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从国际奥林匹克日,谈中国体育设施发展趋势和设计对策!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索邦正式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索邦正式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6月23日被定位奥林匹克日。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奥林匹克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体育设施融合在一起。发展至当代,体育设施不断增多并在功能上逐渐演变完善,已经与科技、互联网、体育IP、金融融合碰撞,产生了更具创意的形态和样式,作为建筑师的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发展的步伐,并深入剖析一下我国体育设计设施的发展趋势和设计对策!

 (一)数量大幅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和健身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体育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体育设施数量和规模较前几年已经大为改观,为我国居民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还远远不够。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体育锻炼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类型丰富多样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设施已经不再是曾经简易的露天运动场,也不是单纯的比赛场馆,而是开始适应群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出现了全天候的田径场,游泳馆,训练馆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近几年冰雪类,极限运动类,水上运动类体育场馆增长趋势显著。

1. 开放率逐渐增加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率和开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一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一些大型赛事的承办,国内新建一大批大型的体育场馆,赛后以不同形式向大众开放,满足市民对于体育设施的需求,增加了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另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大众的体育活动比例逐渐增加,新建一些小型的为大众所用的场馆,也大大增加了体育设施的开放率。

2.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引下,不断创新经营理念,运营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在原有承包、租赁、股份制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建设上呈现出新的融资方式,由企业型向事业型转变。

 (一)政府投资转变为企业投资 

1. 政府投资和建设的高峰期已过

随着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在我国的召开,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更新换代,由政府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已经达到顶峰。目前我体育设施建设资金90%来自于政府,政府投资占比过高导致财政压力大,同时影响赛后运营的灵活性和可实施性。所以未来的政府投资将逐渐减少,民间资本将逐渐增多。

2. PPP和BOT模式的大规模引入和推广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可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PPP和BOT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运用。可以较好的解决限制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的资金“瓶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形成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局面。

根据国外经验,由于私人资本的效率远高于行政资本,PPP项目和BOT项目的投资效率也要高于行政部门:此类项目在最初就会进行严格的前期策划和经济测算,对未来的运营进行预演分析,对体育设施的规模、功能组成、选址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3. 体育产业化的需要

体育产业化的实质是体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使体育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国家2015年颁发的国发[2014]46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的发展目标。

 (二)公益性向商业化转变 

公益性的体育设施在发展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化的体育设施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体育设施也由公益性逐渐向商业化转变。

首先,商业化的体育设施在市场的压力和带动下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内容。

其次,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使体育设施的商业化运作成为必然,商业化可以保障足够的盈利空间,将资本做活。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原有的公益性体育设施经过功能和空间的改造,转变成可商业化运作的体育设施。另一种是新建的体育设施就以商业化为定位出发点,从项目策划开始就充分考虑好项目的商业化模式。

 (三)从观看型向参与型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行为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在体育运动方面参与性越来越高,活动范围逐渐由看台转向场地。尤其是国家对全民健身的倡导,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城市中的体育设施供不应求,例如在北京,羽毛球场,儿童运动训练场地等经常出现一场难定的情况。

所以曾经以观看为主的体育场馆在向参与型转变,一方面利于市民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设施的利用率。在未来新建的场馆中,参与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条件,能够兼顾比赛和赛后的使用是未来设计的趋势。

 (四)从追求外观效果向注重实效转变 

在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的鼎盛时期,注重地标性和外观性,通常是几个场馆串联达到视觉上的震撼感,或者几个场馆组合形成形体的的连续感。这样的场馆虽然给人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屋面覆盖率高,耗资巨大,在后期运营中收益效果欠佳。

近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越来越注重设施的实用性,不再过多的追求外观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张家口体育中心的投标的方案中,各家方案百花齐放,形态各异,但最终的中标方案选择的是造价合理经济性最优的,足见投资方更加注重场馆的经济性,覆盖率越低经济性越高越能为投资方减少负担,实际运营压力小效果好。

 五)从竞技型向娱乐型转变 

据统计,任何体育设施在使用率上都是娱乐活动大于经济活动,所以在设计中逐渐重视娱乐功能的注入,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的赛后运营以及未来的使用,能够促进体育设施的转型。

例如沧州体育馆的设计,通过对座椅的收缩和下沉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赛时和赛后的功能转变,有利于空间的利用和商业化的运营。而且在空间上能够营造出娱乐氛围,使人们身心放松,精神愉悦。

 六)从赛事主导向多元复合转变 

1. 复合化功能布局

除主要的比赛场地外,将休闲、餐饮、购物、娱乐同时包容进去,形成体育与娱乐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多元设施。

例如承德体育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在冰球馆的周边配备商业,酒店,公寓等娱乐休闲功能,既方便运动员赛时休息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便利的休闲娱乐功能。

2. 面对市民生活的复合化设计

市民的体育需求与竞赛不同,需要更加丰富的多元的功能结构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如健身项目与娱乐休闲功能相复合才能够满足使用的便捷性和多元化,同时也增加了设施的商业价值和收益率。

 (一)严格的前期策划和经济测算

在面对体育设施大幅度革新的形式,能够跟随变革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端是开发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设计者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大体育设施的建设都依托于周密的前期调研策划和经济测算。前期策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托,同时策划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理想的理论指导,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行,以什么形式来进行时项目关键要素,反之城市规划建设立项也是策划方案的修正与反馈,二者是项目前期相辅相成。

周密的经济测算则是对项目投资和最后资金回收的整体把控。资金回收的期限是测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各个投资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以运营为核心进行设计

在变革时期设计也不再是陈规守矩,应该以运营为核心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运营的需求。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体育设施才能长远的发展。

例如北京朝阳公园沙滩排球馆改造项目,曾经是单纯的沙滩排球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功能的单一性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未来运营的需求,增加了很多复合化的功能:展览,儿童教育,影剧院,餐饮等。

这种功能的组合方式有益于宣传产品,扩大客群,抓住群体的需求和运营的核心也是设计的核心。 

 (三)注重体验,打造 “体育娱乐综合体”

目前在人们的需求多元化的同时,人们你更加注重体验感,无论体育功能多么丰富多彩,缺少配套娱乐休闲设施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目前提倡体育产业,娱乐产业,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体育娱乐文化一体化的综合体模式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此类综合体可以提供全天候全人群可以使用的体育娱乐设施,一些已经建成的体育娱乐综合体在运营发展方面有着很好的收益。

例如北京槐新公园体育综合体,是典型的体育娱乐综合体,在设计上涵盖球类,冰雪类等体育功能,还有儿童业态,餐饮,温泉,超市等功能,此种功能的配置可适应全龄人群,在客群的引入较传统体育场馆更胜一筹。

 (四)技术适宜化和综合化

如今的市场背景,体育设施的建设已经不再讲求技艺的高难度,工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以少投资多收益为设计原则,以技术适宜化综合化为基准。

尤其随着体育设施娱乐化复合化的转变,一些娱乐设计的技术也在体育设施中有所应用,扩大了体育设计的技术综合性。

例如时下流行的气模式体育场馆,既能够节约投资成本又能便利的拆建,场地内的其他娱乐设施的技术运用可更加多元复合化,如集装箱式的临时建筑,可提供很好的空间感受,又能随着功能的改变而便捷的移动和拆建。

体育设施的建设要彻底走出公益化的政府投资模式,走向民间企业投资,综合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寻求一种新的适应时代,经济合理的发展运营模式,彻底摆脱曾经体育场馆赛后闲置,经济亏损的局面。

2017年奥运会的申办遇冷,很多申办国纷纷退出,最终仅剩巴黎和洛杉矶两个竞选城市,分别成为2024和202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奥运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才得以解决!造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因素是奥运场馆的运营收益问题,大量的场馆投资是否能够带来相应的收益?作为建筑师应该深究其中的原因,顺应时代的潮流,敢于打破思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和改善方法。

本文内容来源:维拓时代建筑设计、场馆平方venue2

—EN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