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金钱观」佛弟子应如何理财?佛陀早有开示

佛法在世俗人眼中,是超然世外的,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内心宁静与身心愉悦的宗教。同样,佛弟子在教外人士的印象中,亦是摆脱了对于物质欲望的浮夸追求,超凡脱俗的修行中人。

null

如今很多人无法摆脱对于生活中奢侈的追求,比如盲目追求超过自己经济所能承担范围之外的名牌箱包、饰品、服装、汽车、住房以及不必要的生活开销。这使很多人在满足了一时的消费快感之后,承受着无底洞似的经济偿还,痛苦不堪。之所以产生这样错误的行为及想法,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人生真正的快乐与自在,并不在于消费多与少,更加理性的消费才是我们获得长久快乐和内心宁静的最佳方式。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佛陀是如何教导弟子们(在家居士)在日常生活中支配自己的金钱和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我想这对于不信仰佛教以及不了解佛教的人有同样的积极借鉴意义。

null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告诫在家佛弟子:“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父母、已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从这段经文即可看出,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因为虽然佛陀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是这样的告诫放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同样是科学合理的。佛陀的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把收入分成四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这四份收入如何分配与开支。

null

“一分应供父母、已身、妻子、眷属。”把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供养孝顺父母、保障自身生活、妻子及子女家庭成员的必要开销。假如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是4000元,那么其中的1000元就可以用于这“一分”的开销。这部分钱即包括了家庭日常的必要开销,如伙食费、水电费、通讯费、子女教育费、购买必要的日常用品等。通过这样一种金额的设定,就能避免开销超支,避免透支还没有赚到的钱,避免陷入因盲目开销造成的家庭财务危机。从而使花钱消费成为一种快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null

“二分应作如法贩转。”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最能体会到这一点。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开销,如果没有流动资金备用,就会使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陷入被动的境地,使原本健康良性的运营陷入僵局。佛陀告诉我们可以把收入的四分之二继续用在维持生意运转方面,使之再赚钱,周而复始。那么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或生意来说,这“二分”相当于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能用于对抗因经济环境突变所带来的冲击。

null

“留余一分,藏积俟用。”在把所有收入经过以上两个部分的分配以后,留作四分之一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同时也是无常的,总会遇到挫折或经济方面的危机,我们养成把收入的适当比例用于藏积起来的习惯,是对抗偶然事件最好的良药,同时也能给人以安全感。以日常生活为例,假如突然生病需要住院医疗,就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时如果没有个人积蓄,就会陷入两难的遇境。

null

以上我们通过伟大的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为我们开示的佛弟子应有的消费观,端正了消费的心态以及对日常收入的分配,这不仅仅是对消费的支配,同时也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不仅自利,又能利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