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看广东之惠州博罗凉果

始于唐宋的广式凉果产业历史已逾千载,博罗凉果作为广式凉果的代表,是惠州有名的传统小吃。走亲访友、逢年过节,以青梅、生姜、陈皮、李子等为原料蜜饯的博罗凉果,是很多人爱不释手的零食。其中,又以博罗县柏塘光华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凉果最为出名。该公司承传着最传统工艺,柴火煮、太阳晒、不添加防腐剂、漂白剂和人工色素,晒出原味有回味,产品远销海外。

历史

博罗凉果生产制作在解放前已成规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罗浮山盛产水果的情况。罗浮山素有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之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充足,土质肥沃,加之山山瀑布,处处流泉,好山好水孕育了优质鲜甜的水果。

博罗凉果的制作由来已久,解放前已在石龙盐园厂生产。1958年,凉果生产由石龙镇搬到了博罗县城,公私合营成立博罗县第一家联合厂。当时,该厂生产的凉果种类丰富,包括青梅、黄皮、李子、生姜等。凭借着传统工艺,该厂加工的凉果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出口到马来西亚、港澳等地。不过,那时博罗凉果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而是挂靠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的珠江桥牌来出口。

时间流逝,博罗凉果也几经沉浮。1995年,博罗县大力发展特色果品种植,全县种植青梅、李子、柑橘等共10多万亩,促进了博罗凉果的再次起步。那一年,第五代传承人李桥华在柏塘镇荷排岭,创办了博罗县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继续发展博罗凉果。该公司一直按照传统的技艺制作凉果,柴火煮、太阳晒,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制作

一颗凉果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近两个月才能出厂

“柏塘山清水秀,交通方便,资源丰富。三华李、橙、柑橘、柠檬、黄皮、生姜等都是绿色食品。”李桥华说。博罗凉果从源头至最后一道晾晒工序,都是使用传统天然的方法,同时,博罗凉果的制作程序和产品原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制作,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为谨慎,从选料(果)到产品出厂都经过严格的检验,不但保持纯天然风味,而且生津解渴、开胃解郁,清热祛寒,好处多多。

好的果实是好凉果的保证。博罗一年四季都有鲜果收购,但只有准确踩点才能收购到各个品种的鲜果。“踩点”包括踩时间点和地点,如四月份收购青梅、五六月收购三华李,八月份收购生姜……记者了解到,博罗凉果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收购当地农民栽种的各种新鲜果实。在选果环节,工人们一般都是在每天上午到预订的农户果园林场(基地)采摘,要求每一件产品外皮(壳)不能有损缺,产品成熟率需达到90%。

选果过后,便是凉果制作的过程。一颗凉果要经过洗、去皮、切、泡、煮、渍、晾、验、装等诸多程序,历经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出厂。使用传统老工艺,保留蔬果原味原形,博罗凉果以其传统的独特风味,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舌尖感觉。不仅如此,博罗凉果还出口到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坚守

人工传统包装嘉应子成海外华侨最爱

一生守望,代代相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博罗凉果成为了不少惠州人记忆中的味道。不仅如此,在部分产品的包装上,博罗凉果也一直未变。“你看看这种嘉应子的包装是不是很眼熟,我们这个包装一直没有变过。”在博罗县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李桥华的儿子李晓聪指着工人们正在包装的嘉应子说。记者见到,工人们正在用两张薄纸裹住嘉应子,然后将两头用手拧起来。

李晓聪告诉记者,这是嘉应子最传统的包装方式,无法用机器替代,只能手工完成。在人工越来越贵的时代,之所以还保留这种包装方式,就是希望能够保留人们对嘉应子最初的回忆。“这种包装,在国外卖得特别好,海外华侨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包装,这也是他们的回忆。”李晓聪说。

说起博罗凉果的传承,李晓聪表示,自己会从父亲手中接下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让博罗凉果发展传承下去。从小吃凉果,看着父亲做凉果的李晓聪,对博罗凉果也有着很深的情感,大学就读食品营养检测专业的他,一毕业就回到了博罗县光华食品有限公司工作。

李晓聪告诉记者,经过数代人不断的努力,博罗凉果加工技艺在代代传承中也得到了不断融合提升。“比如晾晒,我们以前在太阳下晒,现在在玻璃房晒,这样既防尘防虫,也不怕天气突然变化。”李晓聪说。不仅如此,他还在创新推出了产品新包装、开拓了网上销售渠道等,为博罗凉果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遗名片

博罗凉果作为广式凉果的代表,是惠州当地有名的传统小吃。博罗凉果的制作由来已久,解放前就在石龙盐园厂生产。时至今日,博罗凉果依然保留着当年的传统老工艺,用柴火煮太阳晒,不加色素等,保留了蔬果原味原形。博罗凉果以其传统的独特风味,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舌尖感觉。2018年12月,博罗凉果成为惠州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