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伯乐,再NB的千里马也只是一匹笨马,美国最伟大艺术家诞生记!

来源:建筑vs艺术vs音乐 ID:ArchArtMusic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

来源:建筑vs艺术vs音乐

ID:ArchArtMusic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唐)

佩姬·古根海姆

佩姬·古根海姆马塞尔·杜尚的建议下,成功举办了那次31位女性的展览。为了促进一次新艺术运动的出现,佩姬所做的可不单单是提供美酒佳肴。她高调而引人注目的财富熟练的社交本领,意味着她可以吸引商界最优秀的头脑帮她出谋划策。而没有人的脑子比当时已经回到美国,并且帮助画廊办过“31位女性的展览”的马塞尔·杜尚的脑袋更好使了没有人比他的眼睛更善于捕捉优秀的作品了。现在佩姬需要他的专业意见来办下一个展览:支持美国新兴艺术家的“青年艺术家春季沙龙。强大的顾问委员会令人印象深刻,除杜尚外,还有皮特·蒙德里安(他当时生活在纽约)和具有影响力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

皮特·蒙德里安

展览开幕前夜,佩姬来到画廊查看准备工作的进行情况。她到了以后,发现很多画还在地上,靠着展墙等着被挂起来。她四下观望,看见蒙德里安正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盯着一幅等待展出的作品。佩姬紧张地走近这位受人尊敬的荷兰人,在他身后蹲下,随着他的目光望向他正关注的那个东西。那是由一位不知名的年轻美国艺术家画的大幅作品《速记人物》(1942年)。


速记人物

佩姬摇了摇头。“相当糟,是吧?”她说。这么一张没前途的画成了漏网之鱼,这让她觉得很尴尬。如果它被展出,会毁了她在艺术界的名声使人们对她一向优秀的判断力产生怀疑蒙德里安继续研究着那幅画。佩姬批评作者的技巧,说这幅作品不严肃没有结构。“没法和你绘画方式相比。”她恭维蒙德里安,希望能将他的注意力从这摊油乎乎的东西上移开。这位荷兰艺术家停顿了一下,慢慢抬起头,看看佩姬焦急的脸,说:“这是我见过的美国人画的最有意思的作品。”然后,看着她眼中的不解,他进入了艺术顾问的角色,又加上一句:“你应该留意他。”

佩姬大吃一惊。但她善于倾听,而且知道什么时候从谁那儿听取建议。不久后,当展品都挂好,预展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你能看到她挑出了哪些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客户,她热心地挽着他们的胳膊,向他们耳语要给他们看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东西。她把他们引向《速记人物,以福音派布道者式的热情向他们解释这幅画有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激动,创作它的人将是美国艺术的未来

蒙德里安的提点下,她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所画的《速记人物》并非一张抽象画,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后来会发明滴画法并以之成名。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毕加索、马蒂斯和米罗——波洛克最崇拜的三位欧洲画家。《速记人物》描绘了两个意大利面似的形象坐在一张小桌子上,面对彼此。他们正进行激烈的讨论,红棕色的胳膊疯狂地打着手势,胳膊切入桌子的红色边缘和画面的淡蓝色背景。波洛克将桌子向观者倾斜,勾勒出两个拉长了的形象这种方法显示出毕加索的影响。而这个美国人对米罗的致敬可以从潦草书写的字母(“速记”是指以快速记录的方法书写的过程)以及布满画面的随意形状中看出。它们模仿了米罗的自动主义——他那意识流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技巧。从波洛克运用野兽派式的明亮色彩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蒂斯的影子。

米罗作品

几周之内,佩姬就和波洛克签订了一份合同,每个月给他 150 美元的薪酬。不算多,但足够让这位年轻人辞去工作了。他之前恰好在佩姬叔叔所罗门纽约非客观绘画博物馆工作,美术馆后来改名为更好记的“古根海姆”。波洛克天生就不是当雇员的料——他费了很大劲儿去应付生活和艺术,更别提上午 9 点必须到哪儿上班所带来的精神错乱了。不过,他透彻了解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所罗门·古根海姆收藏了康定斯基的大量作品。波洛克和康定斯基一样喜爱自然神话和原始的东西然而,康定斯基是一位冷静、镇定的知识分子,波洛克却是一股不稳定的、混乱的自然力量,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体内藏着对一个人而言过于庞大的感情发动机,引起爆炸式的喷发,对此,他试图以酒精加以抑制。

康定斯基作品《构图7号》

当然,酗酒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过这确实无意中引发他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声音波洛克严重的酗酒使他在 26 岁那年开始寻求帮助。他见了一个心理医生,这位医生以荣格的精神疗法为主:这是一种治疗师试图调和患者的意识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是指普遍但不被觉察的感受,我们人人都有,可以通过意向被激发在梦中最容易体验到。

杰克逊·波洛克在画室里创作

治疗并没有改善他酗酒的状况,不过他的艺术倒发生了奇迹心理治疗使他了解到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都认为从无意识中可以发现内在自我而在荣格看来,内在自我不是只由某个人体验的一系列专属思想和感受,而是全人类的共享资源这对波洛克来说是个好消息,他觉得通过艺术去探寻普遍真理要比描绘那些来自个人经历、被自己反复推敲过的意向要舒服的多。他作品的主体从深沉的美国风景开始转变为更带有神话和返祖性质的主题,常常回溯到美国土著艺术他开始尝试无意识的行为,自发地描画进入他脑海的任何事物将颜料以一种更加自由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涂抹到画布上去

迭戈·里维拉与妻子弗里达·卡罗

当时他已经对大规模作画产生了兴趣,而这受到了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弗里达·卡罗的丈夫)的启发,后者受几个美国城市的邀请前来创作他那占据整面墙的作品。美国处于追捧壁画的风气中,全国各州都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室外艺术作品,高调并且具有设计师水准。波洛克通过罗斯福总统的联邦艺术计划——一个大萧条之后的多领域“重回工作岗位”计划——找到了工作,协助这些壁画的创作,在此期间总结出尺寸的重要性。因此,当 1943 年佩姬委托他为她在纽约的联排别墅创作壁画时,他已踌躇满志。

佩姬原本打算让波洛克直接在房子里的一面墙上作画,但杜尚说画在画布上更容易移动,佩姬听从了他的建议。欣然受命的波洛克对于要画什么完全没有头绪。他走进了艺术家的死胡同。几个月过去了,他盯着空空如也的 6 米长的画布,等待灵感来临。他等啊等。六个月来了又去,他光秃秃的画布上还是没有一丁点颜料的痕迹佩姬的耐心也快要耗尽了——她告诉波洛克,要么现在就画,要么再也不用画了波洛克选择了前者。然后,在一整晚疯狂的画画和激情中,他大干特干起来第二天曙光将近的时候,他已完成了这次创作,而且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开启了一次将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新艺术运动

壁画

247厘米 X 605厘米

(可将手机横过来观看)

壁画(1943)具有早期抽象表现主义的诸多特征,在这个阶段,它还是画家将颜料运用到画布上时所留下的原始物理痕迹或“姿态”。后来的风格更加清静、更加深沉,但在最初,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奠定了此次运动的基础。一种暴烈的、本能的力量从身体深处喷发出来,以颜料的形式喷射到画布上,他的作品就这样产生了。一幅像《壁画》这样的作品就是结果。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富有表现力的。一堆旋转着的厚重白色颜料像落下的波浪一样撞到了画布上。它被鲜艳的黄色色块打碎,而后者又被随意画上却均匀分布的黑色和绿色垂直线所分割。没有哪个部分是目光应该被吸引的中心区域这是一幅“满布的”画。想象一下 100 个生鸡蛋被扔到布满涂鸦的墙上的情景,你就能猜到《壁画》大概的样子了。

然而,考虑到波洛克创作这幅画所用的时间凭直觉作画的方法,他具有的整体感韵律感实在让人感到吃惊。结合为整体的白色与黄色色块,如音乐酒吧里的节拍那样,被重复出现的波纹状的黑色竖线所分割,均匀分布的颜色使构图呈现平衡与和谐。这不是混乱秩序,而是即兴创作:原本只想来一段自由爵士,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彻夜笙歌一发不可收拾。作品的巨大尺寸也增加了它的存在感。它的面积约 2.5 X 6 米,算得上是巨幅作品狂野而飞扬跋扈。毫无疑问,这是耗费了巨大体力的结果,有点像一个人与一只熊搏斗最终将其扭到在地的感觉波洛克整夜都在和这幅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它最后屈服于他的意志。

佩姬与波洛克在《壁画》前

他将这幅画形容为“美国西部所有动物的惊逃,牛啊、马啊、羚羊啊、水牛啊。所有动物都从该死的画面上冲过去”。这些动物很难被辨认出来,但它们的能量显而易见。这幅画像蒙克的《呐喊》一样充满动感,像梵高的《星夜》一样富有表现力。这是波洛克从他饱受折磨的灵魂深处发出的反抗的呼喊。他说这幅画“像地狱般令人兴奋”,而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爱德华·蒙克作品 《呐喊

当那个时代重要的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佩姬家看到《壁画》的时候,他立刻就意识到它不同寻常,后来又宣布波洛克是美国孕育出的最杰出的画家。格林伯格看出这位年轻艺术家成功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的概念,毕加索甚至埃尔·格列柯的构形和美国的风景艺术,并将它们都融入一个一致的画面中。不过波洛克所做的不仅仅是把过去的艺术混合在一起,他还对艺术的未来走向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架上绘画已走到了穷途末路,艺术家前进的方向是像迭戈·里维拉那样直接在墙上作画,这种实践被他视为通往未来壁上作画的转折点。

1943年11月,佩姬在本世纪艺术画廊为波洛克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艺术家为这次展览新画了几幅作品,连同在纸上画的一些作品一起展出。佩姬为他的作品定价,从 25 美元一张的素描到 750 美元一张的油画。展览开幕时所有作品待售,结束时仍是所有作品待售。不过偶此次展览吸引了一些著名的潜在顾客,其中最重要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阿尔弗莱德·巴尔波洛克的《母狼》(1943)格外吸引他的注意

母狼

这幅作品以建立罗马的罗慕路斯和勒摩斯兄弟的神话为基础,他们年幼时就成了孤儿,一头母狼曾经给他们喂奶。对于卡比托利尼山的母狼喂养两个婴儿的标准图景,波洛克画出了自己的版本。原始版本谈不上复杂,不过波洛克对其进行了更为质朴的演绎。狼的轮廓占据了整个画面,以白色颜料勾勒出来,用黑色加以强调。蓝灰色的背景上以相当随意的方式洒着黄色、黑色和红色的色块。画中的母狼看起来更像是原始人眼里的老牛这或许是波洛克的荣格式的意图,希望利用集体无意识创作一幅能重新连接至我们原始的过去的图景。

展览闭幕后不久,阿尔弗莱德·巴尔联系佩姬,给出了一个稍低于定价的价位来买这幅作品。可是佩姬拒绝了。这一举动很勇敢,要知道,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认可将会大大提高波洛克的(也就是她的)资本。不过尽管她有种种缺点——包括在金钱上的吝啬和对下述的苛刻——但没人会说佩姬·古根海姆缺乏自信或不够狡猾。在巴尔出价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一篇名为《五位美国画家》的文章将要出现在《时尚芭莎》杂志上,其中会有关于波洛克的专题,配以《母狼》的彩图。

几个星期后,巴尔又回来了,给出了和要价 650 美元差不多的价格佩姬接受了于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理所当然成了世界上第一家收藏杰克逊·波洛克作品的博物馆

支持波洛克委托他创作壁画卖出《母狼以及为他举办 1943 年的个人展,是佩姬事业里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美国成为现代艺术新兴力量的过程中,它们亦被证明是决定性的时刻佩姬后来又为波洛克办过两次个展,同时也向这个世界介绍了其他年轻美国艺术家,比如克里夫特·斯蒂尔马克·罗斯科罗伯特·马瑟韦尔和在美国定居的荷兰画家威廉·德·库宁他们所有人都将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佩姬推动了第一个美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出现,但直到她关闭了纽约的画廊,带着收藏品移居威尼斯度过后半生的时候抽象表现主义才真正开始,时值 1947 年。

在那一年,杰克逊·波洛克创作了首批滴画法完成的作品。他和他的妻子、艺术家李·克拉斯纳(1908-1984)离开了纽约,搬到倡导东汉普顿的一处小住宅里。佩姬(不情愿地)借给他们所需的钱,让他们过上更接近自然的新生活,她没能等到收获果实的那一天佩姬离开后,波洛克把他的新作带给她的老朋友、拥有画廊的同龄人贝蒂·帕森斯。这些作品赢得了她的喜爱。1948 年,在她位于纽约的画廊里,全世界第一次见识了波洛克的伟大创新泼溅着颜料的巨大画布布上没有画笔的痕迹,因为根本就没有用笔。他将画布铺在地上以充满活力的方式把普通颜料滴落倾倒轻弹在整张画布表面他从四面“攻击”这张画布他穿过画布站在其正中央——这些痕迹都成为了画作的一部分。他用毛巾小刀和棍子操纵湿乎乎的颜料再加入沙子玻璃或烟头——折腾来折腾去:制造一团混乱

满五英寻

他最早期的“滴画”中的一幅《满五英寻(1947)出现在这次展览里。由佩姬·古根海姆赠与、现属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这幅画,被形容为“画布上的油画颜料,再加上钉子、大头钉、纽扣、钥匙、硬币、烟头、火柴,等等”。在对这些材料的运用上,波洛克显然从勃拉克毕加索拼贴画斯维特斯的“梅尔兹”中得到了启发。他在创作过程中还运用了阿尔普达达主义的“偶然”技巧。波洛克曾说:“当我在画画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过,借用现存观念不代表波洛克创造出的不是一幅令人震惊、充满想象力的全新作品。《满五英寻》——语出莎士比亚《暴风雨》爱丽尔所唱之歌——如莫奈之《睡莲》一般稠密,亦如毕加索之《格尔尼卡》一般热烈。

深绿色的背景明显冒着泡泡,这是波洛克用碎石做成的隆起的轮廓,以此为画布打底。他在这片粗砺的风景上滴入了白色颜料,点缀以蜘蛛网一般的黑色线条,极细的笔触在画面上轻盈地舞蹈。偶尔有小块的粉色、黄色或橙色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就像山楂树篱上挂着的破衣服。这些泼溅的颜料装饰着一个被波洛克用调色刀和刷子刮擦得凹凸不平的表面。整幅画彻底抽象,且毫无疑问地富有表现力:仿佛一阵狂怒在画布上翻涌

批评家们可不为所动,斥其为乱七八糟、无法辨认、毫无意义。他们所说的没一项是对的。仔细看一下《满五英寻》,你就会发现它一点也不乱,它包含了姿态、形状和动作。它也不是无法辨认和毫无意义的。就像其他坦诚而富有启发性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不受束缚的人类情感一样,这幅画激荡着挫败、焦虑和力量。它像绘画、书籍、电影、音乐一样,能触碰到生命的力量:不伤感,不辩白。

波洛克知道,创作这样的艺术在当今并不是什么新鲜想法。他从美国西南诸州印第安部落的沙画中汲取了灵感。更近的启发来自马克斯·恩斯特(现在是佩姬的前夫),他曾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在一个颜料罐底下打个洞,然后在画布上摇晃它(当时杜尚已创作出了《三个标准的终止》)。回到 30 年代中期,受到共事的壁画家的鼓励,波洛克曾将磁漆扔到墙上作为一种自发的创作行为。不过就像所有伟大的创新一样,波洛克在吸收了这些主意后,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意义。但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继续保持热情,但包括收藏家在内也没几个人热心。佩姬用几幅画替换掉了之前他和波洛克的合约波洛克用另一幅作品和一位雕塑家互换,但这样的交易不多,即使你花150美元就能买到一幅他的滴画新作

艺术品位之变何其快也。《满五英寻》就像投资谷歌刚起步时的股票150美元就能买到波洛克的滴画原作?现在它们在欧洲和北美能卖到 1. 4亿美元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汉斯·纳穆斯《杰克逊·波洛克创作<秋韵:第30号>》

在出生于德国的摄影师汉斯·纳穆斯(1915-1990)的推动下,杰克逊·波洛克的地位从纽约艺术界的反叛者上升为世界级的明星。就像许多人一样,他并没有被波洛克的作品打动,但他的一个朋友认为那位美国艺术家是个天才,说服纳穆斯去见他。纳穆斯来到波洛克的工作室,要求拍摄他的工作照。波洛克答应了(同时还答应在纳穆斯拍的电影里出镜)。这些黑白照片有史以来第一次拍下了波洛克绘画技法中的作画方式和出于本能的动作编排(这些图像成为行为艺术的先驱)。它们同时也创造出关于艺术家的浪漫神话。在这些情绪化、充满动感的照片中,波洛克被塑造成了激昂而又深沉的艺术家和行动派身穿牛仔裤和黑T恤,弯曲的手臂和嘴上叼着的烟使他看起来更像是詹姆斯·迪恩之类的电影明星,而不是理智而清高的艺术家的古板形象。他被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人物不知疲倦地独自工作,在脚下的画布上留下颜料的标记,用这种方式竭力表达自己的感受。人们可以从他的画中体会到他的呕心沥血,感同身受。

秋韵:第30号

(汉斯·纳穆斯镜头下的杰克逊·波洛克所绘的作品)

公众和媒体被这些照片和他本人迷住了,见证了他创作的过程后,人们开始重新评价他的作品,不再把它们仅仅当成泼溅在画布上的水滴。他的技法、他的坦诚和他画中自然爆发出的能量有了赞许之声。一点一滴地,开始很缓慢,继之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整个世界爱上了杰克逊·波洛克

塞西尔·比顿为《时尚》杂志拍摄的时装大片

波洛克的《秋韵:第30号》用作背景,1950

这位艺术家发觉自己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他变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完美典范。在之后的几年里,名誉与成功接踵而来,而波洛克本人却感到苦恼。


汇聚:1952年10号作品

印象派画家德加曾经说过:“若要让不快乐的人得到安慰,那么只有人和物的运动能够分散其注意力甚至给予慰藉如果树上的叶子不动树该有多么悲伤我们也是如此

1956 年 8 月 11 日夜晚,他酒后驾驶,在离家一英里左右的地方发生车祸他和车上的一名乘客当场死亡杰克逊·波洛克死时才  44 岁就为他辉煌的生涯画上了永远的句号。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 - 1956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