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传奇--唐山启新磁厂日用瓷入藏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原创)黄志强
2019年6月5日至7日,笔者利用到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参观交流的机会,向该校筹建的中国轻工业博物馆,提供了三件唐山启新磁厂早期生产的日用瓷器。
第一件是四福捧寿花卉纹盘,直径14厘米,正面是手绘的釉下彩四福捧寿花卉纹饰,底部有手书的“唐山” 款识。这个四福捧寿花卉纹盘,胎体粗松,釉面灰暗,敲击声音沉闷,是1914年启新磁厂建厂初期生产的“洋灰瓷”。
“唐山” 款手绘四福捧寿花卉纹盘(正面)
“唐山” 款手绘四福捧寿花卉纹盘(背面)
第二件是贴花花卉纹瓷盘,直径17厘米,正面是贴花花卉纹饰,底部有“启新磁厂” 的印章款。这个贴花花卉纹瓷盘,花纸是从德国进口的,是1924年启新磁厂正式成立后,采用德国贴花工艺生产的中国最早的贴花瓷器。
“启新磁厂” 款德国进口花纸贴花盘(正面)
“启新磁厂” 款德国进口花纸贴花盘(背面)
第三件是黛玉葬花纹将军罐,高11厘米,正面是釉上彩黛玉葬花纹饰,背面有“芳踪归瑶岛,名留在人间,庚午之杏月,画于启新轩。高生作” 的字样。1925年,启新磁厂生产出唐山真正的瓷器产品,改变了“洋灰瓷” 的面貌。这个黛玉葬花纹将军罐,注浆成型,胎釉洁白,敲击声音清脆,是1930年2月启新磁厂绘瓷名家高生创作的作品。
启新磁厂黛玉葬花纹将军罐——绘瓷名家高生作品(正面)
启新磁厂黛玉葬花纹将军罐——绘瓷名家高生作品(背面)
1914年建厂的唐山启新磁厂,是我国最早实现陶瓷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瓷,中国第一块彩色铺地砖和釉面砖。新中国成立后,启新磁厂生产出中国第一件高温化学瓷——坩埚。
唐山启新磁厂生产的日用瓷独具特色,除了生产以嫁妆瓷为代表的中式日用瓷外,还生产各种欧式风格的日用瓷,产品由德国美最时洋行包销,出口到东南亚和南洋群岛,首开唐山陶瓷出口的先河。
民国时期,在启新磁厂的带动下,德盛窑业厂、新明瓷厂等唐山陶瓷企业,开始仿制启新磁厂从德国引进的陶瓷机械,仿效启新磁厂采用注浆、贴花等工艺技术生产日用瓷,产品畅销华北和东北地区。
启新磁厂日用瓷生产时间较短。1937年,启新磁厂由于劳资纠纷,日用瓷彩绘艺人的集体离厂,造成日用瓷停产。从此以后,启新磁厂逐步发展成为了以卫生瓷、墙地砖、耐酸瓷生产为主的陶瓷企业。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后,启新磁厂被唐山军管会工矿企业管理委员会接管。1949年6月,启新磁厂改为公营企业,隶属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1955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决定将启新磁厂更名为“唐山陶瓷厂” ,成为唐山最早的国营陶瓷企业之一。
2018年1月,唐山磁厂(唐山启新磁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笔者关于唐山启新磁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陶瓷釉面砖和中国第一件高温化学瓷(坩埚)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并成为该厂入选的重要依据。
陕西科技大学筹建的中国轻工业博物馆,于2018年6月26日该校成立60周年校庆日,正式揭牌开馆。
中国轻工业博物馆,以保护和弘扬优秀的轻工业历史文化遗产为宗旨,以反映中国轻工业发展史为主线,以科学技术进步史、轻工教育发展史、民族轻工企业发展史和轻工机构发展史为辅线,着重展现中国轻工行业、部门、研究院所及教育机构等走过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以及轻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目前,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馆藏文物和展品共2000余件套,重要文物展品100余件套。该馆共分为两个展区,一层是轻工发展历史主题展,二层是中国智慧专题展。在此基础上,该馆不断拓展展览内容,特设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专题展。
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展出的唐山启新磁厂日用瓷
唐山启新磁厂作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著名陶瓷企业,成为中国轻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专题展的重要展览内容,并展出笔者提供的三件唐山启新磁厂日用瓷器。这三件瓷器,反映出启新磁厂日用瓷生产,由“洋灰瓷” 到“瓷器” 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唐山是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祥地。在唐山启新磁厂建厂105周年之际,启新磁厂早期日用瓷器首次走进高校博物馆并陈列展出,必将进一步扩大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进一步促进唐山陶瓷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