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期间(公元 755 年—763 年),唐朝与吐蕃的军事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唐玄宗后期,为了对抗吐蕃、控制西域,唐朝的重兵主要部署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起于中原,西北唐军全部东调出关,平定叛军。吐蕃乘虚而入,攻取了今陕西凤翔以西数十州,几乎全部占领了青海、河西、陇右,并控制了西域,把它的军事前沿推进到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宁县(今甘肃宁县)、泾原(今甘肃泾川县)一线。
吐蕃军第一次攻入长安,扶立傀儡皇帝:唐广德元年(公元 763 年)九月吐蕃大举入侵,边将告急,宦官程元振隐瞒不报,继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一无所知。十月,吐蕃进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泾州刺史高晖举城投敌,并引导吐蕃军队向长安进攻。吐蕃军队已经过了邠州(今陕西彬县),唐代宗才知道(《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九》),急令雍王李适为关内道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带领军队开往咸阳去抵挡吐蕃军队。
郭子仪将军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由于遭到宦官诬陷,邺城之战后被召回京城解职,闲居在家,部众散尽,光杆一人。临时接到皇帝诏令,临时招募到旧部随从二十来人,骑上马就赶紧出发了。郭子仪赶往咸阳,一路上见到吐蕃军队(包括由吐蕃纠集的吐谷浑、党项、氐、羌等杂牌军)二十多万,队伍绵延数十里,已从今陕西周至境内渡过渭河,顺着渭河南岸的山脚下一路向东而来。郭子仪让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赶回长安去向朝廷奏报军情,请朝廷赶快往长安以西增兵。但王延昌赶到长安,宦官程元振却不肯见他,无法将请求增兵的奏请呈报皇上(《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九》)。
这时只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手中有两千兵员,在盩厔(今陕西周至)以西与吐蕃军队前锋抵挡了一阵,但很快遭到吐蕃大军围攻,吕月将手下两千兵员全部战死,他本人被俘。吐蕃大军冲过渭水便桥,唐代宗不知所措,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帝京无主,“官吏藏窜,六军逃散”(《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九》)。吐蕃大军入长安后,叛臣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人策划,把已故章怀太子李贤的重孙李承宏拉出来立为傀儡“皇帝”(注: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所生次子。少聪好学,立为皇太子。后为武则天所逼,自杀,追谥章怀。章怀太子之子汾王李守礼,李守礼之孙李承宏)。
郭子仪听说唐代宗已经逃离长安,急忙从咸阳返回长安,率领部众数百人进入南部山区,转往商州去收拢逃散的六军士兵,并征调武关守兵四千人,初步组织起抗战队伍。这时,鄜延(今延安)节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难”,京畿周围蒲、陕、商、华等州郡也都“合势进击”吐蕃军。
郭子仪由于手中军队不多,派孙全绪、张知节出蓝田,白天在山上击鼓插旗,夜晚多燃火堆,“以疑吐蕃”,又派人潜入长安去办两件事:一是联结忠义百姓,夜晚击鼓,使吐蕃军队惊慌不安,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唐军入城;二是让老百姓到处散布说,郭子仪将军从商州率领大军已经进城。搞得吐蕃军不知虚实,担心遭到郭子仪大军围歼,在长安城内停留了十五天,便仓皇撤出,退到凤翔。凤翔节度使孙志直闭城拒守,吐蕃军围攻数日不下。镇西节度使马璘带兵奔赴长安勤王,路过凤翔,突入城中,没有卸甲,又从城中冲出来斩杀吐蕃军一千多人。吐蕃发现长安周围唐军人数不断增加,主动向西撤退,唐军光复长安。
吐蕃、回纥军第二次进攻长安:长安的危机并没有过去。曾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的西北名将仆固怀恩,被朝中“群小”诬告“谋反”,他向唐代宗申诉又得不到及时公正处理,终于把他逼“反”了。他引导吐蕃、回纥联军攻到长安外围,形势十分危急。唐广德二年(764 年)八月,仆固怀恩第一次引导吐蕃、回纥联军进攻长安。朝廷急令郭子仪前往长安西郊奉天(今陕西乾县)抵抗敌军进攻。郭子仪派儿子郭晞分兵一万人前去救援邠州(今陕西彬县),以迟滞敌人进攻。吐蕃、回纥联军主力进攻奉天,长安戒严。“诸将请战,郭子仪不许”。
郭子仪是打过许多大仗的人,但他这次与吐蕃军队在长安周旋退敌,手里一直没有多少兵员,全凭经验、计谋与疑敌之术。他分析说,敌劳师远征,求速决,怕久拖。我方兵少,惹急战失利,则军心离散,再想收拾就难了。因此,他严令:“敢言战者斩!”一直对峙了十多天,郭子仪整顿军容,列阵于乾陵之南。吐蕃、回纥见郭子仪率领的唐军阵容严整,认为唐军正严阵以待,不敢进攻。这时,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派监军柏文达率领五千兵员去攻甘肃灵州仆固怀恩统帅部所在地。灵州告急,仆固怀恩急速下令从奉天前线回攻灵州唐军。灵州唐军虽然死伤过半,但解了长安之围,以局部损失保住了长安不被再次攻破,功不可没。
吐蕃、回纥军队第三次进攻长安:唐永泰元年(公元 765 年)九月,仆固怀恩第二次引导吐蕃、回纥联军进攻长安。兵分三路:吐蕃军从北路进攻奉天(乾县),这是主攻方向;党项军从长安以东进攻今陕西大荔,经华阴,攻蓝田,阻击来自武关方向的增援;吐谷浑、奴剌军从西进攻今陕西周至;回纥军和原朔方仆固怀恩旧部为后援。
敌人来势汹汹,京师震动,人心大乱。唐代宗表态要亲征讨伐,紧急布置:李忠诚守东渭桥;李光进守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马璘、郝廷玉守渭河便桥;骆奉天、李日越守盩厔(周至);李抱玉守凤翔;周智光守同州(今陕西大荔);杜冕守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南);唐代宗以禁军守皇城。城内壮丁,全部动员(《旧唐书 · 郭子仪传》)。
仆固怀恩从灵州向长安进军途中得急病,只得返回,九月初八病死在鸣沙(今宁夏中卫东)。叛军失去了主心骨,力量大减。
郭子仪单骑退敌:吐蕃军主力连续三天向奉天方向发动攻势,均被唐军击退。相持到十月初,郭子仪手中只剩万把人,再经不起久拖。这时吐蕃、回纥各部叛军都已得到仆固怀恩病死的消息,将帅之间开始争权夺利、互不服气,“分营而居”。郭子仪派牙将李光瓒前往回纥大营,游说回纥与唐军联合起来攻打吐蕃。仆固怀恩生前欺骗回纥首领说,唐朝“天可汗(天子)已晏驾,令公(郭子仪)亦捐馆(去世),中国无主”。这时回纥首领们就问,既然郭令公还在,天可汗还在吗?李光瓒连忙回答说:“都在啊!都在啊!”回纥酋长们半信半疑,提出要面见郭令公。
李光瓒飞身回报,郭子仪说:“好吧,我去见他们!”部将们都说不能去,上前阻拦。他对大家说,眼下敌众我寡,难以力胜。过去大唐与回纥结盟,待他们不薄,赏赐很多。我不如挺身而出,到他们营中去会见回纥首领,晓以利害,我即便死了,也是为国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如果搞得好,还有不战而胜的可能。郭子仪不顾众人劝阻,“与数骑开门而出”。他先派人驰马前去向回纥首领通报说:“令公来也!”回纥首领大惊。回纥大可汗之弟、大帅合胡禄都督药葛罗,在营门外弯弓搭箭,瞄准郭子仪一行,随时准备放箭。郭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什么兵器也不带,只带数骑快速向前。
回纥酋长们聚在一起辨别究竟是不是郭子仪,越走越近,相顾道:“是也!”一个个都翻身下马,拜倒在郭子仪马前道:“果吾父也!”(《旧唐书 · 郭子仪传》)。郭子仪也跨下马来,主动拉住药葛罗的手说:“你们回纥有大功于唐,大唐报答你们也不薄,你们为何背前约,弃前功,入我地,结怨仇,多么糊涂啊!”几句话就把药葛罗说得回不上话来,只说:“我们上了当了,我们上了当了。”药葛罗拉着郭子仪入帐,坐下饮酒,重结旧盟,约定共击吐蕃。吐蕃很快得到消息,迅速引兵退去。
药葛罗派酋长石野那等六人朝见大唐天子,皆得重赏而还。药葛罗率领回纥军主动追击吐蕃军,郭子仪派出白元光率领朔方兵配合回纥军一起追击,与吐蕃军“战于灵台西原,大破之”,斩杀吐蕃军万余人,夺回被吐蕃掠去士女四千人。接着,“又破(吐蕃)之于泾州东”(《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九》)。回纥送回仆固怀恩亲属及部将,唐代宗“皆赦其罪”。随后,回纥合胡禄都督药葛罗等也朝见了唐代宗。党项首领郑庭等也到凤翔向唐军请降。吐蕃纠集的军事联盟瓦解。就这样,通过郭子仪的精心运筹、巧妙化解、勇敢对敌,威胁长安的军事危机终于得以解除。
把吐蕃军赶出京畿要地之后,唐代宗调集重兵部署对吐蕃的重点防御:郭子仪率五万军驻邠州(今陕西彬县)、李抱玉率三万军驻高壁(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高壁岭)、马璘率三万军驻原州(今宁夏固原县)、李忠诚率两万军驻凤翔(今陕西凤翔)、臧希让率四万军驻渭北(今陕西黄陵县东南)、魏博等多名将领率六万军配置在左右两翼。在长安外围构筑了一道防御吐蕃进攻的重点防线,总兵力达二十多万。吐蕃与唐帝国的争夺也转向了四川方向。
安史之乱成了大唐之殇,吐蕃趁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占领了青海、河西、陇右,而且控制了西域,大唐帝国西北尽失。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并没有迎来再次中兴,反倒官僚腐败,宦官把持朝政,人民饱受战火摧残。吐蕃三次进攻长安,一次攻陷长安也成了唐帝国耻辱的一面,天可汗由此而逐渐衰落。
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吐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