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道教的庙观为什么大多都建在山顶?

null

喜欢户外旅游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道教的很多宫观都喜欢建在山上,例如武当山上的真武观,道教圣地青城山的诸多宫观,最神奇的是被称为“秦楚一柱,绝顶道观”的陕西塔云山道观,修建于金顶的大殿,地势十分险要,三面都是数百米的深渊,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下去。为什么道教都会选择在山上修建道观呢?

首先说道士把自身修行作为修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会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更好的证道。

大诗人王维就描写过山里的寺庙:《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道教认为,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量无穷无尽。自然界之发展乃是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很多人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想去深山里当“隐士”,学那些真正的道士进行所谓的修行,岂不知山上清苦的生活并不能抚慰他们浮躁的心灵,他们终归还是要面对物质的生活。

null

道士们修行的目的是仙道贵生,最终的境界是渴望能飞升成仙,以达仙界。古代很多的道教人物都飞升成仙,例如张三丰祖师,张天师等。道教是一个崇拜神仙的宗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仙神通广大,造福人间,所以要对神明加以敬畏和崇拜。

将道观建在山上希望能够接近天上的神仙,作为道教信徒的李白就写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山上的寺庙里不能大声说话,不然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如果仙人下凡,道观此时就是迎接神仙的迎仙之居。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或在天上、或在九州之海外,最后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这就促成了洞天福地的产生。

道教现在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十大洞天分别是:第一洞天,王屋山;第二洞天,委羽山;第三洞天,西城山;第四洞天,西玄山;第五洞天,青城山;第六洞天,赤城山;第七洞天,罗浮山;第八洞天,句曲山;第九洞天,林屋山;第十洞天,括苍山。

《庄子·逍遥游》所说的“神人”是“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道教认为在洞天福地的人间仙境可以寄托一些理想,所以在山上建的道观大多数都是依照山体的走势而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真正的做到天人合一。

null

转载亦是功德,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