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半坡人生活过的地方......

有幸来到了半坡人生活过的地方----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西安半坡博物馆,据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跟着讲解员小姐姐了解了好多半坡先民的生活器具以及智慧结晶。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素有“北半坡、南河姆渡”之说,两者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改写了中国远古文明发展的历史,并编入了中外历史教科书。

null

进入半坡博物馆边走边看,史前人面鱼纹盆、鹿纹盆、人头壶、人面鸟头纹瓶、幼儿瓮棺与我们面对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6千年前的半坡部落…

null

带柄石斧

null

蚌饰

半坡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类、骨器类和陶器类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尖底瓶以及饰品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

null

null

尖底瓶

尖底瓶具体用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溢出。

null

半坡博物馆前塑像:汲水姑娘(最早的森系少女了吧)

半坡遗址出土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陶器图案中的象生性图案,如张口作吞食状的鱼、悠闲的鹿、搜索食物的蛙等动物纹,还有植物纹等,同史前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农耕和渔猎生活的反映。这类图案多在钵、罐、盆、壶类器皿外璧上部,多数图案清晰,笔画疏朗,古朴简练。这些几何图案中,三角纹是由鱼纹图案变化而来,波折纹则是山或水的写意,史前人类的聪明智慧在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null

null

双 鱼纹彩陶盆

这条鱼好像不太高兴:凭什么就我是单身鱼?上面的不要秀恩爱虐鱼!

一抔黄土,一掬清水,几经参合揉炼,盘塑成型,再经火烧制就制成一件陶器。这是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共存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悠悠千载,即使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仍展示出迷人魅力,绽放瑰丽光彩。

null

半坡博物馆人面鱼纹盆说明文字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博物馆彩陶中的珍宝,整个图案将人面与鱼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圆圆的脸上有一对笑眯眯的眼睛,鼻子像中国古代民间计数的字,嘴巴像似在哈哈大笑,嘴的两边、双耳和高耸的发髻分别有鱼纹装饰。图案大胆夸张,构思新奇,显得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

null

人面鱼纹剪纸

我们从小看的历史书里,半坡文物就属“人面鱼纹盆”最著名了,距今最远也有7000年了。看这可爱的笑脸是不是很想叫它:人面鱼纹小淘气。你叫他,看他答应吗?就算他答应,当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你也不敢叫了……

小时候我们还没深究这海碗大的盆用来做什么?舀水?养鱼??吃面???

null

人面鱼纹盆

其实它真正的用途是棺……材……盖,当时,如果有小朋友不幸夭折,就会将其放在大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称之为“瓮棺葬”。

null

瓮棺群

null

村落遗址

null

复原的村落

半坡遗址的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举措。半坡遗址是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半坡人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

参观完不得不惊叹于半坡先民的勤劳与智慧。运气好的话去了还可以看到馆内的活动像钻木取火、制作拓片、自己动手搭建草屋等等都非常有意思。

对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不是免费的哦,成人是55/人,有学生证、军官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另外,宿缘近期推出的“打卡你身边的博物馆”话题活动,即将接近结束了,还没参与的小伙伴赶紧围观啦!分享出你认为有意义的博物馆,即可获得超惊喜的奖品哟~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