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中庸》篇“庸”的思想——再谭《中庸》

《中庸》对“庸”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最权威最著名的就是 宋.程颐的“不易之谓庸”的解释。对此,“庸”可解释为:1、不变之谓庸;2、不容易之谓庸。首先“中”的不变是相对这个事物的本质,也就这个事物的“大本”是不可变的。但是这只是解释的“中”不变的一面。“中”还有相对可变的一面,那就是,当这个事物存在的“和”的范围,一旦突破了其“中”的节制制约,那就会变化成为另一种事物,随之这个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这个事物的“大本”“中”也就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为另一种事物本质的“中”了。对此,《中庸》篇虽然并没有涉及到,但是道理在此。另外在《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段中谈到了“中”发生变化的思想:当君子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当其所处地位的性质“中”发生了变化,处于贫贱的状况了,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等;这样君子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下,都能遵循所处环境性质“中”的节制制约,而表现出安然自得的“和”的神态,这样的解释绝不是牵强附会,而是有其相联系的道理的。其次,“中和”并不是不容易做到的。正如《中庸》所论:“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充分说明了中庸之道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知其道的思想。历来那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不知道做饭做菜的“中和”思想哪?但是,中庸之道最高深的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因此,中庸的“庸’有:平常、平平常常、普通、普普通通的常态性、自然性、普遍性的意思。也就是说“中庸”的意思就是:事物本质“中”的思想是普通普遍自然的道理。进一步说明了《中庸》篇的“庸”只能是常态、普通、普遍、自然的解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