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惰性心理的心理学研究

所谓惰性心理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本文意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惰性心理的分类、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克服惰性心理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或者周围的其他人身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null

1.有时打算做一件事情,但就是迟迟不行动。与此同时,有更吸引你的事,使你顾“此 ”失“彼“。

2.有时埋怨自己拖延时间,但总为拖延找借口。同时你也觉察到拖延时间的害处,可仍在拖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

3.有时勉强干一件事,干了一部分,还需要再努力才能完成时,你却放弃努力。

4.什么事都一拖再拖,无休止地拖下去,结果一事无成。

5. 你也为以拖延的“恶果”引以为戒,也决心下不为例,但旧病复发,而使自己陷入又一轮的“感情折磨”中。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

对于上面描述的这些现象,我们总是在竭力避免,可是有时候却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明知道这样的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却仍然难以着手改正,以至于陷入“犯错-后悔-继续犯错”的怪圈之中。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做一个深入的剖析,以便于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

null

实际上,上文中的这些现象,究其本质原因,都是惰性心理使然。惰性,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亦称之为社会惯性,是指对客观现实和新生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怀旧、后退、排斥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惰性心理则主要表现为苟且偷安、趋乐怕苦、不思进取、思维封闭等心理和行为。人类社会中,惰性心理与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知难而进的精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懒惰的人常常有得过且过、依靠他人的思想;而积极向上的人则往往独立自强,奋发向上。以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为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校园迷失了自我,失去学习兴趣,求知欲衰竭,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结果碌碌无为;而也有一些人能清醒的认识到竞争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严峻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文化科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拓眼界,从而使自身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为自己带来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惰性心理具有着十分巨大的危害,不仅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惰性心理的形成、表现形式和克服的方法加以分析,

null

一、 惰性心理的分类(表现形式)

       1、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又可称为畏难心理,即出于对某件事情或复杂问题的畏惧而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勇气,做了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这种心理有时形成于开始阶段,即对疑难问题怕麻烦,没有尝试解决的勇气,得过且过;有时则形成于中间阶段,即对某件事情从一开始雄心勃勃,踌躇满志,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艰难险阻便止步不前,意志消沉。

      2、依赖心理

             顾名思义,这种心理即自己不愿动手,希望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 的心理。这种依赖有时来自于家庭,表现为希望依靠家庭的各种有利资源、条件来解决一切;例如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拼爹门”事件;有时来自于同学、同事、朋友等对象,表现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坐享其成的目的。

      3、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和畏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通之处,因为畏惧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正在于自卑。但自卑心理与畏惧心理也有着不同之处,因为自卑心理的产生更多地是源于外界的影响,即对其他出色的人的羡慕与对自身的不自信,导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向自己灌输“我不如别人,不可能做得好,与其丢脸,不如不做”的思想,从而畏首畏尾,以至于徘徊不定,一事无成。

null

     4、享乐心理

             这种心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及时行乐”观念的影响,贪图享乐,害怕吃苦,既想获得成就又不想付出努力。其最主要的表现是追求一时的快活而把其他的东西(工作、任务)等统统抛诸脑后,心想总会有时间解决的,于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问题还是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通俗地讲这种心理也可以称作“二百五心理”,而拥有这种心理的人在惰性心理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二、惰性心理的成因

           惰性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成因自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针对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惰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1、缺乏目标和上进心

             目标对一个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什么样的目标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对于有目标和上进心的人(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肯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其人生早已规划好了航向,沿着一条特定的轨迹片刻不停地向前,他们的每一分钟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就不允许他们有片刻的踌躇;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则常常在“现在该干什么?”的问题中犹疑不定,这无疑为惰性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于是惰性心理便常常萦绕其左右,其人生也宛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庸碌懒散。当然,目标和上进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即使有目标,假若没有一颗上进心,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现的途径而终将沦为空想。

null

      2、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上文中的“畏惧心理”这种类型中曾提到了因畏难而半途而废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无疑是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百折不回、直面挫折的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的面前一味逃避,当初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无数的经验早已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缺少了这种关键的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古人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才能在遭受打击之后仍然拥有像开始时一样的甚至是更加坚定的热情与信念,重整旗鼓,继续奋斗。

      3、缺乏对自身明确的认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刚才所说的自卑心理来谈的。自卑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对自身的不了解。很多时候,打败人的并不是困难而是自己。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人不会盲目地说“不行”二字,对自己能力的了解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后盾;而很多人则因为不了解自己导致认为自己样样能力都不行,妄自菲薄,日日沉湎于这样的情绪中,在问题与困难前或逃避或低头,最终一事无成 。

三、惰性心理的克服方法

             惰性心理不仅压抑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久而久之还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变成真正的“行尸走肉“,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它呢?对症下药是关键。针对刚才的惰性心理分类与成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1、树立目标,规划人生

             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其必要性自不待言。而树立目标时,有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完全不切实际的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目标应有短期、中期、长期之分,短期可以细致到每天做什么,长期则可以到数年乃至更远。并且,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规划,从而充实生活,战胜惰性。

null

    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人在开始做某一件事时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结局,或者说是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可是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半途而废,失去继续向前的信心与动力,有时甚至在离成功只有数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令人不由不扼腕叹息。这固然是毅力与意志力不足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却需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入手。正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才会导致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偶遇困难,便“知难而退“,落得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提高自我控制力有很多途径,例如在一开始时寻求他人的监督与帮助等,但归根结底仍是要靠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3、增强自我认识,培养信心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处于自卑与压抑状态时是提不起做事的精神的。而这种自卑与压抑的状态正是来源于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包括“我是个失败的人“、”我比不上别人“等等,对人起到了相当于自我催眠的作用,于是还没有行动就被打败了。要破除这种认识偏差,则需要相信自我,增强信心。具体的途径可以通过经常性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如”我一定能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为之自豪,同时理智看待自己的缺点与不完美之处,成功时不忘乎所以,失败时不消极悲观,正如古人所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