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战争:老山“围尸打援”,逼越军活人换死尸!

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不甘心失败,苦心策划了“MB-84”反攻计划,企图重夺老山。

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不甘心失败,苦心策划了“MB-84”反攻计划,企图重夺老山。7月12日,越军出动重兵攻击老山,我军步炮协同达到巅峰,取得“7.12”大捷的辉煌胜利,击毙越军3000余人之多,越军从此再未大规模进犯老山。叶帅事后看了录像也惊叹:“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

战后,在我军防御阵地前沿,越军尸体堆积如山,又正值炎热天气,没两天就尸臭熏天,让坚守在坑道和猫耳洞中的官兵们难以忍受,根本无法吃饭睡觉,部队甚至发出“为胜利而吃饭”的号召。无奈之下,我军于7月16号向对面越军发射宣传弹,让越军来收尸,通告明确越军要打红十字旗帜来,人数在50人以下,且不准带武器。

不料,越军接以通告后,居然一次来了六七十人,既没有打红十字旗,还设了高射机枪。这严重威胁到我军阵地安全,官兵们毫不客气,立即开枪,这伙越军连滚带爬逃命,阵地前又增加了一批越军尸体,再也没来收尸。此后,我军派防化兵在阵地前洒消毒水、喷除臭剂,甚至动用了火焰喷射器,无论什么办法也不管用,战士们忍受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稍好。

这起事件,并非我军有意要“围尸打援”,纯粹因越军不守规矩才逼迫我军开枪。但在后来与越军的较量中,确实有这方面的战例。

我军在战争实践中成长壮大,总结了许多对付敌人的战法战术,这是那些古板地运用干巴巴的数学、公式、模块等进行机械推演的西方军事理论所没有的。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可以有效掌握战场主动,以逸待劳,最大程度发挥运动战和伏击战的优势,使敌人陷于被动挨打的地步而又无可奈何。纵容是日寇这样凶悍的敌人,也被我军牵着鼻子走,历史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

在老山轮战中,我军轮战部队将这种战术做了新的演化发展,衍生出一种新的“围点打援”——“围尸打援”战术,令越军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

什么是围尸打援?就是在战斗中,击毙或者击伤敌人一名或若干士兵,抓住敌人必然来救或者必然来取走同伴尸体的心理,守株待兔一般守住敌人的尸体或者伤员,等待敌人救援。然后来一个毙一个,来两个毙一双。这种做法本是人类从古老的狩猎中获取的经验,古今中外都被广泛运用,尤其是现代战场猎手——狙击手们的拿手好戏。

“7.12”大捷后,老山战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小规模的偷袭反偷袭战斗,这也是越军最擅长的战争形式。他们在几十年战争中,锻造出一只非常狡猾的特工部队,中越边境似乎成了他们横行的天下。不过,这些特工对我军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我军战士很快找到了办法,瓦解越南特工的鬼花样。

我军对付越军的招法之一,让越军纵然诡计多端,也无可奈何,只能任凭我们牵着鼻子走。这就是上面说的“围尸打援”。为什么?因为不遗弃伤员和同伴尸体,对任何军队而言都是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底线。如果军人在伤亡之后没有人管,那必然造成军心士气的涣散。越军当然也不例外,一旦在偷袭中有伤亡,必然要取回救出伤员或尸体,这就给我军带来新的战机。

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阵地,当然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偏偏越军总是派特工频频骚扰我军,所以就屡屡出现特工有去无回、被击毙击伤在我军阵地上的事。这样一来,他们不得不冒着被击毙的风险去取尸体,于是在我军阵地前,经常上演这种守株待兔的好戏。

有一次,一个越军特工被击毙在我军阵地前60米处,我军料定越军一定会来抢尸体。我军也不想干等,要是越军乘黑夜来就增加困难了,所以得想办法逼着越军大白天就来,怎么办呢?

由于当时越军使用的都是中国过去援助的军用电台,型号完全一样,所以调整频率就能听见敌人(敌方也一样)。所以我军故意在电台里给各个阵地“分配任务”,要他们组织人,把那个尸体拉走“请功”。

这一切只是为了故意让越军听见。越军一听我军要抢尸体,所以也顾不得晚上行动了,硬着头皮,组织了20多人一边掩护,一边抢尸体。

结果我军调准迫击炮向他们发射,结果,原本只是一具死尸,现在变成了十几个,还带伤员!

这下子越军麻烦更大了,他们顾不上再来骚扰,一连几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抢尸体。由于害怕自己也成为新的尸体,特工们不敢近前拖拉背扛,而是用竹竿将绳套伸向尸体,套住尸体手脚,然后往回拽,就这样又付出几名新的死鬼,总算把这些“大累赘”抢了回去。从此很长一段时间,越军特工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偷袭我军阵地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