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本着“
全文总计1387字,需阅读3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问益答:
标杆精益·益友会莞惠源分会
周杰:
自检外观,这个看怎么检,如果是很明显的,眼睛一扫就能发现的,作业员完成自检问题不大。
如果作业员在生产的时候,2件产品的生产节拍中,检验外观的时间比生产节拍的时间还长。
作业员为了产能很难做到每个都检的。不制造、不传递、不接收。首要条件是要知道这个产品是不良的才行。
如果要发现不良比较麻烦,作业员在作业时就会心里排斥去发现。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单独增加全检外观工序。
标杆精益·益友会吉林分会
马乃武:
良品条件、QA评价、自工程完结。
标杆精益·益友会陕甘宁晋分会
刘一品:
自检不到位很常见,需要构建多级管控体系,逐层拦截。
董飞:
现场管理与机制两方面的问题。员工不按要求自检,一线管理者有没有现场督导;
员工不按要求自检流出不良品有没有对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王益粉:
下工序考评上工序质量+自工序完结考核+薪酬,要想不增加检验,就得要建考核机制。
马龙波:
各工序培养实现 自工序完结!
1.要领书,品质标准,品质急所等文件加持;
2.遵守率监察;
3.考核机制完善。
王日辉:
关键是落实,所有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其实是企业不具备这种制度落实的企业文化环境。
第一,能不能通过设计防错不用检,第二,不检的原因可能是检测工具是否好用,
检测工序是否简单宜执行,是否有报酬,没有人希望去做没有报酬的额外的工作,仅靠奉献是不可能的。
标杆精益·益友会穆琪分会
曾诚:
从IE的角度来看:岗位操作Cycle与产线节拍(T/T)时间上是否有自互检时间,
如果岗位操作动作的时间在T/T时间内没有富余,员工就无法达成自互检的要求;
从管理机制上来看,在做与不做上是否能有效甄别,并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标杆精益·益友会金绍衢分会
金华:
自检,这是必须的,做不到位,要看公司是什么产品,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还是类似机器设备类产品。
换句话说,如果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每小时二三只以上的,自检做不到位,是必然的。
不要说自检做不到位,就是全检外观,都 极可能有漏出去的。
更多的是思考 从源头上去预防,如产品设计、工艺和生产中的防呆,总之一句话,用机器设备、工装模治具去管控,比单纯的人工监控要好N倍。
标杆精益·益友会台州分会
国栋:
外观检验是非常个性化检查。
建议如果量大可以考虑自动识别设备.如果批次多,种类多建议建立外观样件库,培养专职人员,并经常派人与客户沟通外观样件及标准。
减少理念上的差异。
标杆精益·益友
唐铭:
一道完整的检验程序应该有自检、互检、完检,可以建立奖惩制度,从三检程序来加强制程质量的控制,
按照自检、互检、完检的流程,哪个流程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就对该流程上的岗位进行奖励,对前序流程岗位进行考核,
比如自检检查出的零部件问题,对自检岗位员工奖励,外检人员进行考核,互检检查出问题奖励,
所属自检岗位考核,完检检查出问题奖励,自互检岗位考核。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三道检验程序来控制,总有某个程序的人员责任心是足够的,
而责任心不足的岗位如果总是被考核,慢慢也会重视起来进而改善。
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制程抽检程序,只要出现问题相关岗位均考核,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人警惕,从而加强质量责任心。
个人觉得,很多企业如果言语、行为的方式不能得到校正,就只有通过制度方式,用经济方式来约束。
当然考核不能当成目的,一定要让考核成为提升质量加强责任心一种约束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
高文涛:
下道工序挑出超出标准(考核标准要先定好)的不良,奖励,上道工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