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由明朝朱之蕃编撰。在《金陵图咏》中,朱之蕃对成书的过程有这一的记载:“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舫,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各为小引,系以俚句。”
自古以来,人们将金陵(南京)的著名景点称作"八景"或"十六景"。朱之蕃将景点清单上的数量增加到40个,并请陆寿柏绘画(第40景上有陆寿柏的题名)。朱之蕃为美景配上诗词,并对景点变化予以介绍,还亲笔书写并印刷了所编撰的全部内容。该作品的最后是杜士全的诗词,这些诗词与画作上的诗词和谐统一,也是由朱之蕃亲笔所书。
此书有两份后记:陈沂所作的《金陵古今图考》和《金陵雅游编》,有余梦麟的题诗和焦竑及朱之蕃的诗歌。这些也是由朱之蕃亲笔所书,并按他的要求精心刻版。朱之蕃告老还乡后,居住在金陵,寄情于山水和文学聚会,与焦竑和顾起元等一起吟诗唱和。
▲ 金陵图咏序
▲(图)钟阜晴云
▲(图)石城霁雪
▲(图)天印樵歌
▲(图)秦淮渔唱
▲(图)白鹭春潮
▲(图)乌衣晚照
▲(图)凤台秋月
▲(图)龙江夜雨
▲(图)弘济江流
▲(图)平堤湖水
▲(图)鸡笼云树
▲(图)牛首烟峦
▲(图)桃渡临流
▲(图)杏村问酒
▲(图)谢墩清兴
▲(图)狮岭雄观
▲(图)栖霞胜概
▲(图)雨花闲眺
▲(图)凭虚听雨
▲(图)长干春游
▲(图)燕矶晓望
▲(图)幕府仙台
▲(图)达摩灵洞
▲(图)灵谷深松
▲(图)清凉环翠
▲(图)宿岩灵石
▲(图)东山棋墅
▲(图)嘉善石壁
▲(图)祈泽龙池
▲(图)青溪游舫
▲(图)虎洞幽寻
▲(图)星岗饮兴
▲(图)莫愁旷览
▲(图)报恩灯塔
▲(图)天界经鱼
▲(图)冶麓幽楼
▲(图)长桥艳赏
▲ 金陵四十景诗纪
朱之蕃,生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卒于天启四年(1624年)。原籍山东聊城茌平县,其先祖由茌平迂到南京,选为锦衣卫人。父朱衣,嘉靖四卜三年(1564年)甲子科举人,与焦竑同科中举,官至知府。朱之蕃自幼聪颖出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中举,第二年中进士,廷试第一,成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谕德、庶子、少詹事,进为礼部侍郎,改吏部。不久又充会试同考官,转翰林院掌院学士,进南京礼部右侍郎,摄工部。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奉命出使朝鲜,与其图才士互相辩难,赋诗赠答,应对如流,且语言得体,不辱使命。卒赠礼部尚书。朱之蕃不仅能文,而且工书法,真书、行书师法赵孟频,得颜真卿、文征明笔意,日可写万字。又善画山水花卉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