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传统割麦神器——“掠子”

两年半, 一键 关注, ■点击关键字 |||| 《摄氏度》第544期 /谢东旭 近日,正值夏收时节,

近日,正值夏收时节,垣曲县英言乡关庙村农民正加紧使用传统农具“掠子”割麦。“掠子”是用竹片按簸箕形状制作而成,开口处安有2尺长的刀片,这种被当地称为夏收中的“神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掠子”早已退出市场。目前,只有在收割机进不了的山坡小块地,才能用上掠子,抡起掠子,一刀下去能放倒一大片小麦,它比镰刀割麦速度快10多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谢东旭)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掠子”使用较多的主要在垣曲县的英言、蒲掌两乡。

掠子由竹编、绳索、刀片和手把组成。图为68岁的尚天才正在给掠子磨刀片。

掠子虽然看起来像个大簸箕,“簸箕”口却装有两尺多长的锋利刀片。尚天才正在将磨好的刀片装在掠子上。

测试刀片的锋利程度。

尚天才背上掠子去农田割麦。

在收割机进不了的山坡小块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掠子”,买上一个也就100来块钱。

关庙村地处山区,1000多亩粮田均是山地和梯田。

山地和梯田上,掠子是更高效的人工收割工具。

除了强壮劳力会使用,许多妇女也能掌握,64岁的王栓女,19岁就跟着父亲学会了掠麦子。

挥舞一次掠子,可以割掉好几垄麦子,收割快、少弯腰,是农民的好帮手。

一个熟练的年轻劳力,用这个工具一天可以收割六七亩麦子。

掠麦是个体力活,一般都避开炎热的正午时间。

麦子很快割完了,大爷们背着掠子回家,虽然割麦效率高,但是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会了,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农具也即将成为历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