基地周围空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介质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评估结果显示,上述核电厂运行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
《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也显示,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广东大亚湾等12个核电站临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
“核、火之争”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也就意味着核电与火电之间有一场博弈。
2015年新电改9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尽快实现电量以市场交易为主。政府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坚持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促进公平竞争和节能环保。
何忠良介绍,在辽宁地区,近年来计划电量占比在缩减,市场电量占比在逐步提高,目前已达到了45%左右。可能在未来几年,电厂都会以竞价上网形式参与市场竞争。
红沿河核电公司核安全与执照处处长杜延辉告诉记者,2018年红沿河核电已占到大连市发电总量87%左右,但这部分电不都是发到大连,上到国家电网后,有的电力输送到辽宁省其它地方。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8年在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上,水电、火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增长 2.5%、3%、24.7%、12.4%、33.9%。核电设备容量增长仅次于并网太阳能发电。2018年,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2%;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0%。
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核电发电量为2865.11亿千瓦时,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中的占比达15.83%,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2%。
何忠良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市场博弈。火电与核电都是中国电力供给的重要方面,不能单纯以名义电价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综合判断。“发展核电本身有一个底线,就是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中国核电项目推进保持了很好的节奏感,最主要的考虑还是安全因素,政策层面也特别强调要安全稳步推进。近年来,火电在全国总电量占比一直处在下降趋势,这部分空间由新能源来填补。5年来,中国核电量占全国总电量比例翻了一倍,现在已升至4.2%左右。”他告诉经济观察报。
2019年4月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介绍,今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国现有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56台,机组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中国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
华鑫证券分析师认为,按照第三代核电单台电机组投资200亿元计算,新开工投资将达6000亿元。核电由于发电的稳定性、经济性、清洁环保等优势将成为替代煤电的最理想电源。未来5-10年中国有望迎来核电投资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