躹躬尽瘁是诸葛亮的悲哀,死而后已祸及国家,人太聪明难成功

刘备去世时托孤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继续推行自己的北伐政策,先后两次亲率大军北上伐魏,两次出兵的时候,都曾上表后主刘禅,这两篇表文就是著名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在《后出师表》的最后诸葛亮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成语便出自此处。

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是对先主刘备还是对后主刘禅都可谓忠心耿耿,肝胆相照,对蜀国社稷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但是两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最后病逝于北伐途中,算是兑现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1e41ba72109341b7b724cd9a27356b58.jpg

身为丞相诸葛亮,包揽了一切军政大权,不是诸葛亮擅权,而是他不放心任何人,或者是发现可以信任的人,不只大事亲自抓,小事也要亲自过问,事必尽躬便是诸葛亮的真实写照。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得知处罚士兵打军棍这样的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时,断定诸葛亮会劳累而死,因此釆取闭城不战的策略,管诸葛亮怎样的羞辱与叫骂就是不出兵,让远途而来的诸葛亮无计可施,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本人也正如司马懿所料因过劳而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无可非议,但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则不可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做人要从长计议,不要追求暂短的光芒,从小处看与己与人不利,从大处看与家与国不利,兢兢业业的同时要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放眼未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得更长久,更有价值。

418251216ce14a92b195519a6d391cc5.jpg

盲目的拼命式的鞠躬尽瘁不但会祸害自己,还可能贻误别人,切不可让自己的鞠躬尽瘁挤压别人生存的空间,不要凭自己既得的先机,既有的地位,权势,让自己独自霸占一方天地,单打独拼的奋斗,不给别人施展的舞台,剥夺别人历练的机会,不能让个人的鞠躬尽瘁成为别人的障碍,影响别人的发展,更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没有必要事事尽躬,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达成目标。

论聪明才智,在三国那一干人才中能超过诸葛亮凤毛麟角,但这些人中不乏功成名就,顺利实现自己理想的人,而诸葛亮事业未竟含恨而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太聪明,聪明得不给人思考的权利,就象他的遣兵派将,张飞带多少兵去哪里,如何如何做,关羽带多少兵去哪里,如何如何做,这些将仿若机器人,事先已经被输入了程序,到时只需自按个回车键就可以,其余一概不用操心,该操的心诸葛亮已经操了,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不漏过,这不但显示了他的聪明,也体现了事事亲躬的鞠躬尽瘁,这样被程序操控的将领怎可能成长?

a67eb05962bd4ff088615d00989e9989.jpg

他的聪明还带来他的自负,别人几乎没机会参与到他的决策中,所有的计划他都神机妙算好了,你只管执行,在他身边工作很轻松,但也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在培养接班人和后面力量方面下的功夫太少,他死后除了自己的一两个亲信,蜀国的人才确实溃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的就是这种困境。人太聪明往往就会轻视和忽略别人的智慧,以个人才智代替集体智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魏延曾提议兵出子午谷却被诸葛亮否定,后来邓艾便是从此道入蜀灭了蜀国。

诸葛亮以及他代表的蜀国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诸葛亮个人的角度来看,事必亲躬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拚命精神,导致积累成疾而早逝是原因之一,另外,人太聪明过分相信自己的谋略,不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和培养接班人,导致后继无人也是原因之一。

de61845d314047b485c9f2c939223bca.jpg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智慧人物,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厉害的人也有会有缺点与不足,诸葛亮也不例外,既然是缺点与不足自然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聪明绝顶的诸葛亮,终其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一生也未能完成自己的夙愿,可叹可悲之余,难道不值得我们掩卷沉思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