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重要的姓——吴姓,总人口约2460万,在全国排名第10,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吴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四川、湖南、江苏、福建六省,占全国吴姓的46%,其次分布在安徽、浙江、贵州和江西,约占21%,剩下的零零碎碎全国各省区都有一点。比较奇怪的是,广东及海南聚居的吴姓人口是全国最多的,广东成了吴姓大省,超过人口的3%,原因可能跟北方战乱有关。
吴姓的来源比较复杂。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姬亶)带领部落在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泰伯(又称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姬昌。泰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
仁德谦让的泰伯公
由于我是广东湛江人,湛江有三条吴氏村庄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
一条是吴川吴阳镇的上郭村,这条村有一个吴氏大宗。吴阳镇的上郭吴氏大宗建于明代,始建于明洪武丁丑年(1397年),为纪念始祖北宋进士银青光禄大夫吴保金以及族内贤德之士。
吴氏大宗前面一个面积很大的池塘,风景秀丽,总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当时飞鸟哥介绍说,这个大宗是“三进七间三天井”的建筑规格,后人中至少有进士才能这样建宗祠。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宗大门外的两根石杆——正式的名称叫做石戟。按唐宋礼制,立戟于门又称“棘门”,三省六部以上的官员方可设立。这就意味着吴保金的官品非常之高。
这座宗祠有很多名人古迹。墙上有司马迁、范仲淹给吴氏家族的赠言“第一世家称”、“至德无上名”。两厢廊墙上镶嵌着名人碑林,有明吴川知县周应鳌、探花陈子壮、清状元林召棠、首任驻美外交官陈兰彬、高州知府戴衢亨及族内历朝进士举人等官员名人题写的诗联。不过原来的墨宝应该在运动中被毁,现在所挂的是由当代书法家所写。
吴川吴阳镇上郭村吴氏大宗
第二条村,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这里也有一处很厉害的吴氏大宗。这座大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比上郭的大宗要晚200多年,是广东有名的古民居群。2010年水潭吴氏大宗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广东省列为继陈家祠之后第二个以姓氏宗祠为对象的文物保护单位。
水潭吴氏大宗面对青峰,门环绿水,有山有水,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宗采用四进布局(比三进还厉害),并且大小宗三祠相连,在广东的宗祠中比较罕见。内厅悬挂状元林召棠赠匾"让德可风";祠门悬匾"吴氏大宗",是由陈兰彬书写,笔锋雄健。祠上座两旁石柱联:“自江南而迁岭南,科第蝉联,梅里瓣香可接;由茂邑而分吴邑,簪缨鹊起,荆庵世泽绵长。”意思是从江南迁到广东岭南,读书当官的人很多。
水潭村吴氏族谱
第三条吴姓村庄则是位于湛江霞山区的南柳村,我去这条村拍过年例。每年三月二十三左右(妈祖圣诞),南柳村及附近几条吴姓村庄的游神特别壮观,要游三天三夜,晚上也要游。由于这几条村位于市区,市民在马路上也看得到他们热热闹闹、浩浩荡荡的队伍。这条村的祭祖活动也是举办得很隆重的,广西、恩平、雷州、徐闻、廉江、吴川、遂溪等地宗亲都来参加活动。
南柳村的祭祖活动
这三条吴氏村庄,如果我问一个局外人:“你觉得哪两条村的祖先比较接近?”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吴川的上郭村与水潭村。毕竟两条村都是吴川的,又讲白话,应该都是广府地区的吴氏宗族。而霞山南柳村讲闽南语系的黎话,又供奉妈祖,肯定是福建过来的啦!
然而,世界上的事,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我认真地查了资料,发现吴阳上郭村与霞山南柳村一样,祖上是源于福建莆田。而吴川水潭吴氏却是来自珠三角——广东南雄,从茂名上岭村迁至吴川黄坡。
这就是研究族谱的奇妙之处了,区域不同,方言不同,来源却一样。不过,跟三柏李、上院李、华山李一样,再往上追,他们也是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泰伯公。吴国灭亡后,吴氏分为两大支:一支是夫差后代,一支是延陵季札(吴国的另一位王子)后代。
继承了泰伯公风范的季札
吴川水潭吴氏,往上追溯就是那个因为西施而误国的夫差的后人了。泰伯的二十一世后人就是夫差,七十世出了个重要人物,名叫吴居厚,也就是吴氏的入粤始祖。
吴居厚是晋王朝时吴猛的后代,北宋年间的进士,是一位实干的政治家,最高的官位是尚书右丞。他推行王安石新法,核准闲田荒地,以均给枚山的徭役耕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族谱记载,吴居厚于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时携家迁广东南雄,继而迁于广州城合同场,本欲举兵救国,但不久即去世,夫妇合葬于南雄县雷历高冈。
吴居厚后裔发展至今,广泛地播居于珠三角各县市,目前已传30世,人口约20万。其中有一位后代,也就是吴泰伯的八十世孙吴林茂,为水潭吴氏开基始祖。他从茂名上旺岭迁到梅菉三官塘,于公元1466年(明成化二年)从水口渡迁居水潭。水潭古代亦推崇读书,书风甚浓,科第蝉联,为吴邑四大名乡之一。
吴川黄坡镇水潭吴氏祭祖
而来自福建的上郭吴氏与南柳吴氏,他们在族谱中记载是延陵季札的后代。其中有一位名叫吴祭的祖先非常重要,吴祭是吴氏入闽始祖,由季札之第三子吴重道衍传而来。族谱记载,吴季札是吴泰伯的十九世孙,吴祭则是六十七世孙。
史书上对于吴祭的记载很少,只说他有显赫的家世,官居工部屯田员外郎,作为大户人家迁到福建莆田。不过,吴祭的第七世孙,出了三兄弟很厉害,那就是吴保金、吴保玉、吴保琛三兄弟。
据说,吴保金、吴保玉、吴保琛三兄弟均为宋朝进士,吴保金任高凉尉史;吴保玉任下粤巡按;吴保琛受皇恩辞官归故里,随二兄上任高凉。三年后官期满,三人重游电白,看到莲山美景秀丽,于是便携家属在(今电白爵山镇)开基创业,后裔分布湛江市区、徐闻、海康、钦州、化州、吴川、茂名、阳江、信宜和电白的电城、爵山、岭门、马踏、树仔、博贺、水东、陈村等地。
这里所说的吴保金,就是吴川吴阳上郭村吴氏大宗的祖先了。而霞山南柳村也是吴祭的后代,他们的族谱记载的是:“吴祭——吴侃——吴纪——吴嘉——吴育——吴洁——吴绘——吴烂——吴谟——吴宪——吴简——吴勉——吴超——吴教礼——吴允孚——吴览——吴昊、吴曧……”其中吴允孚是南柳村的始祖。但吴允孚的事迹我暂时还没查到。
南柳村谱系表
吴祭还有一位后人很厉害,就是他的九世孙吴廷瑜。吴廷瑜是北宋宝元间(1038年)之进士,官任枢密使,后被贬谪到交趾四州(越南至北部湾一带)任知政职事。皇佑四年(1052年)越南广源省有人叛乱,吴廷瑜没办法回到福建,于是就留在茂名上村开基创业,他的后裔分布在海南、广西、湖南、雷州、恩平、阳江和茂名市各县。
2018年4月1日,农历二月十六,茂名吴氏宗亲在茂南区袂花镇上村的燕子山隆重举行一年一度吴氏始祖——吴廷瑜的祭祀大典。据了解,吴廷瑜是吴氏族人进入茂名地区的第一人,进士为官,为此吴氏后人对他非常敬仰;当日从全国各地赶来现场参与吴氏祭祀大典的人流高达四万三千多人。
燕子山祭祖盛况
粤西的吴氏分支,我所知道的主要就是这两大支:一支是夫差后代,源于珠三角,入粤始祖为吴居厚;一支是季札后代,源于福建莆田,入闽始祖为吴祭。吴祭这一支在潮汕地区后人也很多,加上茂名电白、湛江部分地区都属闽南系。粤西、海南与广西沿海地区应该还有些吴姓是上述两支的同宗,如果还有其他来源的,请在留言区补充。
除了上面提到的吴氏大村,根据网友留言,特补充以下湛江地区吴氏村镇(排名不分先后)——廉江河唇镇、雷州沈塘镇12条村、东海岛龙腾村、东海岛龙水村、雷州来吴村、坡头蒲埇村、遂溪源水村、遂溪北潭镇、吴川肖山村、徐闻城北乡马林村、麻章祝美村……希望上榜的吴氏村镇,请继续留言补充。