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盛鸿: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舰队开到了广州海面上

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舰队开到了广州海面上

经盛鸿

1840年4月,英国政府在鸦片贩子的煽东下,组建成一支号称“东方远征军”的舰队,包括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船4艘,共载炮540门、士兵4000人,任命懿律为“远征军”舰队总司令和英国全权代表,经印度,气势汹汹地向中国扑来。

一场借口保护“英国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侵华战争,开始了!

null

英国“东方远征军”的侵略者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的舰队到达中国广州附近的南海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爆发了,史称鸦片战争。

    这是英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蒙受的巨大灾难与耻辱。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英国侵略军利用他们的坚船利炮,利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妥协投降思想,不断地在中国攻城略地,将战火从广东,烧到福建、浙江、江苏。

    英国“东方远征军”的舰队首先进攻广州,但是由于看到这里,中国爱国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率领军民,严加戒备,难以在短期内攻入,便留下一些舰艇,继续封锁珠江口,调其主力,沿着海岸北上,进攻福建厦门。在这里,英军又遭到另一位中国爱国大臣、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领军民进行的有力回击,还是未能得手。于是,他们按照事先计划与步骤,又向浙江舟山群岛上的定海城进发,在7月4日到达定海。

    舟山是浙江东北部、杭州湾外东海中的群岛,地处南北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定海在舟山岛上,为县城所在地。侵占该地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多年的梦想,他们早就将这里的自然山川条件与军事守备情况,侦察得一清二楚。这里地形险要,本是易守难攻之地,但腐败的清政府官吏,对迫在眉睫的英国侵略毫无戒备。英军舰艇进入港口时,清军竟未发一炮抵抗。侵略军从定海东门城墙上架梯,攻入城内,大肆烧杀掳掠。

    一名英国军官事后描绘说;“军队登了岸,英国旗就展开。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抢劫光景就呈现在眼前。英军横暴地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筐,街道上堆满了书画、桌椅、日用器皿和粮食,…… 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的炮火击毙击伤的死尸和伤员。有的打掉一条腿,有的两条腿全失去了。好多人为英军的榴弹所伤,肢体破碎,凄惨可怕。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方才停止。我们的自家人整理赠送亲友的礼物,他们也将用这些来修饰自己的住所。不是从战斗中,也不是从战场上,而是从无助的和平居民方面抢劫来的战胜纪念品,不虞缺乏。”

   好一份英国侵略者的自供状!

美丽富饶的舟山岛转瞬呈现破败荒凉景象。一名劫后来到这里的中国官员看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现在已经荒芜,……渔船数万只,今已一只皆不见,……”。

null

英国“东方远征军”的舰队

1840年8月6日,英国“东方远征军”的舰队,按计划,开到天津白河口;8月15日向清廷递交国书(即《巴麦尊照会》),狂妄地向中国政府提出赔款、割地等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如不答应与满足他们的要求,即刻发炮进攻。昏庸的清政府在此边防要地,也是毫无防备,天津海口仅有800守兵。道光帝惊慌失措,很快就在侵略者的威胁下妥协了,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全权代表懿律会谈。8月30日,琦善来到大沽口,在与英方会谈中,提出只要英舰撤回广东,“所提要求,可获圆满结果”。

于是,懿律率全部舰船,于9月15日离开大沽口,折回广东。

道光帝以琦善退敌有功,在9月17日,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办理中英交涉;同时归罪于林则徐、邓廷桢,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撤销林则徐、邓廷桢的职务,但要他们在广州,听侯琦善调遣,“以备查问差委”。

琦善作为钦差大臣,于1840年11月29日到达广州;12月4日,接任两广总督。他一边下令撤销林则徐部署的军备措施,沿海守兵“毋得率先施放枪炮,贪功偾事”,裁去官船三分之一,遣散所募舵工、水勇,撤除珠江虎门地区海面和海底的障碍物,以向英方表示谈和的诚意,一边与英方在广州开始谈判议和。

null

琦善

这时,懿律已因病回国,由义律接任英国全权代表。1840年12月7日,义律向琦善提出了“讨还烟价”、“兵费”和“行欠”,割地开埠,建立使馆,领事裁判权及传教自由等14项苛刻的议和条件,其中包括割占香港岛的要求。

这是英国第一次正式向中国清政府提出割让香港的要求!

琦善对义律提出的各项侵略要求,在复照中,—一许诺,表示“竭尽全力”,“善为调停”,只是对割让香港一事,不敢作主,答应向道光皇帝请示。

这时,琦善身边站起一人,力陈不可割让香港给英国的理由。他就是从南京秦淮河畔走出的爱国大臣邓廷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