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事件频发,基层医院更应警钟长鸣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记者 | 安晓双 基层医院成院感事件的重灾区 5月17日,徐贵(化名)在东台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记者 | 安晓双

基层医院成院感事件的重灾区

5月17日,徐贵(化名)在东台市人民医院查出丙肝。十年的尿毒症本就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此刻,他不清楚接下来将要面临什么?

徐贵为什么会被得丙肝?医生并没有给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随后不久,东台市人民医院被曝出发生了恶性的群体感染事件,包含徐贵在内共有69人感染了丙肝病毒。5月27日,东台市政府承认并正式对外通报了该事件。

外界对这起医疗事故的关注和愤怒远超于预期,情绪的产生并非凭空而来。在东台市人民医院爆发院感事件的两周之前,广东省卫健委刚刚处理了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一起造成5名新生儿死亡的严重院感事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起恶性院感事件,不仅让人发问,这些用生命敲响的院感警钟,为何还在频频发生?

事实上,院感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中国县域卫生》通过梳理近十年较为严重的院感事件发现,县级医院几乎成了爆发院感事件的重灾区。

2017年2月,山东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严重感染事件,9名患者在血透时感染乙肝。2016年2月,26名在陕西省镇安县医院进行血透的患者被确认感染丙肝。2013年1月,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12人血透时感染丙肝。2011年8月,河南新安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中6人被确认感染丙肝。2009年11月,安徽省霍山县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事件,19名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感染丙肝。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家庭和带血的教训。然而,某感控专家透露,目前被曝出的院感事件或许仅仅是冰山一角,我国基层院感控制问题比较突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一位专家指出:“基层医院感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堪忧。主要表现在配套设施不齐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等多种因素”。

制度落实不到位是通病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专家组对此次东台院感事件的调查认定。业内人士指出,这其实也是全国县级医院普遍存在的“通病”。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运行,县级医院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红利期。相比过去,如今的县级医院不管是建筑规模还是硬件水平都普遍有了一定程度地增长。但与此同时,短板也逐渐凸显,特别是院感人员职业素养培训相对滞后。

东台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曹国平曾解释说,导致此次东台院感事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该院的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透析时所使用的相关设备消毒以及透析区域的消毒措施执行不规范。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本质问题则是医护人员院感控制意识不强。

据在此次事件中被感染丙肝的患者吴阿姨回忆:“那些护士(东台市人民医院)的操作很随意、很马虎。”按照规范,透析区域应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而在东台市人民医院透析区域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鞋套也可用可不用,家属甚至还可以在患者透析时陪床。有时甚至连送外卖、收废品的都可以随意出入。

根据《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透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等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但东台市人民医院血透室的更换频率却逐渐从每人每次更换到一周一换,再到最后,如果床单上没有血迹污渍,有时候好几个星期都不换。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薄弱可见一斑。

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认为,多数县级医院感染科科长是由护士长担任。而该角色其实应该由专业出身的感染科医生或者专家承担。这是导致医院院感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由于院感科属于“一个不为医院创造利润,每天到处‘挑刺’和花钱的部门”。如果院感科科长非专业出身则会导致话语权不强,加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其他科室不配合,这使院感部门在医院中处境极为尴尬遇,院感科的工作也很难开展。隆回县人民医院院长尹志安表示,由于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县级医院优秀医生并不愿意专职从事院感工作。所以县级医院多会选择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护士长来担任此项工作。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院感事件,“板子”不能只打在感染科的医护人员身上。随着新医改的进程,县级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张,科室也逐渐呈现超负荷运行的状态。按照规定,血液透析中心的每名护士每班最多负责6台机器,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实际每名护士至少负责9台机器。曹国平在东台市人民医院爆发该院感事件后曾总结说:“人手不足是导致该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对感染科投入不足”也是业内的一个共识。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消毒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国庆曾对媒体表示,我国有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已经30余年,管理规范、SOP以及各种培训教育不可谓不多,医护人员和医院领导也都很清楚医院感染的严重后果,但重大院感事件仍时有发生。结合过往多起院感事件分析,院感费用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引发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徐毓才也表示,就全国县级医院而言,几乎很难看到消毒设施完善的病房。而这些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三甲医院同样存在。

此外,血透在消毒隔离的费用上消耗非常高。要想完全阻断血透的感染机会,就要做到每个人上机、下机都要严格保证手卫生、穿隔离衣,不能共用药物、不能共用治疗车。治疗车用过即消毒,透析机每位患者下机后要消毒。而这些,都需要成本。胡国庆表示,“从我国诊疗的收费来看,基层医院做透析基本没什么利润,很难覆盖诊疗成本。这就使得临床科室在操作中很难将消毒隔离规范等落实到位。”

问责倒逼解决办法

东台市人民医院院感事件爆发后,官方的处理结果很快对外公布,医院负责人已被免职,涉事医院被降级处理,并要求医院整改。

但可以想见,“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淡薄”、“组织措施不力”、“消毒措施执行不规范”的问题又会成为下一次感控事件的原因。

黑龙江铁力市医院院长史家明认为:“仅仅指出问题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何用清晰有力的问责机制倒逼出解决问题的行动。”。他发现,就全国而言,关于针对县级医疗机构院感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训相对较少。医院内部对院感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并不到位,这实际上是院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大漏洞。在史家明看来,强化院感管理制度,加强对院感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有效避免院感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一位领导感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院感事件,没有一例不是败在了忽视与侥幸,没有一例不是败在细节上,没有一例不是败在不能落地的形式化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