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现役装备的H/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

人民海军H/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是054A型护卫舰、056轻型护卫舰和071型综合登陆舰上的主炮,也装备于海军83舰(即“戚继光”号训练舰)及部分中国海警船上,单76毫米舰炮还随着中国为一些外国建造的军贸舰而出口。H/PJ26型舰炮以其射速高、射击精度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等优点而成为海军主战装备之一,该型舰炮目前已生产装备了百座左右。H/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不但具有对空中目标、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还具有拦截来袭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能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基于当时中国大中口径舰炮相对落后的局面,及舰炮口径较多、保障困难的现状,人民海军在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后,决定从俄罗斯引进了AK-176型舰炮,并以AK-176型舰炮为基础进行研仿,发展自己的中口径舰炮。中国在引进AK-176型舰炮时,俄方已知晓中方引进该舰炮准备研仿的意图,俄方对该型舰炮充满自豪和自信,他们向中方保证在靶场试炮时随便打,保证不会发生故障。相对于80年代引进的法国单管100毫米舰炮而言,单76毫米舰炮的研制进度要快的多,中国对俄式舰炮比采用欧标的法国单100舰炮更为熟悉,毕竟中国早期的军工体系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的。AK-176型舰炮引进后,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3研究所进行研仿,设计出H/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制造由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承担,后续又增加了上海东湖机械厂为制造单位。

为了研制单76毫米舰炮,海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人民海军第一艘909型综合武器试验舰即设计了舰炮武器通用基座,可兼容用于PJ87型100毫米舰炮和PJ26型76毫米舰炮的海试。俄罗斯AK-176舰炮在引进后,一座被试装在774号导弹快艇上作为主炮,这是海军对舰炮研仿的标准流程。在研仿的同时对原型舰炮进行装舰实际使用,通过实际使用来发现问题及一线部队对装备的直接感受,并将这些问题和感受在设计中进行改进和优化,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时引进的法国单管100毫米舰炮,也同样将一座原型炮试装在544号导弹护卫舰,其时544舰的枪炮长后为海军枪炮长。不过令人痛心的是,774号导弹快艇在2006年发生海上碰撞事故导致沉没,打捞出水后,艇上的AK-176舰炮也随之报废。

俄罗斯AK-176型舰炮的设计非常巧妙,特别是在舰炮机械部分的设计非常优秀,整个射击循环动作几乎全部靠自身机械强制动作来完成,这就使得其故障率非常低。中国的七九式双100毫米舰炮在早期的故障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大量的行程开关来反馈并控制火炮的各循环动作,若其中一个行程开关故障或位移就会导致全炮的射击循环动作停止。AK-176型舰炮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还大量使用铝合金部件,减轻了舰炮的重量。通俗地说,AK-176型舰炮简单、可靠、皮实。但在其它方面,则明显不如中国,尤其是舰炮电子方面,故此中国主要是对其机械部分进行研仿而在其它部分则进行了重新设计。

H/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武器系统的全系统组成主要有1座舰炮、1部349A跟踪雷达、1套火控设备、1部CS-2测速雷达、2套001捷联垂直基准设备等。该舰炮对海上目标最大有效射程为12000米、对空中目标最大有效射程6000米,对来袭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为4000米。PJ26型舰炮武器系统对飞机类目标的射击效能在全航路至少命中一发的概率大于80%、全航路累计毁伤效率大于57%;对反舰导弹类目标的射击效能为全航路至少命中一发的概率大于75%、全航路累计毁伤效率大于45%。

如果用同样具有俄罗斯血统的PJ13型6管30毫米舰炮来对比,两者在精度指标上基本一致,高低角和方位角的系统误差同为2mrad、高低角和方位角的随机误差同为3mrad,但6管30舰炮对导弹目标的高低方位角的随机误差为3.5mrad。从对反舰导弹的射击效能上来说,单管76毫米舰炮比PJ13型6管30毫米舰炮相比更高,两者对反射面积相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相同的反舰导弹,单76舰炮的射击效能要高于6管30毫米舰炮,6管30毫米舰炮的为全航路至少命中一发的概率大于52%、全航路累计毁伤效率大于39%,这也是为何人民海军在驱护舰上几乎不再采用630舰炮的原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