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州女子强戒所:600余名女吸毒者隔离两年,重燃生活希望

广州市西郊的沉香岛上,住着600余名女性戒毒人员,在四面环水、进出需乘坐轮渡的小岛上,她们与过去的生

广州市西郊的沉香岛上,住着600余名女性戒毒人员,在四面环水、进出需乘坐轮渡的小岛上,她们与过去的生活短暂隔离,接受为期两年的毒瘾戒治教育。

她们中间,几乎每人都有一段曲折的染毒、戒毒经历,18岁的女孩曾在朋友劝诱下吸食第一口毒品,只因“想和他们一样开心”,吸毒过量被抢救6天6夜的“瘾君子”在自己擅长的十字绣作品中找回了重生的信心......

第32个“6·26”国际禁毒之际,南都记者走进广州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女子强戒所“),寻找她们背后的故事。

20190627143446873.png

全国首创“沉香祛瘾强身术”运动戒毒

气沉丹田,两手托天,扎稳马步,左右开弓,身着精神的运动装,伴着舒缓的音乐,戒毒人员们屏息站立在操场中央,娴熟地打出“沉香祛瘾强身术”的招式。

今年5月,女子强戒所在全国率先引入专为女性戒毒人员量身打造的“沉香祛瘾强身术”,将传统养生文化和体能训练管理模式相结合,通过刚柔并济、神形俱养的祛瘾养生锻炼法,帮助戒毒人员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一节训练完成,站在队伍前排的阿慧(化名)告诉记者,“沉香祛瘾强身术”看似动作轻缓,完成整套训练却并不轻松。一个月前她刚开始练习时,手臂、双腿肌肉酸痛,一周后慢慢适应,感觉身体轻盈舒展。尚在脱瘾期的她自从去年10月进入强戒所后,经常在夜里睡不着觉,“心里很烦躁”,现在逐渐改善,“心境平和,能睡得着”。

“戒毒人员身体状况不太好,脱瘾期间有时候精神不振,脾气暴躁”,女子强戒所一大队队长陈萍介绍,目前所内推广“沉香祛瘾强身术”训练已有一个多月,据戒毒人员反映通过锻炼不仅能强肢健体,也能调节心绪。

去年6月,司法部提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广东迅速行动创新戒治方法,女子强戒所成为省内开展“运动戒毒”的试点,陈萍解释,“运动戒毒”借助运动干预刺激分泌多巴胺,从而帮助戒毒人员转移毒瘾依赖,已成为主要的戒毒方法之一,截止目前开展有“沉香祛瘾强身术”、“炫动新生健美舞”、“飞扬鼓乐队”、“太极扇”等20多个运动项目,“一方面带有艺术观赏性,一方面又通过运动帮助她们强身健体。”

此外,在女子强戒所康复训练中心二楼,记者看到通透明亮的体质测试室内设有平衡柔韧训练、协调灵敏训练、耐力训练、体质测试四个功能区域,摆放有动感单车、跑步机、健身球、瑜伽垫等专业运动器材。

陈萍介绍,体质测试区内的体质测试仪可以测量戒毒人员的身体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个人情况开出提升训练的“运动处方”,所内的专业指导师再根据处方内容为戒毒人员定制康复训练计划,平时所内戒毒人员每周会集中一天分批次开展训练,每天也开展有一小时的户外运动。

20190627143449483.png

每天一小时兴趣活动挑战巨幅十字绣

踏入开阔雅致的图书阅览室,迎面便是一横排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放的既有《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也有传统文化、法律资料、心理健康、历史文化、禁毒动态、期刊杂志等书籍,目前共有藏书1377册,每周末向戒毒人员人员开放,平时她们也可以按规定借阅图书。

栩栩如生的彩凤凰、玲珑可爱的植物、色彩鲜艳的水果......书架两旁还有戒毒人员自己设计创作的粘土、衍纸手工艺术品,陈萍告诉记者,女子戒毒所内每天开展有一小时兴趣活动,除了制作工艺品,还有戒毒人员自发组成了“沉香绣社”,目前正在合作挑战制作一幅长15米、宽0.8米的《富春山居图》十字绣,“她们在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好像生活其实挺美好的,一个小作品出来她能感受到美,动手能力增强了,很有成就感。”

在女子强戒所内部刊物《曙光》上,发表有众多戒毒人员和所内工作人员的文章作品,记者翻阅发现,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后,一大队的戒毒人员阿莉(化名)写下,“以前在外面过生日都没这么热闹过,我以为在这里过生日难免会很心酸,但是今天节日的氛围让我忘记了孤独”。陈萍回忆,每逢三八妇女节,女子戒毒所都会举办一场活动,“一队一特色”的“炫动心声健美舞”、“飞扬鼓乐队”都会预留的拿手节目,今年的节日正好赶上阿莉的生日,她还参与表演了一支“茉莉花”舞蹈。

陈萍说,有些戒毒人员此前因为生活空虚、家庭或情感受挫,希望通过毒品麻醉自己,不慎陷入漩涡,在外面的生活并不开心,进入强戒所后树立戒毒信心,反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时间为两年,除记者当日探访的康复训练中心外,女子强戒所还设有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区,以及戒毒医疗中心、心理矫治中心、教育矫正中心、诊断评估中心,通过“四区五中心”建设,帮助戒毒人员顺利走过戒治过程。

20190627143453377.png

六大职业技能课程衔接帮扶就业

女子强戒所内,每日的生活简单充实,早上6点半起床点名,晚上10点就寝,另外安排有习艺劳动、队列体能训练、兴趣活动、专题教育、一日三餐等活动。

下午时分,戒毒人员正在一大队车间流水线上进行习艺劳动,面对繁杂精密的电子零件,她们默不作声,动作轻熟。陈萍介绍,戒毒人员正在组装电子器件,大队车间均按企业标准设计,结合戒毒人员的性别特征和身体状况,为她们安排合适的工种,每位戒毒人员上岗前都要接受为期一周到一个月的技能培训,在车间也有技术人员流动巡逻指导。

记者注意到,在车间墙面的显示屏上,不时滚动播放着”习艺能手”的分数,这是戒毒人员康复评估的参考因素之一。“她们出去都可以直接刚上岗了,习艺劳动一方面是学习技能,衔接帮扶,也是康复训练的一部分”,陈萍说,曾经有一位在其他的大队车间从事服装方面习艺劳动的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后甚至利用一技之长成功创业。

20190627143458130.png

此外,女子强戒所还为戒毒人员开设有茶艺、家政服务、刺绣、点心师、育婴、养老护理6个技能培训班,戒毒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年龄自主参选课程,目前累计有500多名戒毒人员报名参加训练,其中480余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当日开放的茶艺班里,8位戒毒人员身着样式各异的旗袍、高跟鞋端坐在茶具前,相互点头致礼后,选茗、择水、烹茶,动作轻柔小心。今年22岁的小薇(化名)是茶艺班的学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身上的一袭红色旗袍是强戒所为配合课程需要准备的,她从中挑选了中意的颜色款式,“穿上找回了自信”。小薇说,在茶艺课上老师除了传授茶艺知识外,也会向她们提供工作建议,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对未来就业多了一份信心。

20190627143502716.png

据了解,女子强戒所还与社会企业对接,在去年6月举办的就业推荐会上,约有160人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同时先后与海珠区龙凤街道、南石头街道合作建立了2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共同做好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和跟踪帮扶工作,已为近100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戒毒咨询、跟踪回访、心理疏导等服务。

20190627143516477.png

故事

14岁时被朋友劝吸第一口毒, “想和他们一样开心”

今年18岁的小伊(化名)是女子强戒所里年龄最小的人群之一,初一辍学后,2014年她随父母从江西赣州来到广州,最初在海珠区制衣厂打工。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她和父母关系并不融洽,“和他们在一起没有自由,我觉得很烦”,没过多久小伊离开父母,在外独自工作居住。

从事收银员期间,小伊认识了一群比她大七八岁的朋友,2015年的一次KTV聚会中,两个朋友拿出了开心水和K粉,邀请她“一起玩”。小伊当时对毒品还一无所知,“他们跟我讲过,但是我不理解那个是什么,因为太吵了他们讲的也不清楚”,在朋友的劝诱下,小伊尝试了第一口,“刚开始很晕,呕吐,然后出现幻觉,身体轻飘飘的,醒来就没事了”,初次吸食毒品后,小伊逐渐上瘾,尽管有时出现头晕、记忆力衰退的难受症状,她仍然忍不住好奇,“过后会像他们一样开心,我也想开心一下”。

2016年,15岁的小伊吸毒被发现,行政拘留书寄到了家里,此时父母才知道女儿已经染上了毒瘾,“他们很不相信,很生气,一直骂我”。小伊说,想起当日被抓时的情景,心里很害怕,被释放后,她向父母承诺以后不再沾染毒品。

然而一个月后,过去的朋友又纷纷给小伊打电话发信息,“整天叫我出去玩,都是他们请我玩”,小伊没有抵住诱惑。2018年4月,在萝岗区娱乐场所吸毒被抓后,小伊被送往女子强戒所。第一次在会见室看到小伊,父母流下了眼泪,“我也哭了,很心痛,很对不起他们”。

小伊甚至直言,第一次向父母保证不再吸毒“只是敷衍他们”,直到第二次被抓后她才幡然醒悟。刚来强戒所的半年里,小伊还会心情浮躁,忍不住“想外面的事情”,现在她逐渐改变心态,在强戒所里报名参加了茶艺班,学习舞蹈,每月父母来探望她时,也为她加油打气。

年轻的小伊对出所后的生活还没有清晰的规划,但说到未来她眼神坚定,“吸毒是不对的,时间和生命都很宝贵,我长大了,这次出去不会再跟那些人联系”。

20190627143535350.png

吸食冰毒抢救六天六夜,戒毒期间完成6米长十字绣

康复训练中心体质测试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引人注目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者之一是去年上半年成功戒毒出所的阿敏(化名)。

家在广州白云区的阿敏今年45岁,此前是一名“三进宫”的戒毒人员。2015年,阿敏表现良好,减期离开女子强戒所,不到半年后,2016年上半年,阿敏因吸食病毒过量在医院抢救了六天六夜,醒来后再次被送回强戒所。

“熟悉她的民警都觉得这个人完全变了个样”,陈萍回忆,因为毒品对大脑损害严重,阿敏出现了幻觉、幻听的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当时她求生的念头很淡”,陈萍说,阿敏的丈夫也是一名吸毒人员,两人离婚后仍居住在一起,没有子女,在戒毒所时也鲜有人来探望。针对阿敏的病情,强戒所医院和心理医生介入治疗,阿敏逐渐好转。

陈萍记得,阿敏在第二次进入强戒所时,就对诗词、书法、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院区的黑板报上也有她的作品。这次精神状态有了起色后,在一次创意手工活动中,阿敏主动提出希望制作一幅十字绣,管教民警专门为她准备了材料,成功完成的第一幅作品吸引了不少戒毒人员,大家循着兴趣自发组成了“沉香绣社”,五名戒毒人员合作挑战长6米,宽0.8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阿敏是其中的主力。

一针一线勾勒的十字绣被装裱镶框挂在院区,引来戒毒人员和民警的赞誉,阿敏慢慢拾回了生活信心。去年上半年,成功戒毒的阿敏走出戒毒所,目前正在佛山的一家印刷厂工作,每月工资5000余元。强戒所民警会定期回访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情况,有时阿敏也会主动给民警写信,逢年过节问候日常、分享自己的生活近况,“她说你放心,我现在挺好,如果有需要我我一定愿意回来帮教。”

数据:

据女子强戒所统计,目前,女子强戒所直接面对全市250余个基层派出所,半年来累计新收戒毒人员196人,目前共有在所戒毒人员逾600人;

戒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

30岁(含30岁)以下戒毒人员比例为36%;

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84.6%;

多进宫(2次以上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占比29%

吸食新型毒品占比79.3%;吸食传统毒品占比约20.6%。

1、吸毒原因

空虚或好奇心强,误以为吸毒“神秘”、“时髦”想尝试;交友不慎,碍于朋友情面被劝诱吸毒;家庭或情感受挫,寻求毒品麻痹自己;吸毒后精神亢奋,长期不吃不睡,身形消瘦,误以为有减肥效果

2、复吸原因

在外就业困难,无法融入新环境,再次误入吸毒人员圈子;家庭、社会未及时帮扶

3、戒治难点

生理毒瘾易戒,心瘾却难除,戒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的信心不坚定,所内戒断率都为100%,但是出所后复吸率高;缺乏社会支持,戒毒人员再就业能力差,出所后没有固定工作,也是复吸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4、戒毒建议

希望戒毒人员坚定戒毒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远离吸毒的朋友圈子,不要浪费两年来在所内戒毒的成果;希望家庭、社会能接纳、信任戒毒人员,给予支持理解,共同帮助戒毒人员彻底解除毒瘾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摄影:部分由广州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