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个春天,一位身高仅有一米五七的年轻苏联空军飞行员,在“联盟”火箭顶端的“东方一号”飞船中被将军们“火线授衔”升为少校——这当然是个正确决定,在676秒以后,这位矮个子将代表人类,向万千星辰迈出第一步。
距离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已经过去了58年,在这58年里,人类的太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连原先昂贵但是“用后即弃”的运载火箭,也在向多次回收重复利用的方向发展。
近日,火箭回收复用领域的先锋企业太空探索(SpaceX)公司,展开了其新式超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第三次任务。
这次总预算约为10亿美元的任务被命名为STP-2(太空试验计划-2),太空探索公司内部称其为“猎鹰重型”火箭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任务,本次任务中,“猎鹰重型”不仅需要将美国空军的载具送入预定轨道,还需要将23颗来自各个其他单位的迷你卫星送上太空——单从这任务计划看,就能管窥其难度,如此复杂的轨道,需要“猎鹰重型”火箭第二级在三个轨道面进行四次点火变轨。
更何况,在这次任务里,SpaceX的雄心壮志不止于此。STP-2任务中,SpaceX不仅要回收火箭芯级和两枚助推器,还要回收掉被抛弃的整流罩——原因很简单,一片整流罩造价高达600万美元,助推器和芯级的造价则在2800万美元左右,SpaceX公司CEO曾如此提醒该企的工程师:“你想象一下,面前这不是一个火箭,是摞起来的几千万美元,你还会把它扔在海上吗?”。
STP-2任务的结果,则算是“功亏一篑”。火箭二级成功将各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火箭整流罩成功回收,两枚已经复用过一次的助推器也成功回收,然而在回收火箭核心芯级时,还是出事了。
由于芯级下降速度过快等一系列问题,“猎鹰重型”火箭芯级回收失败,在一声巨响中炸成了碎片,灰飞烟灭。
“猎鹰重型”的芯级回收一直很不顺利。其原因之一,便是“猎鹰重型”火箭芯级的燃烧时间比助推器更长,导致其降落地点往往位于大西洋远海内,风浪颠簸很大。而且“猎鹰重型”火箭芯级由于需要捆绑助推器,在设计上和“猎鹰9号”火箭存在区别,无法使用回收船上的固定机器人进行固定,更何况,海上回收比起陆上回收要难得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