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之父石黑浩:目前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难以确定机器人能否具备自主意识

每经记者:刘晨光    每经编辑:魏官红 科技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

每经记者:刘晨光    每经编辑:魏官红

科技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还在人们的思维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6月25日,在“2019亚洲科技创新大会”上,中日多位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科技对于人类未来的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大阪大学教授、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表示,有海量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还会突飞猛进地发展,目前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不确定机器人是否能具有自主意识。微众银行人工智能部副总经理吴海山认为,人工智能将来会在很多垂直领域超过人类,但在通用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们共同讨论科技与人类未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晨光 摄

人工智能初期具有局限性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话题,人工智能产业也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人工智能还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只要有海量数据,它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越来越复杂。”石黑浩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没有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

日本人工智能准独角兽企业Preferred Networks Inc. CTO奥田辽介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办法去定义问题,只能够通过人类来定义问题,然后(人类)赋予它数据,并让它作出解答,“比如金属片外观检测,给它下指令,通过图象来检测异常”。

在商汤科技亚太业务事业群总裁史军看来,随着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开始逐渐起步,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不过他也坦言,想要全面超越人类,现有的技术仍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吴海山指出,在未来十年里,人形机器人在垂直领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会有更多超过人类的表现。

垂直领域的发展同样要以数据的积累为前提,吴海山认为,“垂直领域需要很多训练的数据,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量进行支撑,比如在安防领域等”。在奥田辽介看来,人工智能的视觉技术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石黑浩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完全应用到现实世界。“首先必须要有数据,现在我们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获得数据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这也是一条路径,未来开发也是朝着这个方向。”

吴海山对石黑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下一个十年能够有突破的就是通过手机传感器收集到更多数据,算法层面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机器人有没有自主意识?

事实上,人们一直存在一种担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人类的工作会不会越来越少,失业会不会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史军认为,技术发展伴随着失业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应该从枯燥的劳动、重复性高的劳动力中解放出来,替代一些低附加值重复性的劳动,转向创造更多高价值的工作。

在石黑浩看来,人类需要思考自身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是为了工作还是其他的目标?工作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而不是人类目标。“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和没有意义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做,利用机器人的工作使更多人由此得到福利,只要注意一些原则问题,可以让更多的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生活。”

“担忧是多余的,任何一个技术的突破会制造更多的机会。”吴海山认为,凡是带着人类情感的工作永远不会消失,尤其是涉及人与人之间交往、交际的,包括类似一些创造的音乐艺术等方面。

而石黑浩的想法更大胆一些,他认为未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所代替,“人类不做工作,可以和其他人交流或者考虑一些哲学问题,比如说考虑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些事情。”石黑浩指出。

虽然以人类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毫无疑问,未来会逐步向强人工智能方向发展。那么,未来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具备自主意识?

奥田辽介称,目前人类其实还没有看得太清楚究竟到哪个阶段机器人才能拥有自主意识,目前的机器人基本上都是基于数据库,在数据库里面检索最合适的答案,“这都是人类提供的数据库,而不是计算机或者机器人自主地思考、自主地分析而提供的答案”。

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究竟有多大差距?史军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百度大脑每天的计算量约2千亿次,人脑的计算量是43万亿次。此外,人工智能在很多小的场景缺乏应用,没有达到完全的智能或者自动化。

石黑浩更是直言:“其实我们目前还不太确定究竟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自主意识。”他表示,对于意识问题的研究应该是未来十年间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部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会专家均表示,面对新技术,要对开发的产品进行正确的评估、管理,需要先行一步制定规范或者法律法规,从社会规范的层面去规定。


每日经济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